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班几十名学生,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个性,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即哪怕是再差的学生也有其自尊心.所以老师在批评学生时,一定要很慎重,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以达到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2.
宁安连 《湖南教育》2002,(21):53-53
批评,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常用的教育方式,但并非所有的教师都会运用它。古人虽有“忠言逆耳利于行”之说,但笔者认为,既是忠言何必逆耳,批评也要讲究艺术。那么,在教育实践中,怎样体现批评的艺术呢?一、从优点入手,间接地提醒学生的错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教师批评学生时,若首先对学生的优点、长处加以肯定,然后再用提示、暗示、对比等方式自然委婉地把话题转到学生的问题上,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二、要注意批评的场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一般来说,学生的自尊心很强,如果教师的批评不分时间场合,不仅不会被…  相似文献   

3.
在班主任工作中,教育犯错误的学生需要注意如下几点:批评时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批评时要多信任和谅解;批评时要抓住有利时机;批评时要善于发现闪光点。  相似文献   

4.
教师要善于设身处地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要轻易挖苦、讽刺和批评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不足之处,引导他们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5.
徐大驰 《广西教育》2014,(29):62-62
正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有时候免不了要批评学生。然而,有的教师喜欢讽刺挖苦学生,这样的教育方式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达不到教育的效果。笔者认为,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要采用柔性化的批评方式,通过"柔性"的批评感化学生,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一、让批评与关爱相伴学生乐于接受批评的前提是获得教师的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都会犯错,对此,教师在纠正学生的错误时,要注意  相似文献   

6.
批评是教师用来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一种教育方式。虽然,不少教师经常使用它,但是并非每个教师的批评都能产生积极的效果。因为,秕评是一种消极强化手段,一旦使用不当,便会滋生不少副作用。只有在对学生批评的同时,既使他们的人格、自尊心、情感得到保护和发展,又要及时地引起他们的内心震动,批评才会产生理想的效果(包括长期效果)。这实质上是一个批评的技巧性问题,怎样体现批评的技巧呢?本文就此谈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正>教育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批评也是一种教育的有效手段,但不少老师对批评驾驭不准,往往使批评成了学生与教师对立的导火索,最终把师生关系弄僵。那么,如何在批评学生时做到既保全学生的自尊心,又让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意见,并净化他们的灵魂呢?这确实不是靠简单的方法可以奏效的,我觉得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忌小题大做有的教师批评学生,把偶然的失误当成是一贯的,把正常的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前提是尊重。每一个人都有保护自尊心的内在的需求,青少年学生的自尊心更强,更需要认真的加以保护。要把学生的自尊心看成是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如果教师希望学生尊重自己,那么,他在就应该首先尊重学生。在此前提下,学生才会逐步树立自信心,才会在一种健康、自由、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自觉学习。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批评是一种常用的教育手段。可以说,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离不了批评。然而,批评是把双刃剑,用得恰当,批评是一剂良药,可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成为学生改正错误的契机;用得不好,批评就会像一柄利刃刺伤学生的心灵,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可能会使学生破罐子破摔,并容易造成师生的对立。实践证明,教师批评学生  相似文献   

10.
殷瑞云 《考试周刊》2012,(38):180-181
批评甚至惩罚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手段,但又是一把双刃剑,有如一剂猛药,药用好了,去病强体,使人受益;药用不好,伤害身体,贻害无穷。批评也是这个道理,教师不是不能批评学生,而是怎样批评学生。在批评时要了解其心理特点,及时沟通理解;尊重人格,保护自尊心;抓住核心问题,就事论事;留给反思时间,进行自我教育;适当表扬,增强前行动力;为人公正,增强理解,师生和谐。批评是教育的一种方式,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者在批评时,能把握好尺度,讲究方法、技巧,多运用些智慧,教育的效果会更加完美,对学生的成长会更加有利。  相似文献   

11.
1.尊重学生是师生心灵相通的“润滑剂”尊重学生是师德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我们教书育人的重要前提。老师与学生间的一句问候,一个微笑,就无形地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倍感亲切,学生也才会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心灵交流。这将会对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教师一味地批评指责,就会导致学生心灵的“闭锁”,引起情绪的对立或仇视,给教育带来巨大的障碍。自尊心是青少年学生心灵中最敏感的地方,是他们在学校中参加各项集体活动的重要内驱力和主要精神支柱。教师只有尊重学生,保护其自尊心,学生才能以心换心,达到心灵相…  相似文献   

12.
批评学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必要方法。恰当的批评,能使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得到及时的纠正,也能使全体学生特别是犯有类似错误的学生受到教育。但是,我们在运用批评这种教育方法时,要讲究科学性与艺术性,一定注意避免生硬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力求使学生在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批评,领悟道理,以达到最理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中有一个重要原则,多表扬、少批评,这就是要求教师在处理事情、评价学生时要谨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培养人的目的。但是,我们皆知表扬人不是一件容量的事。正如"水能载舟,亦能  相似文献   

14.
有些教师批评学生这样那样的错误时,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将学生当众斥责一顿.把学生说得一无是处。这种批评往往会招致学生的抵触和反感,也最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我认为,教师的批评应当含蓄娓婉,讲究艺术,让学生在和风细雨中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15.
批评是一种负激励教育手段。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缺点或错误如何进行批评教育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含有技巧的问题。有效的、成功的、具有激励性质的批评,可以改变一个人,使他一生受益,将一个人引向成功;相反,一个伤人自尊心的、令人消沉的批评如讥讽、嘲笑,  相似文献   

16.
学生不遵守纪律,予以批评教育是教师的职责。但是有的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不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摆出一种权威架势,语气生硬,措辞不当,甚至尖酸刻薄,结果大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致使教育效果明显降低。我曾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钱萍 《考试周刊》2011,(68):215-216
批评教育是教师常用的教育手段,但是在这个教育活动中,很少有教师会去思考,自己的一句话、一个举动,是否会伤害学生.是否达到了教育目的。本文指出,在进行批评教育时.教师应保护学生的心灵,即实施绿色批评。  相似文献   

18.
顾伟伟 《上海教育》2009,(19):49-49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尤其是班主任,批评学生似乎不应该成为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专门的权利,它和表扬、鼓励一样,是教育的一种常态形式。但是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也看到批评是一把双刃剑。简单粗暴、没有智慧的批评不但没有让学生改正错误,反而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丧失改正错误的信心,起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批评是一种常用的教育手段,人们实施批评时对词句、语气的斟酌,取舍,就是所谓批评的修辞心理控制。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决不可怎么想就怎么说,如果由于一时的冲动,一吐为快,结果往往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例如,有一个非常活跃的班级,纪律比较松懈,经常有人迟到,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们的反应是各不相同的。甲教师说:“上课铃打了这么久了,现在才  相似文献   

20.
批评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手段,正确适当的批评教育可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情感,使学生尽快走出不良行为习惯的阴影,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不适当的批评,则容易伤害学生自尊心,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消极情绪,影响学生的成长和身心健康。我们认为批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