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与地域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莫言的小说以其独特的乡土区域魅力引发了读者的兴趣,本文从创作素材、人物品格和文学形式三个方面探讨地域文化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贾平凹在当代文坛中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极富想象力,通俗中有真情,平淡中见悲悯,寄托深远,笔力丰富,以独特的视角准确而深刻地表现了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在三十年来的现代化进程中痛苦而悲壮的社会转型,"努力是要走出这人工的编排",力求反映真实的社会和人性,达到"大和谐大有序""大壮大美"的境界。贾平凹采用的超现实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用独特的创作视角观照人类文化、观照人性,扩大了叙事视野,同时也增加了文化的张力,为他的作品增加了无限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高旭帆以忠于生活作为创作原则,初步形成了三个艺术风格:首先是作品中能将地域性与超地域性统一于一体;其次是利用民俗风情使作品的历史感得以形成,对作品中的政治风云起到消解作用,再次是自觉革新了小说叙事机制,完善了小说写法。  相似文献   

4.
纵观刘庆邦的小说创作,其从独到的人性视角,用其发自人性深处的价值评判标准,怀着无限理解、悲悯和宽容之心,抒写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乡土社会中的父老姐妹以及矿井下"走窑汉"兄弟们悲喜交织的苦难史、精神史,谱写出一曲曲人性至善的城乡生活乐章。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新时期内蒙古小说创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得益于创作队伍“宠辱不惊”的稳健的艺术风格,执著的创作精神及较高的文学素质。表现在它拥有一支由多民族的几代作家构成的、以稳健执著的创作精神共同创造了新时期内蒙古小说繁荣的队伍;和这支队伍坚执于地区特点,以稳步丰富文学自身的执著精神而创作出的一批又一批富有生命力的作品;以及其在艺术追求上所表现的沉稳与扎实,不但在创作中保持发扬了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而且使之得以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6.
壮族作家岑隆业是当代文坛桂军的重要代表,他的小说创作执著坚守桂西民族地域文化,注重塑造壮族山民形象,开掘壮族民间器物文化,反思民族传统,因而彰显了其文学作品的个性特质。  相似文献   

7.
作为乌江流域的土家族作家,田永红无疑在当代贵州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史上是占有一席之位的。他的"乌江系列小说"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民族色彩。从三个方面对此特征进行了解读与阐发:首先,通过对乌江画卷的绘制和乌江风情的诠释,田永红成功书写与建构了"乌江地域寓言";其次,他在小说中对土家民族的民族精神、心理特质进行了充分地征显与展示;再次,在创作视野上,田永红能兼收并蓄,在取材和小说语言上"守成",但他也有"开放"的视野与"求变"的意识,对乡土的"现代变化"有清醒地认识,对现代叙事艺术能兼收并蓄。  相似文献   

8.
杨争光的乡土写实小说忠实地记录了黄土地上形形色色的生命形态以及它们的存在与消亡过程.西北农民的生命意志和生存哲学,是他小说创作的重要内容.作品通过对西北农民生存环境和生存欲求的生动再现,展现了农民强悍的生命意志,传达出作家深刻的生命忧患意识,显露出批判传统文化习俗和现实政治丑陋之处的锐利锋芒.对生存价值的追问,也体现出作家一贯鲜明的个性特征.同时,西方现代派艺术手法的运用和存在主义的影响使他的小说又具有了某些形而上的哲学韵味.  相似文献   

9.
先锋文学、地域文化与我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先锋小说"是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下的产物,它的一个贡献是解决了小说由"写什么"到"怎么写"的重大课题;地域文化不是一种方言、习俗、习惯等的拼盘,而是一种文化意识,并最终超越文化界限成为一个民族性的东西;选择文学创作之路,是兴趣、欲望的满足,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也是一条艰辛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0.
李玉杰  邵智 《考试周刊》2013,(27):15-16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乡土小说作家,在中国文坛有"乡土文学之父"的美誉。他的乡土小说带着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他是湘西地域文化的抒写者。文章论述了湘西地域文化对沈从文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华文作家严歌苓虽旅居海外,却时常把写作视眼投回国内。她尤其关注女性的情感与命运,并通过转换各种视角,以新的价值观去展现人隐秘的内心世界,把握住人性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所具有的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甘肃陇东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于曾经生活于此的作家或多或少地给予滋养,成为他们文学创作的资源。陇东文化对于邵振国的文学创作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从"理性审视乡村文化的弊端""精神家园的想象与表达"两个方面探讨陇东文化对其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新时期小说创作具有相当浓厚的现实主义风格。造成这种创作倾向的主要原因是:一、河北类文化的影响。融儒、释,道三位一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于其中的河北类文化的突出特点是“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这种十分现实主义的类文化造就了河北小说作家创作之魂。二、地域的影响,河北处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比较发达的“京畿之地”,致使作家们的创作思维方式中多了一些清新、明丽,少了一些魔幻、荒诞。三、受老一辈燕赵作家的现实主义飓风的襄挟。要想突破这种固有的创作模式,就要按照哈贝马斯的沟通理论去思考和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4.
北村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位极具实力与个性的先锋派作家,纵观其近二十年来的小说创作,尽管其叙事的风格追求历经了从玄秘到素朴、从倾向于超现实到倾向于现实的转变,但其小说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生存的拷问,其精神取向是一贯的,存在主义的母题是其不变的精神内核。在所有先锋小说作家中,北村一直走在思考和探究的最前列。  相似文献   

15.
每一个作家都有自己的精神成长的母地,这种情感地理会对作家的创作及审美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本从地域视角、童年视角及宏大而温情的写作状态几个方面来研究情感地理对迟子建的小说创作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将铁凝的创作分为三个阶段,深入剖析研究作家对人性的感悟、思索、升华的发展脉络及其作品对人性意识执著探索的轨迹,以获得对作家作品人性演变流程较为准确的把握和解读。  相似文献   

17.
苏童的新世纪小说创作,试图从外与内、客观与主观、后天与自然等相关联的两个方面来表现人在社会历史中的命运变化以及人性深处的矛盾冲突与症候显现。以一般性题材选择和平常性的人物与事件描写作为小说基本切入口,作者从人性恶转向对人性善的关注,从人性阴暗的冷色调叙述趋向于对人性暖色或者中和色调的描写。以现实主义为基调,拉长时空距离、融合奇异神秘因素和象征手法的运用等,使苏童的小说艺术呈现出既忠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离地三公尺”“飞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农村小说创作走过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发展道路。新中国成立后,政治—思想框架结构在农村小说创作中一直处于主流地位。新时期以来,由于社会的转型及文学观念的更新,农村小说创作转向生活框架结构、家族模式结构、寓言式结构、现代派结构并存交叉的发展阶段,创作视角上也出现了由精英视角向权力视角、农民本位视角、多元混合视角的转变,昭示出创作理念在转型期农村小说裂变与冲突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尤凤伟的小说创作从现实、历史、文化的视角挖掘人的内涵 ,在人性本真的裸露中充分展示人性形态 ,给人以蓬勃生旺的感觉 ,从中体悟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作为20世纪90年代崛起于中国文坛的桂西北文学的领军人物,东西怀着炽热的悲悯情怀,以其特色鲜明的“亚热带夏天正午的诗学”的创作风格,为读者奉献了把握当下本民族人们精神特质的系列作品,作品通过对岭南民族文化的回顾,在本土与世界、传统与现代甚至后现代的互动辩证间完成了对现代人心灵处境的真诚关照,引发了读者心灵深处“一种新的战栗”。文章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切入,深入探讨作家创作风格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