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车顺平 《物理教师》2009,30(8):35-35
本刊2009年第2期《“鸟撞”的冲力到底多大》一文中,因相撞前秃鹰的速度与飞机比较可以忽略,在相撞的过程中,秃鹰在飞机冲击力作用下,获得了与飞机相同的速度,被挤压成了一个薄饼敷贴在飞机前面,发生了完全非弹性碰撞,在这个过程中,秃鹰形变导致组织问相互碰撞、摩擦必有机械能损失.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将秃鹰看成质点或刚体,这个过程中既有飞机的冲力对秃鹰做功,又有秃鹰体内的内力做功,毋容置疑.设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秃鹰形变而内力做功损失的机械能为Q,  相似文献   

2.
“鸟撞”的冲力到底多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佘念利 《物理教师》2009,30(2):32-32
飞机等飞行器在天空中与飞行的鸟或鸟群之间因物理相撞所造成的事故称为“鸟撞”,也被通俗地叫做“飞鸟撞飞机”.科学家们做过实验,一只体重2k的飞鸟如果撞在时速为900km/h的飞机上,瞬间冲击力竞高达4×10^4N.据统计,世界上每年大约有1万多只各种飞鸟撞在飞机上,在世界各地发生的机毁人亡事故中,有20%是飞鸟撞击飞机而造成的,飞鸟对飞机的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鸟撞”是世界航空界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漫谈冲力     
金烈侯 《物理教师》2009,30(2):34-35
什么叫冲力?这个概念似乎是清晰的,所以也不需要定义.查阅辞海,也确实没有关于“冲力”的条目.提到冲力,人们自然联系到“冲击”、“冲撞”、“突发”、“剧变”等现象,包括社会现象、自然现象和物理现象.从物理上考虑,“冲击”是指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加冲力,“剧变”是指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剧烈的变化,因而对“冲力”物理上可作这样定义:“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剧烈变化的力,叫冲力”.  相似文献   

4.
2006年4月初,笔者在教学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时.顺着“鸟”的话题提到:1981年国务院批转林业部等8个部门《关于加强鸟类保护,执行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请示》的报告。要求各省、市、自治区确定每年4月至5月初的一个星期内为“爱鸟周”。随后.我建议学生在4月至5月初选定一个周作为自己的“爱鸟周”,读读有关鸟的诗文.观察一下校园中的鸟,当然还可以静静地站在树下等待一只鸟的降临。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的研究源于一则关于鸟撞的新闻,看到撞在窗户上死掉的鸟儿,我们非常难过。查阅更多新闻后,我们了解到鸟撞现象非常频繁。没想到,天空中飞翔的鸟儿这么脆弱。于是我们决定一起寻找鸟撞背后的原因,帮助鸟儿找到躲避危险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1万次鸟撞飞机事件,国际航空联合会已把鸟害升级为“A”类航空灾难。那么,飞机为何“害怕”小鸟呢?当鸟与飞机相对飞行时,虽然鸟的飞行速度不是很大,但是飞机的飞行速度却很大,这样对于飞机来说,鸟的飞行速度就十分大了。速度越大,撞击的力量就会越  相似文献   

7.
结构与过程     
某日。笔者同教育部职成教司某领导在出访某职业学院途中.谈论起这样一个话题:“当前职业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笔者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试图用过程性方法解决结构性问题;用结构性方法解决过程性问题……”诚然.笔者当时的思考有即兴发挥的成分,但尽管如此,事后细细想来,笔者的观点还确实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许多现象中找到了进一步的注解和证明。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隐藏在问题背后的条件,它不“显山露水”,如果我们忽视了它的存在,那么我们的“损失”就大了.因此,我们应当学会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  相似文献   

9.
1.抓难点质疑。学生在学习一篇文章时 ,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 ,课堂上 ,抓住这些难点质疑是解决困难的最佳途径。如《鸟的天堂》一文 ,写了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去 ,为什么“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 ?当学生提出了这样问题时 ,引导他们通过讨论 ,把两次去鸟的天堂的时间及所见所闻进行对比 ,从而得出结论 :第一次到鸟的天堂是黄昏 ,鸟儿们栖息了 ;第二次到鸟的天堂是早晨 ,正是鸟儿活动的时间 ,故此 ,看到了鸟儿各种活动的热闹场面。就这么一个问题 ,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 ,使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得到了发…  相似文献   

10.
徐军 《中学教研》2002,(12):30-31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唐代诗人贾岛所写的名句,相传贾岛写诗时对用“敲”还是用“推”字好犹豫不定,骑在马上反复思考,正撞上了大诗人韩愈的马车,韩愈问清情况后,认为还是“敲”好,因为  相似文献   

11.
“命题”是试验修订本教材中新增的内容,教师对这部分内容相对比较生疏,特别是新教材仅介绍了由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构成的简单的复合命题的真假的判定,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常常碰到仅用课本知识难以解释清楚的情形.下面的问题就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个让学生迷惑的问题,在此提出来和各位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12.
飞得太快     
蝙蝠是一种能够飞得很快的动物,有时还会突然急转弯。看到蝙蝠的人个的,生怕他会撞上自己。这一天,蝙蝠的朋友开生日晚会,还买了一个大蛋糕,蝙蝠听说了,也想去参加。但蝙蝠睡过了头,晚会是6点开始,而他却睡到了5点45分。从他家到朋友家足足有5公里。所以,蝙蝠飞得很快。飞着飞着,他撞上了一个毛茸茸的动物。一看,原来被撞的是鸟警官,蝙蝠正想逃走,可是鸟警官一把抓住他,说:“你为什么飞得这么快?”“我朋友开生日晚会,我想赶时间,所……所以……蝙蝠说。“你看,这条路上最高时速是80公里。”鸟警官拿出测速仪,说:“但是你的时速是150公里。…  相似文献   

13.
真正的朋友     
住在树上的蝴蝶、蝴蜂、导蜜鸟相互间无话不说,是趣味相投的朋友。这天傍晚,飞在回家路上的蝴蜂,一不小心撞上了树,晕倒跌在门前的小溪中。眼尖的蝴蝶发现了,连忙叫道:“导蜜鸟,蝴  相似文献   

14.
话“鸟”     
《海外英语》2013,(9):22-22
汉语中有很多与鸟相关的成语.比如“笨鸟先飞”“小鸟依人”。在英语中也有不少相关习语。本期“实用习语”,我们就来话“鸟”。  相似文献   

15.
“———噢,怪不得它长成伞的形状了。”做好事1.儿子:“因为老师在旁边。”2.儿子:“因为她不想过马路呀。”活鸟1.父亲解释说:“傻子,没有口的鸟还能活吗?有口的鸟是活鸟,没有口的鸟是死鸟。”2.父亲解释说:“因为鸟正在唱歌。”上期优秀小读者名单张颖(山西)王杰(广东)胡晓亮(山东)第3期最佳“笑”果解 关于蘑菇的对话  相似文献   

16.
朱欣 《理科考试研究》2004,11(10):32-32
成语“螳臂挡车”是指螳螂伸出臂膀阻挡车轮,比喻不自量力,必然失败;俗话“不撞南墙不回头”是指用头去撞“南墙”,表示死不悔改.“螳臂挡车”与“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本意都来源于生活实际,符合事实,我们可用物理中弹性碰撞的知识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7.
美的景色描绘,美的语言文字,美的篇章结构,构成了《鸟的天堂》一大特色。 一、从榕树色彩领略静态美 教学一开始,从审题入手,提出问题:“《鸟的天堂》中的‘天堂’是什么?‘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理解“天堂”是指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主要指的是那姿态奇特的“大榕树”;“大榕树”是课文中描写的主体,而“鸟”则是课文中描写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周宁医 《数学教学》2009,(11):12-15,23
一、问题提出 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的全面实施已有三年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作了一番研究,并与“一期”教材比较,发现“二期课改”教材突出了“必修、选修和拓展”的三维一体的特点,尤其是教材中“探究与实践”栏目则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实践和探究的空间,是教材的亮点.  相似文献   

19.
硬作用:如碰撞冲力、线在绷紧瞬间的拉力、爆炸冲力等.这些力的特点是:瞬间发生且作用力相当大,能使物体速度在瞬间发生突变.因此,硬作用过程可以忽略其它力的作用,发生相互作用的系统动量守恒.  相似文献   

20.
1问题的提出 笔者研究了大量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结果发现.实验探究活动设计被越来越“严格”地恪守于科学探究的六个环节。在一节课内,学生经历由教师设计“完美”的从提出问题到反思评价的“全”实验探究过程,各环节之于学生如走马观花,成为一种简单的、重复的“行为体操”。为了将实验探究作为一种科学方法介绍给学生,笔者探索在“硫酸”教学中以实验活动中的科学思维为线索打破界限分明的探究步骤,在思维批判性——深刻性——灵活性水平逐渐提升的过程中,学生初步掌握并达到应用实验探究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