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言论     
正我们要促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落实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的校长教师交流意见和配套工作措施,力争3至5年,实现县域内教师校长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率先实现县域内教师校长资源均衡配置。建立"县管校用"义务教育教师的管理制度,把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这样就为校长和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提供了一个制度保障。———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2013年12月5日答记者问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教委日前宣布,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将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引导骨干教师和校长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引导超编学校教师向缺编学校流动,建立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长效机制。参与交流的教师、校长范围包括:全市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且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6年的在编在岗教师;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下,且在同一所学校任  相似文献   

3.
资讯     
《教育科学论坛》2014,(1):80-80
教育部:2014年义务教育老师拟定期异校轮岗 近日,教育部公布会加快研究制定和出台《关于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的若干意见》及配套工作措施。《意见》的总体思路是,教育部将制定原则性的规定,但鼓励各地根据自身实际和已有其他地方经验,制定各地教师交流细则。定期异校轮岗不仅为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意图促进教育均衡的举措,还认为可借此打破公办学校教师“铁饭碗”。四川成都、福建等地已率先开展“县管校用”试点。  相似文献   

4.
声音     
《中国教师》2013,(24):2-2
"原来教师和学校是聘用关系,如果教师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就可能不太容易,所以我们要让他们成为县里面的人,由县一级统筹。"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的交流、轮岗。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将建立"县管校  相似文献   

5.
随着“公平与质量”成为主导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推进教师交流轮岗、统筹师资配置日益成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手段。2014年8月,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颁发的《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指出,要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加强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的统筹管理,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障碍。由此可见,“县管校聘”,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政策举措。  相似文献   

6.
《陕西教育》2014,(3):46-46
日前,我省五部门联合就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出台意见。意见要求,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域内教师、校长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率先实现县域内教师、校长资源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7.
动态     
【我省将试点教师“县管校用”】今年,我省将在每个设区市选择1—2个县(市、区)作为试点实行教师“县管校用”,从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入手,打破教师隶属一所学校的格局,变“校管校用”为“县管校用”,探索教师在全县各个学校交流流动的新思路,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公平教育。据悉,按照初步设想,试点地区的教师人事档案关系等将全部交由县管,教师资源将按照各地的教育实际需求合理流动,在县域内建立统一的城乡教师津补贴标准,并解决农村教师的居住等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在4月9日召开的校长教师轮岗工作经验交流视频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表示,从今年开始,力争用3~5年时间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福建省教育厅发出《关于进一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校际交流工作的意见》。《意见》规定,为促进校长教师交流,福建将县域内公办学校教师人事关系"收归  相似文献   

9.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10):136-136
<正>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文件,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校长、副校长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满两届后,原则上应交流;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达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年限的专任教师均应交流轮岗。这份《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提出,用3至5年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以达到师资资源的均衡配置。根据中央部署,我国到2020年,将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实行公办学校校长教师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等改革目标和举措。  相似文献   

11.
邬云开 《今日教育》2013,(12):10-10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作为一名长期战斗在基础教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感觉推动实行校长和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可以有效解决择校问题和延续学校发展活力.有利于校际之间的交流合作,对于实现教育整体均衡发展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校长、副校长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满两届后,原则上应交流;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达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年限的专任教师均应交流轮岗;对教师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年限的规定,应与中小学学制学段相衔接;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  相似文献   

13.
未来我国的教育政策"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将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发展的重要支点。教师队伍建设将更加重视教师初次配置的合理性,根据学校标准化建设配置教师,逐步实行教师轮岗制度,教师身份多样化,从教师培训转向教师学习。  相似文献   

14.
省内简讯     
《河北教育》2014,(7):8-9
石家庄:优秀老师到弱校交流 6月26日,石家庄市教育局下发了《2014-2015学年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通知》,要求秋季开学时,要新增各类交流轮岗校长、教师不低于符合条件教师总数的5%,此举涉及全市2000余名优秀校长、教师。石家庄要求,全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中凡在同一学校同一职务任期已满10年的校长、副校长及中层干部,应逐步进行轮岗交流;公办义务教育学校中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的教师,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满10年,原则上要分批进行异校流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工》2014,(4):22-22
安徽建立教师轮岗交流机制。每年义务教育教师县域内交流人数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城镇学校新进教师原则上先到农村学校任教2年以上。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教师职务、评选特级教师要有1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城镇薄弱学校任教经历。实行校长定期交流机制。校长每届任期一般为5年。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两届的原则上应予以交流。实施教师编制流动机制。对于从城镇交流到农村学校,而农村学校无相应编制的教师,其教师职务和工资保留原待遇,积极推进教师“无校籍管理”。  相似文献   

16.
2013年11月16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布,其中第十二条“推进社会事业改革”中提到了:“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日前联合发文,将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构建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长效机制。安徽省将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实现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推动校长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率先达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保障乡村学校特别是村小,教学点教学和教师的需要,支持和鼓励  相似文献   

18.
市县动态     
《广西教育》2014,(48):15-15
正柳州市参与县域教师轮岗交流和支教的教师可获补助本刊讯近日,柳州市召开县域教师轮岗交流工作现场会。会上提出,凡参加县域教师轮岗交流、支教工作的教师均可获补助,补助标准根据教师轮岗和支教的区域确定,分别为2万元、1.6万元和1万元。据悉,该市教师轮岗交流的形式分为县域内轮岗交流、支教与跟班学习、远程培训和教学交流,在县域学校联盟内开展联盟学校之间教师双向轮岗交流,促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该市规定,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这不但提出了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的问题,而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手段。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战略举措。目前,严重制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障碍集中体现在体制障碍、经费与保障措施等方面。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需要破解编制、人事、经费和政策等难题,强化责任主体,完善体制构建,逐步实现交流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