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乡二元结构给我国教育的均衡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对教育水平起着关键作用,面对农村教育的相对落后,走进基层的"教师轮岗制度"便颇为引人关注。而扎根于乡村的教育现场会发现,轮岗制度的实施遇到许多困境。轮岗教师家、业两地,生活极为不便;有些轮岗教师只是教师评比制度下的被动参与者;轮岗教师与乡村教育环境还存在着教育逻辑的隔膜。"教师轮岗制度"的实施,对于乡村学生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挑战,并且其发展受知识背景与学习硬件的限制,难收实效。而对于乡村的学校来说,轮岗教师的衣食住行已成为这些贫困学校的负担,并且轮岗教师人少,对学校的帮扶作用杯水车薪。针对此些问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不断完善轮岗制度的评价体系,增加投入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并且应把"师徒制"的传授方式引渡到城乡教师的交流中来,从而提升轮岗制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朗卡玉珍 《教师》2019,(16):127-128
为促进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实现,教师交流轮岗制度需要进行彻底的贯彻落实,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仍然面临一系列问题。文章针对教师交流轮岗中存在的问题,对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的平衡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国家有关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遭遇城市学校不愿放走优秀教师、教师群体热情不高且适应困难、政策实施效果欠佳等运行不畅的困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城乡差距、政策的合法性危机、管理部门协调失衡以及执行权责的下移是出现困境的主要原因。建议通过提升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协调各方利益、改革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及配套经费保障体系、加强有针对性的培训等多种措施,来推动城乡教师交流轮岗顺利运行。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教师轮岗问题研究发生了从制度到文化的转向。文化维度审视教师轮岗制度的时代意义在于这是提升教师轮岗制度合法性的重要路径,促进教师轮岗目标达成的必备条件以及彰显教师轮岗现实价值的核心内容。教师轮岗制度创新的文化维度关注制度目标、制度内容、推进路径及条件保障四个核心问题。文化维度审视教师轮岗制度,根本目的是通过制度创新提升教师轮岗的文化适切性,这要求在目标上聚焦轮岗制度的文化适应力,主体上增强轮岗教师的文化感染力,内容上提升轮岗模式的文化吸引力,方式上扩大轮岗路径的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6.
教师轮岗是推进义务教育资源公平与高质量均衡发展的重要支持机制。基于行动者视角审视教师轮岗,教师轮岗是政策规制下的教师集体行动、理性计算下的教师能动行动、知识共享下的师资配置行动。然而,教师轮岗还存在政策规制下教师轮岗的被动执行、校际教师轮岗的差别化对待,轮岗教师采取权宜策略。建立共享互惠的教师轮岗支持路径,关键在于轮岗政策刚性执行兼顾柔性刺激,加强轮岗教师自身职业认同;以师为本合理选派轮岗教师,校际遵循平等协商的交流轮岗;重视轮岗教师的资源主体性,以促进构建教师轮岗长效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制定和推行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本地教育实际,针对目前教师交流中存在的“假、短、少”弊病,突出“三性”:  相似文献   

8.
笔者于2009年末走访了辽宁西部地区的一座城市,从区级教育行政部门了解到,该区共有6万名小学生,其中,4万在农村。但令人惊讶的是,考入市一中(当地最好的中学)的80%是城镇学生,这确实令人深省。城乡二元结构给我国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诸多难题,处于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9.
在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推进,且惠及薄弱地区教育的进程中,人们不难发现,要把这件事办好实属不易,面临着“交流意愿低、环境适应难、乡村基础弱”等重重阻力,规划引领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0.
在"县管校聘"即将全面实施之际,各级行政部门和学校深入理解教师交流轮岗政策,可以有效避免由于误读政策而引起政策的异化实施。在我国以教育公平为教育目标的背景下,文章从教师的作用、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交流的合理性、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向度、交流教师质量的保证以及如何保障教师交流轮岗政策实施的人文性、持续性和公平性等问题展开辨析,并提出实行教师全面流动、团队流动、优化对学校的评价标准、加强对流动教师的关怀以及强化管理和监督等策略。  相似文献   

11.
构建基于受援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促进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共同发展。提高受援学校的教育质量,是教师轮岗制度应选择的政策取向。受援学校要从营造合作氛围、制订发展规划、提升教学效能、建立轮岗档案等方面入手,构建基于受援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促进教师轮岗制度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2.
13.
14.
对成都市T区26所学校的249位交流轮岗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多数交流教师对交流政策认同度不高,交流教师专业发展机会较少,在政策实施过程未充分考虑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交流教师在新环境中缺乏归属感。此外还发现教师交流轮岗的一些特点与规律:教师交流方向以同级交流为主,交流教师以骨干教师为主且语数外三科教师居多,交流轮岗教师的年龄、教龄、职称与交流轮岗效果呈正相关关系,其中骨干教师的交流效果较好。未来还需贯彻执行“区管校用”,继续完善教师交流轮岗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助力教师正确解读交流轮岗政策意涵;充分考虑交流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增强教师交流轮岗参与意愿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15.
2013年11月15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第42条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行了战略部署,其中明确提出“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相似文献   

16.
科学有效的教师合理交流轮岗应当稳步推进,分层实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7.
佚名 《内蒙古教育》2007,(9S):25-25
教师轮岗从何处突破,怎样建立配套的长效机制?这为各地教育行政人事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学校间的知识势差往往与教师这一主要知识载体分布的非均衡性相关,轮岗交流制度的功能实现需要以骨干教师在学校间的流动促进薄弱校教师知识的发展。审视轮岗交流制度下教师知识发展的实际样态发现,组织惰性行为抑制了教师知识获取动力,教育场域差异削弱了隐性知识传递效果,知识位势差距影响了教师知识内化效率。在传统SECI模型的基础上,以轮岗教师知识的转移扩散为关键要素,构建轮岗交流制度下涵盖“潜移默化”“协商对话”“系统整合”“实践反思”四个阶段的教师知识发展模型并解释其内在机理,据此提出相应保障措施,力图促进薄弱校知识存量的积累与增长,破解区域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均衡难题。  相似文献   

19.
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的出发点就是维护教育的公正公平,促进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和谐发展。我认为,在具体交流中,需要注意三点:一是为了学生的学业和健康成长,要保持交流轮岗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因为学生喜欢和熟悉的教师突然调离,会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需用较长的时间去适应新教师,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所以,交流的教师最好从一年级带到毕业再调离。二是需要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机制。除了政策的规定、财政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全国范围5238位教师及其中的909位轮岗教师为样本,考察向下流动、向上流动、同级流动三种轮岗路径的教师在流入校的工作参与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三类教师在参与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工作上表现较好,在参与学校发展工作上表现相对较弱。其中,向下流动教师在工作参与各维度表现最好,同级流动教师表现最差。轮岗意愿是影响三类教师在流入校工作参与的最大因素,轮岗教师的人事管理等轮岗实施因素也对其在流入校工作参与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