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颁布实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近来听到看到这样一些课例,简述如下。有位青年教师执教《珍珠鸟》,先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能够表现作者思想的关键句子,然后让学生就关键句中的关键词,结合教师提供的阅读文本,展开讨论思考,挖掘关于人与鸟的关系的深刻命题。教师提供的阅读文本形式多样:黄永玉的散文《飞来与我们喝早茶的金丝雀》,筱敏的散文《鸟儿中的理想主义》,古典诗词中的鸟,电影《THEBIRDS》,歌曲《我是一只小小鸟》等。课堂上多媒体的运用,教师的适当点拨,…  相似文献   

2.
人生的天平     
近日和学生一起学习意大利达芬奇写的《金翅雀》。《金翅雀》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爱”的故事,读了让人无比心痛。金翅雀爸爸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当看到自己的孩子不见了,它“哭叫着寻找”“伤透了心”;当看到孩子被关在鸟笼里,它“猛冲过去”“狠命地扯啄”、“泣血挣扎”……从这些细致的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金丝雀爸爸爱子之真切。然而,金丝雀爸爸的爱也是沉重的、残酷的,金翅雀因无法解救小鸟而“极度悲伤”。最终,它为它们选择了死的归宿。读了课文,学生的意见出现了分歧。“金翅雀爸爸伤心地告诉我们,让我们不要拘禁它们,它们是属于…  相似文献   

3.
熊猫的朋友     
在大森林里,住着一只熊描,他没有伙伴,孤独极了。一天,飞来了一只漂亮的金丝雀,熊猫高兴地跑过去,说:“金丝雀,跟我一起玩,好吗?”金丝雀轻轻地落下来说:“好吧!我们来做好朋友。”他们一会儿捉迷藏,一会儿玩娃娃家,非常开心。金丝雀一不小心飞进了熊猫的竹林,熊猫生气地说:“那是我的竹林,不要飞进去,快走开。”金丝雀连忙飞走了。熊猫失去了金丝雀这个朋友,又一个人孤独地生  相似文献   

4.
《蒹葭》的美与山水画多有相似之处,它通过画面的远近结合,虚实变化给我们呈现出了一幅美仑美奂的,充满张力的画卷,在重章叠句的结构中,诗人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一唱三叹,全诗不着一个思字,却使读者体会到诗人对“伊人”那深深的企慕;全诗不着一愁字,读者却在诗中体会到了那求之不得的无尽的惆怅,可谓是“景外有景”“画外有画”“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蒹葭》创造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完美意境,它是中国诗歌大画卷中的一幅淡烟轻笼的水墨丹青。  相似文献   

5.
《木兰诗》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可以说是一篇传统教材了。解放后中学语文课本变动频繁,而这篇课文几乎没有选掉过一次。但是,人们对它的理解,却并不是始终一致的。我们今天提倡一切都要实事求是,对古代作品的评论也是如此。只能从原作本身的内容出发,而不能根据某种“需要”,把它拉来“听差”。《木兰诗》是一篇较长的民间叙事诗。它与《焦仲卿妻》被人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全诗刚健豪放,譬喻新奇,朴素流畅,回环重迭,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  相似文献   

6.
过去矿工下井时常常带上金丝雀,因为这种鸟对毒气反应很快,在矿工中毒之前,金丝雀就能做出反应,所以对于危险情况能预先发出警报。像金丝雀一样,细菌也可以在人类之前觉察到环境中的危险信号。但问题是,观察金丝雀的反应很简单,要了解细菌的“感觉”,谈何容易?难道谁能“逗”细菌,让它们和人类交流,告诉我们它们闻到毒气了,尝到苦味了?有办法!把它们涂洒在一张硅芯片上就行了。  相似文献   

7.
《鸿门宴》中记载了樊哙闯营,项羽命令赐其“彘肩”,最后却“与一生彘肩”的离奇情节。其中,对“生”的注解,历来多有争论。如果我们跳出传统语义训诂的狭隘路径,立足《项羽本纪》全篇,重新审视“生彘肩”这一问题,则可以发现司马迁这一看似闲笔的安排,却在不经意间将《鸿门宴》前后刘邦、项羽政治集团间斗争的复杂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实乃生花妙笔。  相似文献   

8.
过去矿工下井时常常带上金丝雀,因为这种鸟对毒气反应很快,在矿工中毒之前,金丝雀就能做出反应,所以对于危险情况能预先发出警报。像金丝雀一样,细菌也可以在人类之前觉察到环境中的危险信号。但问题是,观察金丝雀的反应很简单,要了解细菌的“感觉”,谈何容易?难道谁能“逗”细菌,让它们和人类交流,告诉我们它们闻到毒气了,尝到苦味了?有办法!把它们涂洒在一张硅芯片上就行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对《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的“畜”的注释为:“畜养,音xu。”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将这句话译为:“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老人就可以吃肉食了。”而高教社出版的《大学语文》却把这句话译为:“对鸡猪狗等家畜,不要在它繁殖  相似文献   

10.
向往自由     
一只金丝雀成了笼中鸟,主人把它挂在树枝上,给它吃香喝辣,但它总是无精打采。一只百灵站在枝头:“你真好,吃喝不愁,_不像我,整天东奔西跑。”臂银不、分、滋一味’你想与我换位吗?”百灵鸟钻进笼子,它吃得好,睡得好。几天后,它也变得无精打采,它看着正在天空翱翔的金丝雀,才懂得了笼内的烦恼。向往自由@余文英$浙江省慈溪市附海镇界河小学六年级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第五册《促织》:“因出己虫,纳比笼中”。各种资料对此句中的“比”字解释不一。课本的注释为“比笼,并放着的笼子”,而第五册教学参考书却译作“比试的笼子”。另外,《高中文言文评点译释》(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注释为“比赛用的笼子”;《中学古文词典》(浙江教育出版社)注释为“小而细密的笼子”。总括上述解释,“比”字释义有三种:一是“并放”意;二是“比试”、“比赛”意;三是“小而细密”意。那么,此句中的“比”究竟应作何解呢?要想弄清语境中一个词语的意义,应该从  相似文献   

12.
喝早茶     
喝早茶是广东人生活中特有的习惯。爸爸说:“在广东,早茶是早饭。花很少的钱就可以吃到丰盛可口的早饭实在是件美事。喝早茶有两种地方,一种环境优美,餐饮条  相似文献   

13.
一缕飘香 《家长》2013,(6):19-21
那天在单位,同事小刘跟我说了这样一件事:昨天早上老公问我吃什么早餐,我说:“和儿子说了,吃麦当劳或者喝早茶。咱们很久没喝早茶了,要不喝早茶吧?”老公点头同意,随即走进儿子的房间。不一会儿,我就听到儿子发脾气,对爸爸大喊:“我不去喝茶,出去!”我赶忙跑进去一看,他正趴在床上,我问:“你干吗对爸爸大叫?”儿子说:“我不想去喝早茶。”我说:“你不想去可以好好和爸爸说,不用发脾气的。”“如果你想去麦当劳吃早餐,盼望了一个晚上睡不着,那你会怎样?  相似文献   

14.
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有云:“(少年好事者)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其中“比笼”二字,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年来出版的高中《语文》课本一直注作“并放的笼子”,没有明确它究竟派什么用场。而该社1983年4月出版的中等师范学校《文选与写作》第六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10月出版的中专《语文》第四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11月出版的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用《语文》H版,则都注作“比试蟋蟀的笼子”。这个注释,显然不妥。因为下文明明有“因合纳斗盆”云云,说明“斗盆”才是蟋蟀的竞技场,是它们决斗分胜负的…  相似文献   

15.
建构新理念音乐课堂教学预案,必须首先弄清传统课堂与新理念指示下的课堂观,才可以进行。我们可以把传统的课堂比作是一支“竹笋”,而新理念指示下的课堂则可以把它比作“芝麻”。“竹笋”长到一定的高度才分枝展叶,“芝麻”却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又是中学语文课的传统教材。但是,对“苛政”一词,迄至现在,就我们所看到的注本,还没有一家对此作出单独的注释。不过就其对“苛政猛于虎也”的句释,从中也足可以看出编者们对这个词的含义理解的端倪。对“苛政猛于虎也”的句释,大抵可以分为两家。为了便于讨论,我们不妨把它分别转抄在下面。一家是刘盼遂、郭豫衡同志的。他们在《中国历代散文选》的注释中说:  相似文献   

17.
法国“新小说”是20世纪西方纷纭而现的诸多文学流派中的重要一支,对现代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虽极力反传统,却又与传统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这在“新小说”代表作家之一布托尔的《变》中有极为明显的体现。本文力图从《变》中寻找出“新小说”与传统小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 《邓小平文选》(以下简称《文选》)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统一的产物,是我们党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生动体现。邓小平同志说:“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可以说,“实事求是”也是《文选》的出发点、根本点。它象一条红线一样贯穿于《文选》。  相似文献   

19.
《水浒传》中的“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文解宇》:“却,节欲也。”先秦两汉时期“却”多以动词的形式出现,唐代以后,“却”开始虚化为表示完成的动态助词,同时,“却”还作为介词;连词尤其是副词广泛出现在唐宋各种文献中。《水浒传》是产生于明代的优秀长篇作品,考察大量出现于其中的“却”字,可以使我们了  相似文献   

20.
李楠 《现代语文》2006,(2):117-118
中国是个“诗国”,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礼记·经解》曰:“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千百年来,“诗教”对形成中华民族温柔敦厚的优良传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蔡元培先生说得好:严格地说中国没有宗教,可以美学代替宗教,而诗歌便是美学的主体,可以诗歌代宗教。孔子所谓“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正是就诗歌所具有的德育、智育和美育功能而言的。语文教学重视对诗歌的教学,既是尊重民族传统文化的表现,也是我们迈出寻求未来发展道路的关键一步,更是我们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思想建设和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