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义阐释作为意义再生产的核心,与红色档案记忆再生产有着天然的逻辑关联,具有把红色档案记忆“重新现实化”、积聚释放红色记忆能量、推动红色档案经典化的时代价值。文章从政治、历史、思想、教育与文化五个维度分析红色档案记忆再生产中的意义阐释,并从抓准核心意义,合理规划布局;争取多维展现,增强阐释表现力;坚持持续性阐释,巩固延长成效三个方面提出加强红色档案记忆再生产中意义阐释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红色档案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是红色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红色档案资源体系构建是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内容,可辅助红色记忆的建构,更深层地挖掘红色资源,对于红色档案的保护、红色精神的弘扬、党史教育的开展,以及红色档案资源全面化建设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阐述红色档案资源体系框架设计及其现实意义,分析红色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刘聪 《东南传播》2022,(3):57-61
红色纪录片在红色文化记忆的建构过程中通过符号修辞记忆对记忆进行具象化、节点化、整合化再现实现记忆的刻写实践、仪式场景中技术的加持使传播的仪式场景得到具象与抽象式的还原,实现记忆的体化实践进行红色记忆的建构。在此过程中,建党百年纪录片对和记忆实现了红色记忆的价值赋能,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以红色记忆的感召缝合民族记忆、记忆框架缝合国家与人民记忆,实现了记忆背后的社会价值的整合。  相似文献   

4.
红色档案展览向社会公众讲述历史故事,唤起个人记忆、集体记忆的过程,也是引发公众情感共鸣的过程。红色档案展览以档案叙事的方式为参观者再现原始情景,还原时代情境,并帮助参观者通过多重感官感知历史事件。共同的记忆往往会引起在场者的情感共鸣,档案馆在建构历史记忆的基础上,通常会精心设计展览主题、议题以及展览举办的时间节点等以激发、增强参观者的基调情感、状态情感。为强化红色档案展览直指人心的情感作用,文章从情理交融、资源整合、互动实践三方面探析了红色档案展览的情感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5.
口述历史档案作为承载了个人记忆与社会记忆的新兴档案形式,其形成过程也是社会记忆再生产的过程。论文提出口述历史档案在社会记忆再生产过程中呈现出选择性、组织性、建构性、固化性、多样性的基本特点,分析口述历史档案社会记忆再生产的真实性以及口述历史档案形成过程中的记忆伦理问题,并给出了关于建立口述历史档案社会记忆再生产的良性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档案记忆再生产研究是运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和当代社会记忆理论,对档案记忆的生产(生成)与再生产行为及其过程进行多方位、整体性探讨,旨在探索发现档案记忆再生产行为的内在机制与本质规律。作为档案记忆研究的自然延伸和再度阐释,档案记忆再生产研究具有整合档案记忆研究既有成果、开拓档案记忆研究新空间、助推社会记忆研究新发展、打开学科知识交汇的新门径等学术价值;需要我们探索解决其中涉及的科学性问题、本体论问题、合法性问题、体系化问题、关系性问题、方法论问题,以构建一体化的档案记忆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多部门联合推进面向青少年的“文教合作”机制,为红色记忆资源建构与开发提供了新的价值取向。为此,在调查青年群体对红色记忆资源认知、需求和使用偏好的基础上,设计兼顾物质与非物质的红色记忆资源体系框架,依据文教合作的宗旨提出红色记忆资源系统化、深度化开发路径:细粒度整合、语义层关联、多模态聚合、叙事化开发、虚拟化展现等。同时,建议在坚守文化要义与内涵、兼顾遗产理念与产品理念、健全管理与监管机制的前提下,以个性化推送红色资源、AR/VR红色产品开发、交互式红色电影拍摄、红色题材游戏植入等为重点推进。  相似文献   

8.
在档案记忆观理论中,档案在社会记忆建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由于社会记忆的形成和传承必须依赖于系统的社会框架,所以分散、无序的档案材料不具备系统记忆的功能,只有经过系统编纂整理的档案才能作为具备记忆特征的资源参与到社会记忆的建构中去.论文从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思想性出发,通过阐释档案文献编纂与社会记忆之间的关系,介绍了档案作为建构社会记忆的重要资源的合理性,并就在社会记忆的视角下如何改进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积累了无数的社会记忆,这些记忆中有很大一部分以档案为载体不断被激发及延续。档案编纂工作按一定主题整合分散的档案,在此过程中将留存于这些档案中的社会记忆串连起来,用以唤醒、传承社会记忆,实现记忆意义的生成与深化,这既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档案记忆再生产的过程。社会记忆再生产理论拓展了档案编纂工作的性质与功能,基于此对编纂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进而推动档案编纂工作的调整与优化,推动其社会功能放大。  相似文献   

10.
鲍曼的"流动的现代性"理论为研究档案记忆再生产形态的嬗变提供了思想工具,通过对社会液态化的考察,液态的叙事方式、传播语境、权力分配和消费行为构筑了档案记忆再生产形态嬗变的时代背景.液态档案记忆再生产呈现出档案记忆主体从分离向交互演化、档案记忆客体从有界向无界延伸、档案记忆物态从沉重向轻灵迁移、档案记忆体验从观看向沉浸衍变四个表征.与此同时,液态档案记忆再生产正面临着失衡失序的威胁:档案记忆限度过大影响记忆治理失灵、档案记忆内容有限抵抗社会失忆无力、档案记忆形式离散疗治受众空虚心理乏力.据此可以从重视话语力量,构建档案记忆传播新媒体平台;推进数字人文,打造档案记忆虚拟空间;强化个性推送,推动档案记忆主动消费;依托多感官互动,促发档案记忆沉浸式体验等方面适应时代变革.  相似文献   

11.
记忆是人的身份认同的基础。人的社会记忆,尤其是国家记忆是维系人的社会存在的重要条件。公共档案所承载的国家记忆赋予公共档案部门传承国家记忆、培育公民国家记忆的责任。公共档案部门应坚守为党管党、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原则,通过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服务于党史、国史编纂,立足红色档案编创红色故事、传播红色记忆,通过利用红色档案同歪曲党史和国史以及否定国家意识形态的行为进行斗争等途径来培育公民的国家记忆。  相似文献   

12.
欧漾  鞠方 《档案管理》2023,(4):10-13
红色档案是红色记忆的重要载体和具象表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展革命斗争和发展建设的光辉历程。通过阐释红色档案内涵特征,揭示出红色档案资源教育价值对于筑牢理想信念、培育时代新人、贯彻全民教育的意义。以红色记忆为理论支撑,考虑红色档案开发现状,从夯实建设保障、加强深度开发、提高宣传力度三个层面出发,提出了红色记忆视角下档案教育价值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数字时代为西南民族地区红色档案开发带来了新方式,有助于推动红色档案记忆的构建。该文在分析西南民族地区红色档案开发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立足于维护记忆的完整性、注重红色教育与民族情感相结合、强调记忆符号与数字场景的关联性、促进用户感官体验与情感记忆的协调统一等四项开发原则,提出提升红色档案记忆聚合度、提炼具有民族特征的红色档案、构建红色记忆数字资源库以及创建红色档案数字记忆展现平台等四条策略,以期助力西南民族地区红色档案开发。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文领域研究范式的巨大转变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升级,数字技术为交叉融合趋势不断增强的人文研究注入了新的技术活力,为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记忆建构等领域带来新的工具价值。从档案记忆再生产的视角解读“威尼斯时光机”的实践逻辑,剖析该项目蕴含的档案记忆形式再生产、内容再生产、意义再生产内涵,阐明“威尼斯时光机”对档案记忆再生产的启示,对进一步推进档案记忆工程、深化社会记忆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依玲 《档案管理》2020,(1):30-33,59
知识管理作为新兴的管理模式在商业活动中被广泛应用,将知识管理应用于档案记忆再生产中有利于科学系统地获取、组织、存储、共享档案记忆,挖掘档案记忆的知识价值,为知识创新提供资源的土壤,为档案记忆的传承与发展带来新视角。文章首先从档案、记忆、知识的关系,知识管理理论与档案记忆理论的研究路线的相似性,知识管理理论为档案记忆再生产提供方法论指导三个方面对知识管理理论在档案记忆再生产中应用的适用性进行分析。然后勾勒出基于知识管理的档案记忆再生产架构,提炼出三条应用方式:以档案部门为主体的记忆重构,以公众为客体的记忆生成,档案部门与公众相互作用的记忆升华。  相似文献   

16.
王露露 《档案学研究》2019,33(2):99-103
档案类电视节目可以分为文献纪录类、历史揭秘类、调查访谈类和文化情感类四类,而《见字如面》《朗读者》等文化情感类电视节目的热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文化意识和时代情感需求的转变。除了基本的记忆建构功能外,还可将档案类电视节目视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记忆表征体系,从集体和个体层面进行公众情感价值的社会再生产建构,而这一建构过程具体表现为档案内容源的选择、档案节目场景的营造和公众参与体验的情感再生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省域建构红色英雄社会记忆和融媒体视角切入,提出河北省红色英雄文化传播应进一步创新多元化传播方式、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丰富英雄内容事迹。受史态类新闻理论启发,将红色文化历史以H5形式进行展现,实现红色英雄文化传播与地域记忆建构,以及故土、家国认同的共振。  相似文献   

18.
社会融入理论的应用在保障各类主体的社会权利、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有关档案记忆的研究逐步深入,社会融入理论在档案记忆建构活动中所具有的扩充档案记忆主体、保障公民档案权利、促进档案记忆服务于社会发展的价值被不断发掘。文章将从识别社会融入主体、建立信任与合作关系、针对性开发档案资源、扩大受众群体四方面对社会融入理论应用于档案记忆建构实践的基本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档案既是社会记忆的建构性资源,也是社会记忆的建构性行为和结果。把档案放到社会记忆系统中思考,我们需要在社会记忆建构的行动中,探视档案记忆形成或档案在社会记忆建构过程中的建构机制。本文将档案建构社会记忆视为一种"昔日重现"的生产过程,认为其中包含着内在建构与外在建构的统一,选择、解释与表达的统一,主体性意愿与客体性资源的统一,体现出档案在社会记忆建构中的内在性、复杂性和关联性。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记忆视角看,数字红色文化遗产与传统红色文化遗产同等重要,均为传承和保护红色文化基因的重要承载体.为此,在继承传统红色文化遗产管理理论与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符合数字红色文化遗产特性的"人、物、事、魂"四维资源描述框架,提出包括元数据设计、多元采集、多维分类、云存储、深度开发的基本建构流程,并从复合型基因库、深度关联与挖掘、体验式宣传与利用、智能复原与保护等方面提出数字红色文化遗产开发的思路与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