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为官清正为民、廉洁奉公者实在难得,因此,历史长河中的一些廉吏便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下面辑录一些廉吏的趣称。一钱太守后汉会稽太守刘宠为官清廉。离任时,所属山阴县五六位老人以一百钱相赠,刘宠婉言拒绝。最终因盛情难却,他只接受一钱。当时人赞誉他为“一钱太守”。二不尚书明朝内阁大学士范景文为拒亲朋好友相求,便在门上  相似文献   

2.
<正>古代清官雅号一钱太守:后汉刘宠曾任会稽太守,其政绩卓著,廉洁奉公。离任时,有几位老人凑了一百钱相送,刘宠坚决不收。老人们苦苦哀求,后因盛情难却,他只好取了一钱作为纪念。于是"一钱太守"的美名到处流传。二不公:明朝范景文历任兵部侍郎、工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职。当时许多亲朋好友登门相求。范景文均予以谢绝,决不公事私办,更不私事公办。还特意在府门上公布书写了六个大字:"不受嘱,不受馈。"从此他被人们敬称为"二不公"。  相似文献   

3.
一钱太守后汉刘宠任会稽太守,操守清正。离任时,当地的老百姓送他一百钱,他不肯收。后因盛情难却,他只选了一钱作纪念。于是,他被尊称为“一钱太守”。二不公明范景公历任兵部侍郎、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职。他因在门口写有大字:“不收嘱、不受馈”,被称为“二不公”。三汤道台清汤斌曾任岭北道道台,三年任期中,每月以清汤豆腐为肴,老百姓给了一个“三汤道台”的美号。四知先生后汉杨震任东莱太守时路经昌邑,县令王密想以十金相送,说“天黑,没人知道。”杨震严厉回答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此事传开,大家称赞杨震是“…  相似文献   

4.
官谜     
清官汉代会稽(今绍兴),有个刘太守,叫刘宠。此人在任时为官清廉,离任时老百姓感戴留恋不已。大家自发组织集资,凑够几百枚钱要给刘大人作盘缠。刘太守哪里肯收,却又不忍心推却百姓的一片热情,于是就象征性地收下了一枚钱,然后登舟而去。待到尚未离开县境时,他就把这枚钱投入江中,仍还给会稽的父老乡亲。刘太守最后硬是一钱不沾,两袖清风而去。从此后人称颂他为“一钱太守”。(请据此故事猜一成语)谜底:分文不取赃官与此相反,南宋的大将张俊却是个钻进钱眼的贪官赃官。他虽曾因屡立战功而被封为“循王”,但却生性贪婪,巧取豪夺为富不仁。传说…  相似文献   

5.
一钱太守     
东汉桓帝时刘宠被派到会稽当太守(现浙江绍兴),刘宠上任后,奖励农桑,重修水利,废除苛捐杂税,为官清廉温厚,深得百姓爱戴。几年后朝廷把刘宠调回京当大臣。临行前,有五六位住在山谷  相似文献   

6.
一钱太守     
东汉桓帝时刘宠被派到会稽当太守(现浙江绍兴),刘宠上任后,奖励农桑,重修水利,废除苛捐杂税,为官清廉温厚,深得百姓爱戴.  相似文献   

7.
五一休长假,朋友带我们去一个叫“钱清”的地方旅游。钱清在全国无名,在当地却小有名气。那里的著名旅游景点是“清水亭”。说起这个“清水亭”,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相传东汉时期,在会稽郡任太守的刘宠是一个少有的为政清廉的好官。他十分爱护老百姓,从不像某些地方官那样想尽一切办法搜刮民脂民膏。因此深受当地老百姓的爱戴。由于刘宠政绩出色,不久被调到京城去任职。  相似文献   

8.
《新作文》2006,(3)
东汉名臣杨震,到东莱当太守时经过昌邑,曾受过他推荐的昌邑县令王密深夜来访,以十斤黄金相赠。杨震不受,王密就说:“暮夜无知者。”杨震怒道:“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愧然而退。后人遂称杨震为“四知先生”。杨震一向为官清  相似文献   

9.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欧阳修到底“乐”谁的“乐”呢?是“乐游人,众宾的乐”。其字指代“游人、众宾”。“乐其乐”可译作“为他们的快乐而感到快乐”。“欧阳修出身较寒微,对人民疾苦,社会弊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所以居官时曾提出许多改革时政的主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语文》选用了范仲淹的名作《岳阳楼记》。对文中“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一句,课本注译为“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笔者以为这种说法不妥,因为这与“太守”这一官职的发展变化和称谓的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11.
各地采风     
《辅导员》2011,(16):55
浙江省绍兴县钱清镇中心小学开展了"廉政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利用当地资源组织队员参观"刘宠纪念馆",了解"一钱太守"的美名。(朱雅仙)假日里,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奚仲中学的"科技兴趣小组"展  相似文献   

12.
“欢渡”还是“欢度”语病错字门诊守饮”,后面“太守谓谁”照应前面“太守自谓”。只有前后伏应,首尾顾盼,文章才能天衣无缝,细密谨严。二、意境美一是山水相应之美。文章之中山泉林亭,一应俱全,相与映带,增光添彩。有青山,则流泉不孤;有流泉,则青山不寂;有佳...  相似文献   

13.
《五人墓碑记》“钩党之捕”,部编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注:“搜求逮捕党人。指魏忠贤大捕东林党人。钩,牵引,有搜求之意。”按:课本注把“钩”释为“牵引”是准确的。《后汉书》卷八《孝灵本纪》:“冬十月丁亥,中常侍侯览讽有司奏前司空虞放、太仆杜密、长乐少府李膺、司隶校尉朱寓、颍川太守巴肃、沛相荀昱、河内太守魏朗、山阳太守翟超,皆为钩党,下狱,死者百余人。”李贤注:“钩谓相牵引也。”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材和教参对《醉翁亭记》“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乐其乐”的解释是这样的: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看来,教材和教参是把“其”理解为“游人”了。我认为这样解释不妥。首先从文章的篇章结构来看,作为归结主旨画龙点睛的一段,“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在全文中自然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它是欧阳修表明心志的句子,是全文的“魂”,是最能调动读者想象力,最能让读者跳出表层的游乐描写而进行理性思索的句子。劈开这个句子,读者就能涵泳《醉翁亭记》的内涵,从而窥见欧阳修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5.
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革新派辩护,竟由一名堂堂的参知政事(副宰相)贬为一介区区滁州知州。这在仕途上可谓一落千丈。就在他到滁州上任的第二年,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然而欧阳修在文中始终自谓“太守”,却不自称“知州”,其用意何在呢?首先,古人有袭用前代州郡的行政长官称号的习惯。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天下分为36郡(后增至40郡),到隋唐时县以上的行政单位仍然是郡。千余年来,称郡的长官为太守。而到了宋代,撤郡设州,因此不再有“太守”这一官名,取而代之的是“知州”。另外,欧阳修在创作上承袭唐代韩、柳遗风,是北宋古文…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司马懿克日擒孟达”一节,写孟达据新城反魏,司马懿日夜兼程赶往平叛,孟达不料司马懿大军来得如此神速,又不料金城太守申耽、上庸太守以及心腹李辅、外甥邓贤乃佯许与他同谋,实则成了司马懿的“内应”,孟达失了城池,落荒而逃,“被申耽一枪刺于马下,枭其首级”。孟达是被杀死的,为何回目中又称之为  相似文献   

17.
《孔雀东南飞》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作品写女主人公刘兰芝被遣回娘家后,在兄长的逼迫下,再嫁太守家时有这样一句场面描写:“其日牛马嘶”。课本注释:“这一天牛马乱叫的时候。嘶,马叫。”把“牛马嘶”释成“牛马乱叫”,似未安。 一、不合情理。这天是太守家婚娶的大喜日子,自然是车马盈门,十分热闹,而这个“乱”字,显然与这种气氛不协调。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囊中羞涩”这一成语常见诸报端,使用频率较高。这一成语是如何产生的呢? 宋代的阴时夫,在《韵府群玉·阳韵》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晋朝有一个叫阮孚的穷书生,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布袋,在会稽游学。有个客人问他:“布袋中装着什么东西?”阮孚说:“只有一个铜钱着守钱袋,害怕它不好意思。”(原句为“但有一钱看囊,恐其羞涩。”)唐代杜甫又因为这个故事写了一首《空囊》诗,其中有两句为“囊中恐羞涩,留得一钱看”。“囊中羞涩”的成语即由此演化而来。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中的“反训”四川/钟亚林有人用《汉书·朱买臣传》(节选)作文言文模拟试题时,将其中的“买臣乞其夫钱,令葬”翻译为:“朱买臣向他的前妻的丈夫讨钱,命令(他)埋葬(妻子)。”根据选文的情节,此时朱买臣已作会稽太守,收留他的前妻及其丈夫于太守官邸,并供...  相似文献   

20.
“三不惑”     
东汉时的杨震,不仅自己为政清廉,而且对子孙要求甚严。他当涿郡太守时,子孙常蔬食步行,朋友们都劝他为子孙置办产业,他却不肯,并说:“让后世称他们为清白廉吏的子孙,这样的遗产,不是很丰厚吆!”在杨震的言传身教下,其子孙也都很争气,最突出的是他儿子杨秉,官至刺史、二千石,除了应领俸禄之外,其余一概不取。以前的属下曾送他百万钱,杨秉闭门不受,以廉洁称于世。杨秉还有一句名言:“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即以今日面论,也堪称高风亮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