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明日黄花     
"明日黄花"这个成语,小朋友作文时容易用错,今天我们来作一番辨析.首先要明白"黄花"是指菊花,如毛泽东诗句"战地黄花分外香".古人有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赏菊的习俗,文人还要即兴作一些咏菊诗."明日"指重阳节的第二天(农历九月十日),这时已过了节令,赏菊、咏菊也就失去了兴味.所以"明日黄花"的意思是:一、古代文人常用来抒发年龄已老,事业不成之意,如苏轼<九日次韵王巩>:"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二、泛指过时落伍的事物,如郭沫若<沸羹集序>:"这里有些是应景的文章,不免早已有明日黄花之感."  相似文献   

2.
吴组缃先生健在时,有一次同我闲谈,说起当年三国时曹操称赞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 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语出<三国志·孙权传>裴松之注引<吴历>.旁边有位女教师竟忍俊不禁,说:"这明明是辛弃疾的词,怎么会出在<三国志>?"吴先生为人一向是耿直的,便对那人说:"不知道就不要乱说.  相似文献   

3.
"却"字原本是一个动词,<说文解字>:"却,节欲也."段玉裁在他的<说文解字注>中这样说道:"却者,节制而却退之也."在<汉语大词典>中,"却"有很多义项,如:退、使退;除、除去;回转、返回;还、再;就、便等.  相似文献   

4.
<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与言."这指出情感在学生作文中的重要性,无"情"便无"言".文学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夫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实存也;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  相似文献   

5.
<玉台新咏>专收表现男女之情及与女性有关的诗歌,所谓"但辑闺房一体".但其中尚有不涉"闺房"者,可谓之别调.<玉台>别调与常调之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抒发了男女之情以外更为宽泛的情感;二是对世态风情的反映较之常调更为丰富.将常调与别调一并观照,才能认识<玉台新咏>的全貌.  相似文献   

6.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一曲哀词,见证了一段世间亘古不变的誓言,纵天上人间,难负深情. 仲卿情真意切,日月共鉴,愿与妻"结发同枕度,黄泉共为友".兰芝情意无限, "感君区区怀","结誓不离别".无奈其家逼之,惜得有情人,徒有"怅然遥相望".  相似文献   

7.
著名文学批评家滕云曾经说过:"孙犁是一面不褪色的艺术旗帜."诚哉斯言! 在孙犁的作品中,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荷花淀>.它像是一幅水墨画,清清淡淡,却韵味十足,这正是孙犁所创造的整个艺术世界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在当时,大红大紫的作品、炙手可热的作家有的是,但时光如流水,水到处,泥沙俱下;水落时,屹立如石者寥寥落落,而孙犁就是其间最为醒目的一个.孙犁在1962年曾写过一首题为<自嘲>的诗,诗云:"小技雕虫似笛鸣,惭愧大锣大鼓声,影响沉没噪音里,滴澈人生缝罅中."自嘲当中似有自得! 40年后读来,令人油然而生崇敬之情.  相似文献   

8.
陈冬梅 《现代语文》2005,(3):28-29,27
"古诗"是魏晋以后人们对汉末流传下来的一批无主名五言诗的总称.据梁朝钟嵘言,他所见者犹有五十九首,梁昭明太子萧统纂集<文选>,从流传的古诗中选出十九首载入书中,而冠以<古诗十九首>,后人沿之,遂成为这十九首诗的专名.<古诗十九首>以其浓郁的抒情特色在文学史上享有盛誉.曹旭说"<古诗十九首>是一组美丽而悲怆的诗."陆时雍<古诗镜>亦评其是"深衷浅貌,短语长情."<古诗十九首>正是以五言诗的特有形式所抒发的作者内心那种凄凉哀怨悲怆的情感深深打动了一代代的读者,使"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这种悲凉凄怆的情感,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一般认为民本思想起源于夏代.<尚书·五子之歌>借太康兄弟之口述大禹的训戒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春秋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继承了民本传统,将其弘扬到空前的高度,成为孔孟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提出的"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把人民放在首位,这是非常可贵的思想.王田葵教授、何红斌先生认为:"舜之所歌,情系于民.在如司马迁所言:‘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  相似文献   

10.
[设计意图] <北方>作于1938年,是诗人流徙途中触景生情、感时伤世之作.诗歌前三节极写北方的"悲哀",最后一节转而直接抒发深爱之情,前后对比中传达出更深沉更可贵的爱国之情.  相似文献   

11.
<诗经·十月之交>写了昏君暴政殃民等人祸,抒发了"四方有羡,我独居忧;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的忧国忧民之情.传统说法通常把"羡"训为"镎",从训诂学的角度来看旧说似无破绽,但从对文的角度就不免有点勉强.本文认为"羡"当解为"欣喜",<皇矣>"歆羡"为同义连用,二字皆为"欣喜"之意.  相似文献   

12.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第三册对<孔雀东南飞>中的"贵贱情何薄"一句作了如下注释:   [贵贱情何薄](你和她)贵贱不同,(离弃了她)哪里就算薄情呢!责,指仲卿.贱,指兰芝.何薄,何薄之有.   这一注释,就文句本身来看,似乎是可以讲通的,于是不少教辅材料均采用这一说法.   ……  相似文献   

13.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第三册对<孔雀东南飞>中的"贵贱情何薄"一句作了如下注释:   [贵贱情何薄](你和她)贵贱不同,(离弃了她)哪里就算薄情呢!责,指仲卿.贱,指兰芝.何薄,何薄之有.   这一注释,就文句本身来看,似乎是可以讲通的,于是不少教辅材料均采用这一说法.   ……  相似文献   

14.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陈亢问于伯鱼日:子亦有异闻乎?对日: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日:"学<诗>乎?"对日:"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日:"学<礼>乎?"对日:"未也.""不学<札>,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日:"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陈亢是孔子的学生,伯鱼(字鲤)是孔子的儿子.这段话的意思是:陈亢问伯鱼说:父亲对你有什么特别的教导吗?伯鱼答:没有.不过有一天父亲一个人站着,看见我从庭前小跑而过,就问我:"学<诗>了吗?"我说:"没有."父亲就告诉我说:"不学<诗>,就不能很好地跟别人交流."于是我就回去学<诗>了.还有一天,父亲还是一个人站着,我又从庭前跑过,他又问我:"学<礼>了吗?"我回答:"没有."他又对我说:"不学<礼>,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相似文献   

15.
"始"字考辨     
一 "始"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常用词.<汉语大词典>首条解释说:"始,开始;开端.与‘终'相对. "<说文解字>(下简称<说文>)曰"始,女之初也,从女台声."而"女之初"又当何解?  相似文献   

16.
王小芳 《考试周刊》2014,(37):61-61
<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想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就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当学生对数学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就会愿意学、主动学。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的强弱。一、渗透数学思想科学愈发达,需要的数学知识就愈多。哪里有"形",哪里就有"数",哪里就少不了"数学"。可以说,当今科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一、古代送别诗及其主要特点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 由于古代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友离别往往数载难以相见,尤其是在动乱的年代里生离有时就意味着死别.因此,在古代,人们特别看重离别,离别时也就更见人间真情.江淹在<别赋>中说:(自古以来)"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也正是这些难以承载的离愁别绪,拨动着别离人的心弦,引起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送别诗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儿子正读初一,老师说他看问题常有独到之处,受此鼓励,为父的我打定主意:让他多看看<杂文报>.当我将新年的第一张<杂文报>交到他手里时,叮嘱说:"好好看看人家是怎么看问题的."第二天他晚自习回家,来不及换鞋,就捧上了日记本,说:"老爸,我写了篇杂文,瞧我是怎么看问题的."我不屑地说:"只看了一张<杂文报>,就写起杂文来了."接过一翻,一个蛮有杂文昧的题目赫然在目:<教育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六年级新学期的第一堂<思想品德>课,我是这样开始的: 当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下"思想品德"四个字后,我问道:"同学们,这节课是<思想品德>课.大家仔细看看,‘思想品德'这几个字有什么特别?"学生们想了想,说:"‘思想品德'四个字中有三个字是心字底.""对.那么,这门课主要要我们学习什么?""学习做一个有高尚心灵的人."有一个学生回答."完全正确."  相似文献   

20.
<正>不少教师抱怨现在的数学课堂枯燥无味,没有任何美感可言.数学课堂果真无美感吗?其实,在我们身边到处充满了美,如艺术之美,大自然之美、科学之美,数学之美.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说过:"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作为数学教育的实践者,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体验数学美,充分挖掘教学中的美学元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以"苏教版"九年级(下)"黄金分割"一节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数学美教学实践.一、创设美的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美情境引入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