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把成语“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解释为五岳之一的泰山,其实是一种误解。“泰山”所指,实为鲁班的徒弟。他聪明过人,勤学好问,不仅尊师,也敢非师。一次鲁班精心设计了一个制作方案,泰山却提出了异议,使颇负盛名的木匠大师大发脾气,并将泰山撵出班门。从此,倔强的泰山开始了新的生活。泰山来到南国,看到了丛丛翠竹,心想:师傅在木制技艺上造诣极深,我何不在竹子身上下番功夫?于是,他办起了竹器作坊,收徒传艺,架竹房、编竹椅、做竹箱……泰山的竹器,花样繁多,工艺精美。一年之后,鲁班出游杭州,发现这些精美的竹制家具,竟出自于被他开除…  相似文献   

2.
"有眼不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只看表面现象,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通常人们认为这"泰山"是山东境内五岳之首的泰山,但实际上"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并不是山名,而是一个人名。据古籍记载,春秋时代著名的木匠鲁班,曾经招收了一批慕名投奔他的徒弟。鲁班对徒弟要求非常严格,一方面毫无保  相似文献   

3.
“有眼不识泰山”这一成语,在辞典里大都释为“识不出地位高和本领大的人”,而且把泰山指定为“山东省境内的东岳泰山”。汉语成语词典释为“泰山,我国的名山,在山东省。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这两部词典的解释,从成语的含义而言,解释是正确的,但把成语中的“泰山”指定为东岳泰山是错误的。据有关史料记载,“有眼不识泰山”这一成语是从一个典故而来。成语中的“泰山”指的是人而不是山。相传,我国木工神匠鲁班有位徒弟名叫泰山。这位弟子很聪明,干活总是别出心裁,创造性极强。有一次泰山没按照鲁班师傅的…  相似文献   

4.
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五册对恽代英《狱中诗》“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中的“千秋”一词注释为:“这里是不朽的意思。”笔者认为不妥。“千秋”,《辞源》有六解:(一)一年有一秋,千秋即千年,形容岁月长久;(二)祝寿的敬词;(三)婉言人死;(四)药草乌头的别名;(五)县名;(六)秋千。《辞海》有二解:①谓年代久远;  相似文献   

5.
《促织》中“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中之“向隅”,课本注为:“面对墙角(哭泣).《说苑》: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后人用向隅,有时含有哭泣的意思。’”  相似文献   

6.
成语“有眼不识泰山”,常被用作冒犯或得罪人后向对方赔礼道歉的客气话。在成语词典中解  相似文献   

7.
8.
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叫“有眼不识泰山”,用这句成语来比喻因只看表面现象而没有认清对方的社会地位或是低估了对方的能力。这句话的由来,还有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呢! 传说在很早以前,泰山前麓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妇,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劳动,营造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他们结婚的第二年就生了个大胖小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高中语文第六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有“秋天漠漠向昏黑”和“床头屋漏无干处”两句,笔者对其中“向”和“屋漏”的传统讲法有不同看法,说出来向大家请教。“向”通常讲作动词“转向”或副词“将近”。这样讲与上半句的“秋天漠漠”无法照应。“秋天漠漠”是说秋季天空中浓云密布的样子,这是具有描写性质的主谓关系  相似文献   

10.
《小读者》2004,(11)
“有眼不识泰山”,谁都知道它是指自高自大,在高手面前不知谦虚。但有一种说法是,“泰山”不是指山东境内的泰山,而是一个人名。相传,有个叫泰山的人,他是古代著名木匠鲁班的徒弟。不知什么原因,鲁班对泰山的一些做法和行为总是看不惯,而泰山也总是在手艺活上另辟蹊径,最终被鲁  相似文献   

11.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在谈论“刑不上大夫”时总以为封建统治者的法律是专门为对付庶民百姓设置的。那些王公大臣即使犯了法,也可以逍遥法外。从《报任安书》“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可以看出事实并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途径来进行的。学生所面对的是教师.教材.所活动的范围是教室.结果培养出来的人才远远达不到社会所需。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优化学生的综合性语文素养.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指导好我们的学生怎样充分利用资源.通过实践来培养优化自己的综合性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类已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要求确定其中待定字母值的问题.解答时,要注意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和策略.现举例介绍如下: 一、已知解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材对《岳阳楼记》的“翔集”作注道:“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群鸟在木上也。”(《说文》)这是“集”的本意。它引申义为聚集、会合,如  相似文献   

15.
《诗经·小雅·采薇》第三章有“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的句子。注家都把“阳”解释为“十月”,这显然根据《尔雅·释天》:“十月为阳”,但依此释来,就与诗的原意发生了矛盾。先看首章开头:“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薇,即野豌豆,可食。作,刚长出地面。这两句是兴。孔颖达《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即是说,兴,谓触景生情,因事寄兴。所以诗歌紧接着抒情:“曰归曰归,岁亦暮止。”朱熹解释说:“此遣戍役之诗。以其出戍之时采薇以食,而念归期之远也,故为其自言。”(《诗集传》)见薇而采,见薇作而想起采薇的时候已是岁暮,十分自然。野豌豆是越冬作物,头年九、十月开始生长,来年四月成熟。周历建子(以夏历十一月为岁首),这里的岁暮正相当于现在的农历十月。  相似文献   

16.
关于“石壕”的地望,前贤注杜者多以为在河南陕县城东七十里之石壕镇,臧励和等著《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也如是说。  相似文献   

17.
18.
<正>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他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校本教研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  相似文献   

19.
异题同解     
在讲完百分数三类应用题之后,我补充了有关“农药配制”的应用题,有计划有目的地与初中教材衔接起来,对于某些难度较大的应用题,遵循着“由易到难,由此及彼”的原则,采取异题同解的方法,使学生举一反三,开发智力,从而解出难题。  相似文献   

20.
例1 高中学生的人数是初中学生人数的5/6,高中毕业生的人数是初中毕业生人数的12/17,高、初中毕业生毕业后,高、初中留下的人数都是520人。那么高、初中毕业生共有____人。(1996年“小数奥赛”初赛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