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明清时期沧州基层学术社团发展迅速。明代沧州士人以弘扬理学为己任,重视理学的理论建设,士人结社的学术意味浓厚。明清之际沧州士人结社的学术性发生了明显的政治转向。从清乾隆统治时期开始,沧州社团的政治性慢慢向社会文化意义转变。  相似文献   

2.
从《虞初新志》看明清之际士人的文化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初文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一向被认为是部短篇小说集.其实,就它的内容而言,目之为士人的笔记应更为合适.这使得<虞初新志>具有了一般小说集所难得具有的真实性,它可以成为我们了解明清之际士人思想、性格、心态的一份重要材料.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明清之际士人在人生观上的多元心态、对技艺技巧的矛盾心态、在钱物问题上的尴尬心态、追求精致生活的享乐心态和两性观念上的开放心态.  相似文献   

3.
“明清之际,‘天崩地解’,部分士人精神无可寄托,有类于晋宋之际。而且比晋宋的士人更增加了懊丧的心情。”明末一大批遗民常常骂自己无能,惭愧自己无智,产生十分后悔懊恼的心情,画家中自号‘朽民’、‘垢  相似文献   

4.
扬州八怪是清代画坛上的重要流派,影响深远。这一画派的兴起,与明清之际才女绘画有着深刻联系。明清才女绘画与明清士人的爱好相辅相成,形成一种社会风气,处于这种风气中的扬州八怪自然深受影响。  相似文献   

5.
明清之际士人领袖钱谦益与新安商人汪汝谦因柳如是而相识相交,但二人关系十分微妙,有待发覆。  相似文献   

6.
“庄骚”合称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现象。明以前,多着眼于艺术文章之同,而其后,始多言其思想感情之同。明清之际,陈子龙等士人把超脱此世的情怀与忠国之情、怨世之心相结合,赋予庄骚合称新的时代内涵,也体现了易代之际士人的特定情感心态。  相似文献   

7.
钟惺、谭元春编选的《诗归》体现竟陵派诗学审美主张,在明清之际遭受到主流诗学批评家的激烈的抨击,主要集矢于四个方面:立论偏狭、亡国之音、错谬百出与评点主观偏颇。而同时,非主流诗学批评家对《诗归》颇多回护之辞。明末清初士人对《诗归》的评议,是一种值得引起关注的诗学现象,体现了明清之际诗学的转型。  相似文献   

8.
明清之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传统的“四民”格局出现了变化。“弃儒就商”、“亦士亦商”成为社会发展的新趋向,促成这种转化的还有士人观念的转变和商人自我意识的提高等。明清之际士商观念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是近代士商结构错动的第一步,具有近代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9.
易代之际,作为前朝的士人遗民应如何在新朝生存?文章以归庄这个个案为例,以其甲申、乙酉之后的交游为分析的证据,说明了明清易代之际,士人遗民以其特殊的身份,演绎了在鼎革之时或誓死忠于故朝、或佯狂于世、或托迹僧道、或隐居隔绝于新朝、或周旋于新朝、或兼而有之的特殊的生存选择.  相似文献   

10.
有关明中叶至有清一代幕业的兴起与发展,学界已多所探讨。在我看来,士人的有关言说不但提供了研究幕业兴起、幕宾这一角色生成的材料,更可资考士人处明清之际的姿态与心态,有特殊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昭阳李氏家族是横跨明清两代的文化望族,李驎是明末清初李氏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因其所著《虬峰文集》而罹患文字狱被掘尸地下。李驎的资料多零星散失,本文对与其生平相关的姓名、生卒年、世系,《虬峰文集》的写作、刊刻和禁毁及其与家族成员之交往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考论。  相似文献   

12.
“哩”是唐代出现的语气词,最早写作“襄”,随后又有“里”、“俚”、“哩”等几个不同的书面形式,而以“哩”最为常见。学者多认为“哩”的书写形式出现于宋元时期,通过比较宋元明时期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白话文献可以认定,”哩”应该是明代才出现的书面形式。  相似文献   

13.
明清易代,遗民备受关注,李确作为其中之一,其气节为时人所钦佩。除了遗民身份外,李确亦是隐士、布衣。从他的《蜃园诗集》《梅花百咏》及《九山游草》等诗集中,可见出其中蕴含的遗民情结、隐逸志怀以及布衣精神,使明清之交一位在诗歌创作和人格精神上颇为突出的作家之面貌得到较为完整而清晰的还原。  相似文献   

14.
关中方言的一项重要参考资料——读《李十三十大本》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清代关中方言的研究材料相对较少,学者或直接从唐宋西北方音下推今关中方言,或以今关中方言直接上接唐宋西北方音。明清时期关中方言的特征大都是缺失的一环。戏曲语言对研究汉语方言具有重要意义。清代碗碗腔剧作家李十三的《李十三十大本》中保留着诸多关中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是研究关中方言的一项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由刘学锴、余恕诚合著中华书局出版的《李商隐诗歌集解》一书,汇集了明清以来有关《李商隐诗集》的注、笺、评点等重要研究成果,并详加甄别和匡谬。可以说,该书是目前致力于李商隐研究者的最为可靠和权威的资料凭据。遗憾的是,书中也存在着讹误及释意不当之处,文章即举例对此进行辨正。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发生变性的原因主要有:遭遇突发事情而变性,大病后而变性和因孝亲行善的阴德果报而变性几种。对变性人的记载,魏晋和明清时期较多,而唐宋元时期相对较少;魏晋时期,人们对于变性人现象的记载显得较为简单,而明清时期记载的相对较为具体而详细;对变性人的态度,明清时期较魏晋时期的舆论更为开放,也更为人性化。相对于魏晋时把变性人现象和社会政治联系起来,明清时期更加关注人性本身。  相似文献   

17.
贵州是开发较晚的省份 ,对于易学的研究 ,直到明代才开始出现研究学者 ,如王阳明、孙应鳌、李渭等。到了清代 ,贵州的易学研究达到繁荣 ,当时全省所辖的各个地方都涌现出一批有相当研究功底的易学人才。仅民国时期编撰的《贵州通志·艺文志》载 ,贵州明清的易学研究专著就有 43部 ,成为贵州文化史上的一道奇观  相似文献   

18.
广西本土人才萌生于汉,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明清时期广西文化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人才的成长,一批广西人才在全国斩露头角。但是明清时期广西人才在地理分布上很不平衡,在空间上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从明代到清代,桂北的人才优势地位由于桂东人才的崛起而逐渐削弱,原先曾是人才空白地带的桂西也出产了大量人才,广西人才的分布呈现出由点的集聚向面上铺开的趋势。明清时期广西人才分布的这一地理演变是广西政治、经济、教育格局演变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刘学锴、余恕诚合著的《李商隐诗歌集解》一书,汇集了明清以来有关《李商隐诗集》的注、笺、评点等重要研究成果,并详加甄别和匡谬。可以说该书是目前致力于李商隐研究者的最为可靠和权威的资料凭据。但书中也存在着许多牵强附会的误释,《白云夫旧居》就是比较突出的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慈善事业发展最为成熟和完备的时期。在明清国家和地方官员的推动下,明清时期徐州地区出现了众多的慈善机构和慈善设施,其中既有养济院、惠民药局等慈善机构,也有预备仓、常平仓等仓储机构以及育婴堂、清节堂等善堂。这些慈善机构和善堂在救济灾荒、保障民生和维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