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1937年7月的一个清晨,远在成都的市民一觉醒来,看到繁华的街头矗立起三幅巨型抗战宣传画:悬挂在总府街商业场口的《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日寇到处无净土》,立于少城公园门外的《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此时距离七七事变没过几天,全面抗战刚刚开始,这三幅画推出及时,画幅大,冲击感强,极具震撼力,瞬间将全面抗战的烽火气息,从千里之外的华北前线延伸到了大西南的民众当中。意义非凡的抗战版画三幅画由"四川漫画社"制作,这是成都一群志同道合的进步画家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对李清照画像的综合考证。无锡博物院所藏,通常被认为是清代著名人物画家姜壎和改琦真迹的《济南李清照酴醿春去图照》和《惜花图》都不是姜、改二人的作品。和四川大学博物馆收藏《济南李清照酴醿春去图》(传元人摹)一样,它们都是19世纪女画家金礼赢所绘一幅白描李清照画像的临摹本。此外,《易安居士三十一岁之照》《李清照看竹图》等也都出自晚清。李清照生前很有可能从未绘制过肖像,其逝后宋、元、明三代亦少有人以其为绘画对象。今世所见李清照画像的多个传本都制作于清代中晚期,代表了艺术史对这位才华超卓的女词人的层累构造。  相似文献   

3.
大半生时间都在画伟人肖像的王其智先生是第二代领袖肖像创作的优秀画家之一,他历经了数次毛主席肖像变化的创作与绘制工作,在领袖画像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7年,是中国画毛主席肖像画时]司最长的一位。王其智不仅画过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还画过天安门广场上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孙中山像,人民大会堂、新华门、政协礼堂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的领袖像,而北京火车站高8米、宽近6米的毛主席像也是王其智的杰作。王其智的父亲王式廓是我国现实主义的绘画大师,其在延安时期创作的毛主席木版画是迄今为止能找到和保存的最早的一…  相似文献   

4.
1.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地图档案是天水放马滩一号秦墓中出土的7幅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时的木版地图。2.世界上最早的帛书彩色地图档案是1973年我国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三幅绘在帛上的地图,它们分别为地形图、驻军图(用红、黑、湖蓝三色彩绘而成)和城邑图。3.世界上最古老的历史地图档案是裴秀(223~271年)绘制的历史地图《禹贡地域图》。  相似文献   

5.
松江人陆树声是明代嘉靖时期的礼部尚书。因其德高望重、世寿长久,他成为当时文人士夫阶层景仰的对象。在陆树声在世的时候,他的肖像就被描绘。现存最早的陆树声肖像是他九十岁生日时,叶时芳所画《陆树声北禅二人小像图轴》。之后,清初松江画家徐璋将这一形象描摹进《松江邦彦图册·陆树声肖像》中,并在晚清时期得以刻石。上海博物馆藏清代佚名《陆树声肖像页》,应该就是介于绘本与刻石之间的过渡本。本文以这些存世的陆树声肖像为研究对象,从面容、服饰、器物等多个角度,阐述它们之间的图像关系。从而加深对陆树声这样的名人肖像瞻仰功能的理解,并对清代佚名《陆树声肖像页》的性质进行鉴定与判断。  相似文献   

6.
一故宫博物院藏《步辇图》是一幅流传有绪的历史名画,历来以为是唐初阎立本所绘。徐邦达先生主编《中国绘画史图录》上对此画是如此说明的:"唐阎立本步辇图卷(宋摹本)","设色画:唐太宗李世民接见西藏使臣禄东赞的一段故事。画中李世民乘坐着‘步辇’,由四宫女抬行。无款,传为阎画。本幅上有宋初章友直(伯益)用小篆书写的那段故事情节,并录唐李道誌、李德裕‘重装背’时题记二行。"这段说明可说是多闻阙疑,慎言其余。首先,其断定此  相似文献   

7.
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标准像”是美国著名画家斯图亚特早年画的,它几乎张挂于美国的千家万户。斯图亚特一生中画过许多华盛顿的肖像,其中他最满意的一幅是在一块画布上只画了华盛顿的一个头的作品。有人挑剔地指出为什么不画全衣服,斯图亚特回答道“:人的价值不在衣着上。”人的价值不在衣着上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档案馆保存有《农民画报》复制件一张,单面印画,刊名《农民画报》(第一期)印于右侧,竖体格式,刊名下面竖排印有出版时间“中华民国十五年十月一日”(1926年10月1日)、“第一期”、“湖南省农民协会印行”. 左侧画幅由三幅漫画组成,天头位置从右至左书写:“在湖南省农民协会之下团结起来!”三幅漫画从上至下依次排列,最上面一幅漫画标题为“农民的过去”.内容是帝国主义、军阀、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压在一群手无寸铁、衣不蔽体的农民身上,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农民所受到的重重压迫.他们无奈感叹道:“唉!我们在几层压迫之下!”  相似文献   

9.
名人与题目     
摄影作品点睛的艺术摄影作品的标题,是构成摄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揭示主题、强化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个不好的标题,甚至会抵消作品的感染力,令人有味同嚼蜡之感,而一个好的标题常常成为点睛之笔。《天津日报》曾发表过一幅题为《寻故居》的作品,这是一幅以天津市城建飞速发展为题材的摄影作品。作者通过一群鸽子在一幢幢高楼前飞翔,显示出该市城建风貌。《寻故居》恰到好处地点出了主题,鸽子的“故居”没了,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这里,作者没有直接说出什么楼房建设如  相似文献   

10.
《谈艺图》全名《桐城姚石甫先生扬州谈艺图》,是清代道光年间江阴画家吴俊为时任扬州两淮盐运使的姚莹所绘。画作内容为姚莹在庭院中与十余位朋友谈学论道的场景,所绘人物及背景皆十分工整。在姚莹自撰的后记中一一提到了画中各人物,有张际亮、李兆洛、刘宝楠等,皆为当时学界名流。此画作很好地保留下了这些名人的肖像,也直观地反映了他们交游、谈艺、论学的情景,极为珍贵。另外,卷内还附有曾国藩、李鸿章、严复等历代名人的题跋七篇,其中多处提及此图作于鸦片战争爆发前夕的背景,表达了有识之士对于国家危机的关切,以及几代人对于民族振兴的心愿。  相似文献   

11.
读画札记     
错把“姐姐”当“妹妹”十七世纪弗兰德斯大画家鲁本斯是当时盛行的巴落克艺术风格在绘画方面的代表人物,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外国美术名作欣赏》(当代大学生丛书),选取了他的《海伦·芙尔曼肖像》加以评介。文章说,海伦·芙尔曼是鲁本斯的第二个妻子,“鲁本斯非常喜爱第二个妻子,他晚年的许多重要作品都是以她为模特儿创作的”,“《海伦·芙尔曼肖像》就是他晚年(1631)的杰作之一”,等等。然而当翻开该书附印的彩图,看到的却不是海伦·芙尔曼的倩影,而是一幅人们经常見到的《苏珊娜·芙尔曼肖像》。由于画中女主人头上戴了一顶有羽毛作装饰的帽子,所以也有人叫它《羽帽》。我们知道,苏珊娜·芙尔曼是海伦·芙尔曼的姐姐,约在1625年前后鲁本斯为她画了这幅戴羽帽的肖像,那时鲁本斯的前妻伊莎贝拉还沒去世,鲁本斯与海伦当然也还未结鸳侣。  相似文献   

12.
1987年3月30日,日本安田保险公司以3990万美元的高价,购买了梵高的一幅油画《向日葵》,用以庆祝公司创业一百周年。当时,这条新闻震动了全世界 1989年,毕加索的油画《我,毕加索》,超过了梵高那幅画的价格,以4790万美元卖出,世界闻之又为之一震。1990年5月,又是一位日本商人齐藤了英以8250万美元购买了梵高的《加塞医生的肖像》,创下了  相似文献   

13.
四、漫画肖像画人的漫画肖像,在漫画(特别是讽刺画)创作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艺,在欧洲流行很早。这种肖像画,是用漫画的夸张笔法绘制,将人的生理特点突出,看来畸形,然而酷似。外国漫画家把被讽刺和取笑的对象画成漫画肖像。有的肖像只是画得有特色,有趣,并无讽刺含义。漫画家把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演员、运动员以及一些其他新闻人物,用漫画笔法画出来,登在报刊上(图24)。许多杂志,如幽默、讽刺性的和时事性的刊物,还常以新闻人物的漫画肖像作为封面。十九世纪法国漫画家安德列·吉尔(巴黎公社革命漫画家)为《月亮》杂志《当今人物》专栏作漫画肖像。苏联漫画家以为别人作漫画肖像表示友好,如在杂志上发表漫画肖像为国人祝寿(《鳄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自先秦以降就一直有绘制历史画的传统。《楚辞·天问》中保留有关于历史画的记述。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和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记述了从六朝至唐宋时画家所绘历史题材的画作,并且还阐明绘历史画时必须遵守真实性的创作原则。流传至今的中国古代绘画中,保存有不少历代画家所绘历史题材的画作。同时也保存有不少各代画家创作的描绘当时人物或社会风物、习俗的作品,流传至今也可列入历史画的范畴。在西方世界,历史上也都有绘制历史画的传统。现存的西方历史画同样包括两类内容,一类是画家创作的历史题材的绘画;另一类是不同时期画家所描绘当时社会生活的绘画,流传至今,也属历史画的范畴。在近代中国,画家在学习西画的基础上,也进行了画历史画的新尝试。新中国建立后,历史画出现了新的热潮。历史画创作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两点:第一要重视历史的真实性,第二是作品的艺术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5.
2001年春夏,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由我策划并参与编辑的《世界摄影名作欣赏丛书》:《美在梦中醒着·艺术人体》《真实的荒诞·先锋摄影》《在你的凝视中·性格肖像》。精选世界当代优秀摄影家的作品数百幅,邀约国内十几位著名作家、评论家和美术理论家联手为每一幅摄影  相似文献   

16.
“有形世界,无限风光”是中央电视台的一句广告词,本意是对央视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的赞誉。借用这句广告词来评价大型画册《中国全景画》应是恰如其分的。 1989年10月,当全景画《攻克锦州》在锦州市辽沈战役纪念馆与公众见面时,其恢弘的气势、逼真的效果,使人犹如置身于历史的现场全景中,引起了很大反响。这是鲁迅美术学院独立组织创作,历时3年完成的中国第一幅全景画。此后的10多年里鲁迅美术学院又相继组织创作了《清川江畔围歼战》、《莱芜战役》、《赤壁之战》、《郓城攻坚战》四幅全景画。最近这5幅全景画的主要创作人员将创作的全过程整理成书,编撰成了大型画册《中国全景画》,已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韦尔申教授在本书的序言中写道:“《中国全景画》的出版发行填补了中国美术类图书的一个空白,同时还是全景画艺术研究方面的重要文献。它收录了由鲁迅美术学院独立组织创作完成的5  相似文献   

17.
1884年,由美查主办,风俗画家吴友如主编的《点石斋画报》开始发行,一经出版就成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时事新闻画报。至停刊时,《点石斋画报》已发行了4666幅新闻画。本文旨在从美术层面分析画报中对明暗、体积的表现,研究《点石斋画报》的画师们是如何融合中西绘法,为我们描述出了一个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晚清社会,希望其图像的表现手法和影响能为如今的新闻摄影作品和新闻图片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18.
这则序文是1931年8月蔡元培为《全国经度测量会议报告》所题,为《蔡元培全集》所未收,涉及1932年全国经度测量及中国参加第二次国际经度测量,对于我们了解蔡元培晚年领导中央研究院,促进中国科学事业发展,具有一定史料参考价值。值此蔡元培诞辰140周年之际,兹将此文适录如下,略作考释。  相似文献   

19.
今年8月,笔者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查阅资料,在一本名为《粤桂视察印象记》(樊自觉著,上海中国生存学社1935年出版)的小册子卷首发现了蔡元培先生的一篇题辞。笔者近来对蔡元培研究稍有涉猎,本能地觉得这可能是一篇被现代研究者遗漏的文档,查诸高平叔编著的《蔡元培全集》、《蔡元培年谱长编》和朱世儒编撰的《蔡元培先生年谱》,果然均未收录和提及。其题辞全文如下(附影印件,标点符号为笔者所加):“广西以整理军队、编练民团驰誉于全国,而努力建设亦著艰苦卓绝之概。广东亦揭著三年计划,切实进行。此两省之状况,久为他省人所亟欲目睹者。樊君自…  相似文献   

20.
漫画家廖冰兄画过一幅《自嘲),画面上是破裂成一分为二的瓮,现出原在瓮中之人们蜷曲成瓮形,就像在模子里扣压定型一样。人,被装进瓮中,四肢不得伸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