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特色部校共建新闻(传播)学院机制是为开展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而推出的战略举措。"部校共建"新路上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要继续加强制度建设,造就道器兼具人才,创新教育教学方式。"部校共建"为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后备新闻传播人才队伍提供了机制保障,开创了新闻传播高等教育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郭苏豫 《传媒》2018,(6):82-83
在融媒时代,传媒关系变迁给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新闻共建"成为高校传媒教育应对挑战的积极方法.本文通过探讨"政校共建""校校共建""政校企共建""校企共建"四种主要新闻共建教学模式,将政府、企业共同纳入高等教育培养体系,使高校传媒教育能有效与业界融合对接,共同促进我国新闻高等教育与传媒生产方式变革的对接.  相似文献   

3.
邓若蕾 《今传媒》2023,(5):154-156
本文基于价值共创理念,结合实践工作经验,从产学研融合、新闻传媒资源整合、地方舆情中心建设、新闻人才培养四个方面入手,阐述了高校、党委宣传部、媒体单位以及学生价值共创模型,分析了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的建设现状,旨在为新时代新闻学院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部校共建旨在携手培养有正确立场、人民情怀、责任担当的一流新闻人才,对于部校共建视野下新闻摄影人才的培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摄影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角度,从当代摄影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展开学堂、巷陌、媒体培养的现实路径探索,有效树立他们的正确立场、人民情怀、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5.
《视听界》2014,(3):10-11
江苏广电总台参与部校共建南大新闻传播学院 日前,江苏省委宣传部与南京大学共建新闻传播学院启动仪式暨共建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大会在南京大学举行。根据有关任命通知,江苏广电总台卜宇台长任部校共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务委员会主任、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李声副台长任院务委员会副主任、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  相似文献   

6.
张珂 《今传媒》2017,25(10)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服务地方和人才培养尤其是地方性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部校共建新闻学院一方面给新建本科院校的新闻专业带来了契机,另一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下新闻人才培养如何发展与改革,首先要建立在对人才培养环境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文章用以钦州学院为个案,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其新闻人才培养的环境,试图为其发展方针的制定提供依据,也希望给同类院校以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部校共建新闻学院,是当下的中国新闻教育界出现的一个新现象,本文对该现象进行了情况概述,认为它不仅是一股新热潮,而且是持续升温的新热潮。在此基础上,从动力、目标、方式三个层面对该现象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认为它是在全球新闻事业发展迅速、新闻教育事业面临重大挑战的大背景下,由我国宣传部门和教育部门主导,政策先行的结果。不同的主体给予其不同的态度:国家级媒体、参与共建的宣传部(媒体)、高等院校、新闻学院的领导层对此持肯定态度,部分新闻学者、教育学者、媒体人及参与共建的新闻学院的普通师生则持肯定、质疑、"顺其自然"等多元态度;对于"共建"目标的理解,不同主体也存在细微的不同:有的将落脚点放置在"学院建设"上,而有的则将其放置到"人才培养"上;在"共建"形式上,各级宣传部和各大高校是主体,从属于高等院校的新闻学院是客体,共建过程中,主客体分别履行各自职责。最后,本文简单介绍了研究中仍未解决的疑惑,以期同仁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闻教育的现代化过程始终带有务实和实务取向。2020年,在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国记协的直接指导下,作为“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创新之举和重要抓手的“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正式发起建设并形成了长效工作机制。2023年是“部校共建新闻学院”推进开展十周年,本文以“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135位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话语文本为研究对象,结合元新闻话语与社会角色理论,探索面向高等新闻教育的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建构。研究发现,职业话语叙事阐释了典范传统与时代语境下当代新闻人承载的角色期望。同时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在组织、公民、家庭多重角色扮演中,呈现了理想化与现实性并存的认知张力。基于角色期望和角色认知的现实,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致力于开展对新闻边界和新闻权威的共同维护。多维的角色建构剖析有利于破除新闻实践与学术知识系统间的认知壁垒,将新闻理想注入青年一代的认知系统中,同时为辅助理解新闻教育实践提供了思考的新视角和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三个专业共性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应该整合一个以"新闻"为内涵的新专业:新闻传播学专业。新闻传播学的专业课程分为四个模块:专业依托课程模块、专业知识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课程模块、专业拓展课程模块。部校共建实验班就是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新探索。本文的一些改革想法涉及教育体制的不少问题,需要各级教育部门的改革与支持。  相似文献   

10.
韩永青  李天福 《传媒》2016,(1):86-88
目前,校媒合作模式已成为高校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有效路径,为新闻传播类相关专业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人才培养效率奠定了基础.分析校媒合作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案例,从组织领导、实践教学、内容生产、质量评价、学术研究方面着手,构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机削.与此同时,校媒双方应该在学生媒体实践时间、指导老师薪酬激励、设备资源共享平台方面加大条件保障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11.
刘晓岚  李艳平 《青年记者》2022,(18):111-113
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与改革一直受到高度关注,为了更好地适应全媒体时代和新文科人才培养需求,需要贯彻融合发展理念,实施协同融合的人才培养路径。通过协同师资队伍、教育教学内容、实践平台,深入践行新闻传播学界业界全方位全链条协同培养模式;坚持学科专业融合共建、强化价值引领,扎实推进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引导思想三位一体发展;积极应答、主动求变,实现人才培养定位准确契合时代与社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2.
杨莹 《今传媒》2012,(4):142-143
理工科院校加入新闻人才的培养行列为新闻教育吹来了一丝新鲜的空气,但是理工科院校的新闻教育也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单纯模仿文科院校,课程设置特色不明等突出问题,本文认为理工科院校的新闻教育要做到特色化发展,首先要确定科学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做到因校制宜、特色鲜明,通过整合校内现有资源,加强专业间合作与交流,科学利用各学科专业优势,使本校新闻专业朝着特色、专业、应用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校媒校企协同育人是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建设路径。本文回顾我国校媒校企合作培养新闻传播人才实践,提出合作动力不均衡、交流机制不通、合作模式单一、产学研协同力度不够、相互给养不足等是当前校媒校企协同育人问题所在,提出创新合作模式、建立互惠共赢协同育人机制、服务传媒产业培养“双创”人才是校媒校企协同育人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作为部校共建的新成果和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重要抓手,在培养新时代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各新闻传播院系以及专业课程,都在探索大讲堂运行的长效机制和内容实施的有效做法。因此,将优秀的实践方式及时凝练并推广传播就显得尤为重要。北方民族大学新闻评论课程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方法,将大讲堂内容随机融入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和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中,形成思政元素素材包,从而构建起大讲堂内容融入的长效机制;同步开设的通识类选修课适时地拓展了大讲堂的内容,扩大了大讲堂的影响力;让学生复述、讲解、分析和评价大讲堂内容,撰写心得体会并完成线上测试题等多种考核评价方式,强化了学生的大讲堂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5.
校媒合作模式在新闻人才的培养中注重理论与应用的双重价值,在高等教育逐步转型分化的趋势之下,地方高校加快融入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新闻人才的培养更加注重契合地方经济社会的需求。地方媒体对新闻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不断提高,而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却面临一定的困境,建立校媒合作背景下地方高校"需研教一体化"的新闻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有针对性地回应行业与地方媒体的需求,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媒介融合给地方高校的新闻教育带来冲击,要适应未来的新闻传播业态,新闻专业就应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提升学生的跨媒体整合性思维、跨学科的素养能力及在新传媒环境下的动态适应能力等等。在实践路径方面,地方高校的新闻人才培养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重视"知识重构"与"能力再造",使学生理解和适应不同媒介之间的转换方式;优化现有课程体系,突出融媒体教育,深化交叉学科学习;建立校媒合作机制,强化学生的多媒介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宋万林 《新闻知识》2006,(12):24-26
新闻传播学博士不会写新闻消息,这是当代中国新闻教育的悲哀。它反映出新闻理论研究与新闻实践的“两张皮”;新闻教育之“学”与“术”的严重脱节;高等新闻人才培养目标的惊人错位。21世纪需要高水平的新闻人才,传统的新闻教育对此捉襟见肘。超越与突破传统新闻教育之桎梏,建构全新的新闻人才培养目标与教育模式是当务之急。“复式专才”的新闻人才培养目标,是当代新闻实践的总结与前瞻结果,在“四化”体系的支撑之下,它将使当代中国新闻教育重现生机。一、“复式专才”的内涵“复式专才”即新闻人才的培养目标,指21世纪的新闻人才应该是“…  相似文献   

18.
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以及新闻业界对融合新闻报道的尝试和实践,为高校新闻专业的融合新闻人才培养带来挑战。我国高校融合新闻人才的培养要适应国内媒介融合发展的规律及其对融合新闻人才的要求,在教学模式上强调主流意识形态对新媒体起主导作用的教学理念,建立完整的融合新闻教学体系,搭建学界和业界共建的教学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9.
雷璐荣 《新闻知识》2012,(12):71-73
我国高校新闻专业的"合作教育"虽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之路,但因新闻行业的种种特殊性,这种"合作教育"模式面临比其他专业更多的教育障碍。本文将着重分析这些困境与障碍的主要表现和深层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每一项困难的解决对策,建构起新闻专业合作教育的"细分性"、"互动性"、"共建性"、"权威性"模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大批高校正以"共建"方式重构、调整、更新新闻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积极应对全媒体语境下传媒环境复杂化、传媒技术更新、传媒生产变迁以及媒介用户成熟等对高等传媒教育带来的挑战。"校政共建""校企共建""校校共建""校政企共建"等办学模式,将传媒主管部门、传媒业界纳入高等传媒教育体系,开拓了学校教育的视野,延展了传媒教育的内容,有效地实现了教育与业界的对接,是我国高等传媒教育在全媒体时代的积极探索,反映了传媒技术发展与传媒生产变迁对高等传媒教育提出的新诉求及其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