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学语文是小学各门课程中占时最多、内容最美又最丰富的一门课程。时空的跨度非常大,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它展示了无比丰富的美的世界,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处理文与道的辩证法,就能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产生美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我的做法是这样的:(一)采用各种直观手段,再现美的情境,引导学生走进绚丽多姿的自然美语文教材可使学生身处教室之内,遨游广阔深邃的宇宙、欣赏雄伟壮丽的山川——一次次领略大自然的美。如《草原》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海上日出》的宏伟瑰…  相似文献   

2.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少年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对于美的事物最乐于模仿,最乐于接受。针对这一心理特点,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美感十分丰富的小语教材,通过美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高尚的情操、文明的习惯和正确的审美能力。下面仅就利用教材内容中固有的美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谈谈自己的点滴认识。 (一) 感受大自然之美小语通用教材中有不少篇课文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春天》、《秋天》、《初冬》等课  相似文献   

3.
披文以入情     
随着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年级的递升,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逐渐增编了一些质量较高、感情色彩较浓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往往以形象反映现实,饱含丰富的感情,具有艺术感染力。如高年级教材中,有描写自然景物的《桂林山水》、《海上日出》、《梅雨潭》、《火烧云》等课文,溶情于物,情景交融;有写参观游览的《草原》、《大理石街》、《记金华的双龙洞》等课文,手法各异,别具一格;还有些难度较大的文学名篇,如《粜米》、《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少年闰土》、《十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隋趣。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它们无不体现着人性的美、自然的美、语言的美和文章结构的美。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感”资源,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进而创造出美。  相似文献   

5.
教材分析: 《海上日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组教材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海上日出的壮丽奇特和在有云的情况下海上日出的雄伟壮丽的景象.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各种知识,尤其重要的是在于启发学生,熏陶学生,让他们衷心乐意地向求真、崇善、爱美的道路上昂首前进。”可见,阅读教学与审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内容,如果我们善于挖掘出它的审美因素,让学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就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一、品词析句翻开语文课本,我们发现不少词句蕴含着催人奋发的社会美、赏心悦目的自然美、启迪才智的科学美。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抓住生动丰富的词句,进行品味与分析,引导学生鉴赏美。如《桂林山水》一课,写水的顺序是“…  相似文献   

7.
语文审美素质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审美教育的素材从何而来?从课本中来。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美育内容。大量的优秀课文,塑造了美的心灵、美的意境,锤炼了美的语言、美的构思,为审美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美育内容和因素,通过诱导、点拨去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引导学生自觉地在学习中探索美、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受到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钱智宏 《教育艺术》2011,(10):17-18
小学语文是一门兼有思想性的工具课程,具有重要的美育功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特别关注学科美育熏陶功能,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本文拟结合教学实践,简要分析教学中美育渗透的基本策略。1.深入挖掘,感知美的形态。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广泛而深刻的美学形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绚丽多姿的自然美。大自然为作者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素材,经过作者的审美处理,给人的印象往往比自然更美,如《草原》的风情,《五彩池》的神奇,《美丽的小兴安岭》的绮丽,《海底世界》的奇异,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表现的美是千姿百态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加强对课文内容和形式所包含的美的揭示,善于正确诱导学生去感受美.发现、感受、理解美的过程也就是陶冶学生思想境界、培养美好心灵的过程,可从以下几方面去点拨.一、从朗读中让学生感受美.小学语文教材充满了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含有丰富的美育因素。教学时,应凭借教材特点,通过字词句篇的讲析,听说读写的训练,思想内容的理解,自然渗透审美教育,进行美育培养,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统一和谐的发展。那么阅读教学中究竟如何渗透美育呢? 一、抓住文中的“境”,培养审美情感有许多课文,如《梅雨潭》《日月潭》《海上日出》《火烧云》《繁星》《暮江吟》《江雪》等,在艺术特色上都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讲读时,应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意境,进入角色,身临  相似文献   

11.
[课例简析]《海上日出》图文兼美. 课文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描写海上日出宏伟壮观的景象. 教学时, 可使用“情境导学法”, 引导学生理解、欣赏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创景激情,顺势导入 《海上日出》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一篇看图学文。作者巴金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海上日出时的壮丽自然景观。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首先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描述“日出”时的景象。顿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学生们纷纷举手。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套,虽然教材选用的文本各有不同,但是一些经典的文本还是会被不同版本的教材选用,而且往往是在不同的学段。如叶圣陶先生的游记散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人教社小学语文教材编入四年级下册第3课,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入六年级下册第4课。不同文本相继选入小学语文课本,但却被安排在不同的学段、年级。这时我们能用同样的教学设计去给四年级和六年级的不同学段的学生教学吗?我们又该如何定位文本的教学价值呢?本文将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正>中学语文教材蕴涵着丰富的审美教育因素,其中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在语文课文中具有生动的反映和鲜明的表现。大自然千姿百态,异彩纷呈,能提供多方面的美的享  相似文献   

15.
高尔基说:“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随时随地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作者将生活中处于自然形态的社会美、自然美、形象地概括、提炼为更强烈、更典型、更理想的艺术美。这些凝炼生动的语言,强烈的抒情色彩,最能感染和净化儿童的心灵。学生通过学习,就可以受到美的陶冶,达到“以陶养感情为目的”的基本目标。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笔者作了以下尝试:1.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一册《小小的船》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抒情儿歌。这首诗韵律协调,音乐性强,语…  相似文献   

16.
审美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美育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 ,也是实现人类自身美化 ,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因此 ,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应该努力挖掘语文课中所蕴含的美 ,让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陶冶情操 ,形成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中的自然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描述大自然的。如《燕子》这篇课文 ,教学时可先指导学生观察教学插图。图上画了些什么 ?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这幅图远处画的是巍巍的群山 ,静静的湖水 ,金色的稻田 ,轻扬…  相似文献   

17.
陌生的熟人     
小学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为我们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好的作品都蕴藏着深厚的艺术美,而一切作品又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所以作品的艺术美也是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的集中体现。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去感受,去欣赏,受到美的熏陶,使精神世界丰富起来,那么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也会相应地得到提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以其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和热情洋溢的抒情色彩,集中体现了艺术作品的美.语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引领学生去发现这种美.语文课堂应该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的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美的语文课堂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成长,而且还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从而培养高尚的人格.  相似文献   

19.
刘君 《教学随笔》2013,(18):132
我们要充分借助这些优秀的课程资源。散播美的信息、渗透美的哲理。促使学生在阅读中感知美、理解美、评价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在实践中制造美,从而逐步形成钟情于美的"稳定心理品质"。让学生有意识地去发现、去体验身边的自然美。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丰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用已学过的表达方式或文中有关写作方法,写一处自然景观,从而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初中化学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美育素材。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美、渲染美和创造美。就是说,要帮助学生去揭示知识中包含的美,通过各种方式竭力使学生去领略美,从而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感受美的能力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学中应从下面四个方面揭示美,进行美育。1.揭示教材中自然美、创造美的内容,进行美育大自然千姿百态,是审美教育的“百科全书”。教材中反映大自然美的内容,无疑也是进行美育的极好材料。如:“碳酸钙”一节所介绍的广西桂林地区岩洞内的钟乳石、石笋和石柱(封里有彩图)。教师在讲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