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德育不仅需要让受教育者树立对于和谐社会的"共识、共建、共享"的重要观念,还要切实地在德育实践中体现这种"共识、共建、共享",在德育过程中形成一种以共享为基本特征,多主体共同参与并能尊重差异的多元、多层次的"德育共同体"。这也意味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德育应当与社会和谐共享的理念相适应,在教育过程的实践模式上实现适应性转变。  相似文献   

2.
当今时代发展的呼唤,生活德育的需要,德育自身困境的解决,这些都要求构建德育人本化理念,实施人本化德育。以求从以人为本这一视角来把握德育的本质特征,揭示德育的发展趋势,丰富、发展、完善德育理论,使当前德育在困境中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3.
《商洛学院学报》2016,(1):91-96
押高校德育课不仅要培养符合社会和国家需要的"道德人",还要从学生的内心需要出发,把社会、国家的需要和学生自身的需要相结合,培养合乎道德的"幸福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通过厘清"善""恶",调查学生内心的真实需要,吸收古今中外德育精华,紧合时代节拍等路径,使大学德育课既能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能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相似文献   

4.
德育理念是德育行为的灵魂和先导,是德育实践和德育改革的根本动因,要想获取最佳的德育效果,必先确立科学的德育理念。作为一种指向德育发展未来的价值追求和精神范型,德育理念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社会性和个体性、概括性和普遍性、稳定性和发展性等本质特性。在德育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想形成正确的德育理念,不仅要重视对自身德育经验的反思升华,加强德育理论的创造性转化,注重扎根鲜活实践的德育研究,而且要重视德育理论的普及与德育理念的更新,并注意营造有利于德育理念形成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5.
鲁石 《江苏高教》2022,(12):48-53
大学是智慧的象征,是原始创新的引擎和源泉。智慧的本质在于智德并重,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高校德育应把智慧生成纳入教育目标,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智慧人格。在智慧德育实现路径的选择上,高校宜在德性文化与智性文化相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成己(成就自我)与成物(成就世界)相统一、良知与良行相统一的基础之上,建设智慧德育的文化场域,开发基于需要的智慧需求,培育立足生活的实践智慧,开启自主建构的智慧对话,促进德育本身的智慧提升,重构仁智合一、知行合一的高校德育框架,实现智慧德育与生活德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儿童道德成长护照"以扩大学生人际交往范围,提升学生道德认知为目标,为不同年段学生搭建交往平台,扩大学生的朋友圈,拓展学生道德生活的范围。"儿童道德成长护照"记录伙伴之间最有意义的故事,通过班级分享、年级巡讲、校级演讲,让最感人、最有意义的伙伴事件辐射更多人、影响更多人,以学生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积淀学生自己的道德成长力量。  相似文献   

7.
在德育中渗透心理教育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多年来一直引人关注,近年来学校德育出现了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而心理教育又与德育相脱离。通过对二在内容、目标和方法等方面的分析,发挥心理教育对德育的积极作用,将二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达到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8.
实践德育作为一种重要的育德途径,在德育低效的今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实践德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实践德育的实现路径,以期为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东晓 《文教资料》2007,(28):165-167
构建当代大学生的和谐人格是高校德育的价值目标。实现高校德育价值目标,要以心理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为关键、以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为保障,致力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糜海波 《天津教育》2005,(11):35-37
中学德育的效益是指学校在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所昭示的原则规范的实现状况与德育目标之间的契合程度。作为道德教育的实际结果中合乎目的的有效部分,中学德育效益的实现是各种要素和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网络在提升大学生精神生活,丰高其文化视野的同时,也引发了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失范。我们应积极面对这种负面影响,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来加强他们的道德修养、公德意识、法律意识和文明上网的道德意识,做一名网上道德人。  相似文献   

12.
加强高校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在学生中迅速发展、普及的同时,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通过对泉州师院部分学生上网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21世纪将形成一个与当代工业社会具有不同特征的现代网络社会。因为现代网络社会是由人主宰的社会、既具有个体性,又具有群体性;既充满了人性,也滋长了人性中的劣根性;既具有有序性,也具有无序性;同时还具有政治性和阶级性,现代网络社会不是道德教育的真空地带。现代网络社会作为一个“虚拟”的社会,也是一个充满问题与矛盾的真实社会。它同当代工业社会一样,需要道德建设的支撑。网络道德建设是计算机网络的道德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它将打破道德建设的传统模式,开创道德建设的全新领域。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依据是高等教育服务是准公共产品,其成本应由学生、学生家长、纳税人和学校四方共同分担。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格局的形成主要归因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生均成本大幅上涨所导致的世界范围高等教育财政危机。其意义在于拓宽了高等教育服务机构的筹资渠道,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对高等教育实行收费上学、社会助学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因教育服务成本边界模糊、构成模糊、计量困难和各方高等教育受益率测算困难,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教育与道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德是人们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应该如何的非权力规范,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在一般意义上,教育即对道德的自觉追求;在终极意义上,教育即道德。它们共同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教育的领域是道德的领域。  相似文献   

16.
“开放与共享”是开放教育的本质,“开放与共享”关键在于优质教学资源的供给。需求与供给的不平衡成为开放教育发展中的障碍,也成为开放教育的现实困境。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成为开放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突破现有困境,找出开放教育共建共享的合理路径机制,是开放教育切实可行的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7.
高校德育教育途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德育教育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要方面。因此,高校德育应把网络教育作为其课外延伸,把人文教育作为其环境熏陶,把社会实践教育作为其道德体验的途径,把大学生活指导作为其道德指导的重要手段。只有这样,高校德育教育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就,担当起正确引导和塑造中国栋梁之才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18.
网络环境是以虚拟方式存在的物理环境,其根本特点是主观性。而青少年是处于伦理道德化时期的个体,其社会化的过程遭遇了现实和虚拟的双重环境,从而使青少年处在了现实伦理与虚拟伦理的复杂环境中。因此,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不能仅仅从现实出发,而在于怎样使青少年顺利地从虚拟伦理向现实伦理的道德化转变。  相似文献   

19.
德育问题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内容有时被看得太宽了,有时又被看得狭窄了。德育往往在被特别强调中削弱了。德育在追求很高目标的时候把自己的基础忽视了。德育方式上的问题与上述现象都有密切关系。德育特别重要,因而应特别关注自己的问题,以求得特别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家庭德育环境是一个依循物质条件环境到人际关系环境,再到精神意识环境不断提升、不断循环的动态发展的有机整体;而德育中介是介于德育环境、人的素质之间的,使这两者既分界开来,又连接起来,起着桥梁、纽带、媒介和过渡作用的不可逾越的中间环节;德育中介通过传递机制、虑选导向机制、内化践行机制、反馈机制等实现家庭德育环境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