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鹿原>作为一部描绘"民族秘史"的长篇小说,通过一系列人物在历史过程中的沉浮,生动地描绘了历史发展的内在的隐秘逻辑,由具体的个人命运落笔,从情感历程和心灵史的角度揭示了历史的另一面.从<白鹿原>人物的性格和文化关系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基因,这也就是"士、农、工、商"所体现出的文化基因.而这正是中国社会在历史转型过程中传统文化遭遇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
在小说<白鹿原>中,陈忠实塑造的白嘉轩是一个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影响,多重身份的人物形象,"学为好人"是他做人毕生追求的目标,而"仁义"是他做人的核心,他的胸怀像白鹿原一样宽广,他是中国传统文化典型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3.
<白鹿原>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出现震惊文坛,人们惊呼它为"中国的<百年孤独>".无可置疑,陈忠实的<白鹿原>深受<百年孤独>的影响,如<白鹿原>与<百年孤独>在题材、创作手法的相似,此外,在意象、情节、人物设置等方面也存在相似性.但由于两位作家所立足的文化背景和所持的文化态度不同,并且两部作品在表现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和深度,使得两部作品各具魅力.文章从意象的角度切入,分析和比较两部作品的文化观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百年孤独>的主色调是黄色,<白鹿原>的主色调是白色;圈圈和鏊子表达了两位作家的历史观和深层次意思上的对民族心理缺陷的批判意识;蝴蝶和蛾子分别批判了家长制和宗法文化;猪尾儿和砖塔这两个性禁忌的象征则分别批判了性泛滥和性压抑及其背后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4.
性与秘史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很多作家在其作品中涉及性命题,两性描写在小说叙述中成为对人的精神存在本质进行思考和表达的手段.<白鹿原>中的两性描写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白鹿原>中田小娥形象的跃现,引发了陈忠实对文学创作中性描写的理解和认识:爱尤其是性不应成为创作的禁区,性在文学作品中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是人的生理本能和人性的合理性要求;透过田小娥这个视角,陈忠实看到蒙裹在爱和性这个敏感词汇上的封建文化、封建道德,性就成为揭示白鹿原民间"秘史"和支撑这道原和原上人的心理结构的重要构件.因此,在写作<白鹿原>时,陈忠实归纳出"写性三原则":"不回避,撕开写,不作诱饵",明确表达了自己的写作态度.  相似文献   

5.
以裕固族当代作家达隆东智的小说、散文为对象,分析作家保存和弘扬母族文化的使命意识与其文体选择之间的关系.他的<猎豹>、<苍鬃母狼>、<猎人巴伯尔>等小说以深度反思精神"反刍"民族传统文化,真实再现了族群现代化变迁中的裕固族生活的各个方面,表达了民众在这次避之不及的潮流之中的坚守、无奈、盲从与欢欣等矛盾心理;其<哈日凯勒>、<遥远的巴斯墩>等散文作品,都不同程度具有小说化倾向.究其原因,与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和民族精英试图建构集体理想的自觉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黎国华的小说总是以浓烈的乡情与强烈时代意识作为其铺陈内容,<骗网>与<生命之手>在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作家对家园深情眷顾的同时,又揭示了作家对变革时代一些传统文化现象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至九十年代,中国家族小说又掀起了一股热潮,其中<白鹿原>与<尘埃落定>是其代表作品,她们以其浑厚的内容和一些现代艺术技巧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尤其是其中的人物描写,渗透着美学辩证法,深刻地展示了历史和人生的命运,透露着文化反思的气息.  相似文献   

8.
重温90年代经典,感悟生命,品味人性,<白鹿原>奏响了一首生命的悲歌.本文从人性的角度,主要对出现在<白鹿原>里的田小娥、白孝文两位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试图对<白鹿原>的解读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相似文献   

9.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举世公认的魔幻现实主义经典著作,在西班牙文学中被誉为"当代的<堂吉柯德>",<白鹿原>是我国当代作家陈忠实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被认为是具有"史诗性的浓郁文化意识和文化风格的巨著",这两部文学巨著不约而同地运用了反讽的修辞策略.本文拟从反讽修辞这一角度,考察两部作品在反讽修辞的运用上所体现出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白鹿原>叙述了清朝末年至建国初期渭河平原五十多年变迁的神奇史诗,也塑造了众多生活在男权宗法世界里的女性,她们与男人们一道共同构建了"白鹿原".本文试图以女性主义视角来观照<白鹿原>的女性形象书写,分析作品中女性形象,解读作家性别立场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格局中,<白鹿原>作为家族母题小说在继承前代作家优秀文学传统的同时,从民间的价值立场对村落家族文化、宗法武的乡村生活进行了艺术的反映,对保守知识分子,走出家庭从事革命活动的旧家子弟的心路历程给予深入的揭示,成为当代家族小说创作的经典文本.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意象思想起源于<周易>,<易经>是儒、道文化的源头.道教典籍<道德真经>中"道"的体系与<易经>中"道"的体系是完全一致的;不论是对"道"的表述,还是对炼丹过程和内丹功法的阐释均用意象表达.文人画意象造型观来源于传统的道家哲学思想、道教理论学说.自然之道引申到中国传统绘画之中就是绘画之道;文人画的绘画之道就是意象造型.  相似文献   

13.
《白鹿原》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化思想界文化反思湖流中涌现出的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它具有丰厚的内蕴,批评家们对其内蕴进行了多方面阐释。本文从对20世纪中国小说传统长子形象进行颠覆的角度来研究,通过对白孝文、鹿兆鹏、黑娃三个长子形象的分析,得出《白鹿原》是传统长子形象的颠覆之原。  相似文献   

14.
张王梅  张统宣 《华章》2008,(17):140-141
小说<白鹿原>对儒家文化的价值立场是矛盾的,既对传统儒家人格给予了高度赞扬,又写出了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的局限性,这些都在白嘉轩的塑造上集中体现出来,他是由小农经济和儒家文化共同铸就的文化实体,在他身上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全部复杂性,既有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品格,也有中国家族文化的全部的反动、僵滞、顽固、保守.  相似文献   

15.
以丰、镐为中心的八百里秦川是<诗经>发祥地,因为<诗经>大部分歌诗在这里产生和最初编集,而且使用这里通行的雅言和正乐;东部的洽川是<周南>的早先采诗之地,产生在这里的<关雎>是中国爱情诗之源,<诗经>中不少作品与这里有关.洽川保存着众多的<诗经>文化遗迹,诸如古迹、民间传说、建筑、地方乐舞等等,处处散发着<诗经>的乡土气息.应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诗经>文化资源的开发,对"二南"的时代、地域,对古序注以及有关诗篇也应再作研讨.  相似文献   

16.
东西的小说是一种在虚无主义肆虐的后传统、后革命时代下的寓言化写作.<耳光响亮>关注的是1976年文化精神和家庭生活意义上的"父亲"弃世或出走之后,那些"时代孤儿"的成长过程和生存境遇.<后悔录>所关注的重心是主人公从禁欲到纵欲时代的"性"的磨难,从中可以看到后传统的人神主义禁欲文化和后革命的虚无主义纵欲文化对人性的异化和扭曲,以及个人良知在这种异己的、他律的伦理秩序和虚无主义的纵欲狂欢中的复苏和觉醒.  相似文献   

17.
<正>作品介绍:作品创作以"顔体"为基调,以中原厚重文化底蕴为基础,秉承中原书风之传统,结体宽博,用笔朴茂,突出浑厚之势,同时融汇时代审美元素,以构图的设计感传达笔墨的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中的时空错乱,历来存在解释式肯定和宽容式否定两种误读.文章从曹雪芹严峻的生活时代和历史承传中文人独具悲情特征出发,认为<红楼梦>中出现的时空错乱是作者在深厚的传统文化浸染下的有意为之.同时努力探讨这种无奈之举的悲情意识,以及源于生命感悟的自我审视.  相似文献   

19.
薛卫军 《文教资料》2008,(23):80-81
近几年来,国内兴起了一股研究<周易>的文化热潮,人们称之为寻求中国文化之根;同时,探讨中国现代文化的走向问题,驱使着人们不断地向起源复归,而寻来找去,总是找到<周易>这部古老的典籍.可见,<周易>这部书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深远和巨大.  相似文献   

20.
关于<吕氏春秋>的成书,除了战国"百家争鸣"的结果和吕不韦当政后发挥门人宾客作用所为外,还有深层次的原因.作为先秦"杂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作,<吕氏春秋>出于战国诸子之手及其所体现出来的兼容并蓄的学术风格是无可非议的.由此处着眼分析,秦为富国强兵而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为<吕氏春秋>的成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战国士人价值观的转变也为<吕氏春秋>的成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