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李叔同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著名人物,曾于1905年8月留学日本,1911年3月因家道中落归国。在留学日本期间,李叔同努力取人之长,学习现代文化知识;同时也加入了日本"随鸥吟社"汉诗社团,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不断进行汉诗创作和文化输出,改变了日本人对中国留学生的刻板印象。一自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之后,中国被迫参与了现代化的进程。1872年,首批幼童赴美留学,揭开了中国留学史  相似文献   

2.
动漫图书"走出去"是中国儿童图书走出去的重要领域。如果说儿童图书最不容易受文化背景的影响,那么在儿童图书中,以图画为主要载体的动漫图书,是最容易走出国门的品种之一。这一点已经被日本和韩国的经验所证实。近几年来,中国动漫影视走向欧  相似文献   

3.
《传媒》2014,(1)
正"创新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改变是我们优质服务的实践。留下您有观点的态度,有态度的观点,就来——@传媒杂志@中国传媒网"@中国新闻周刊:平面媒体自救的背后,是媒体人清晰地认识到,纸媒的衰退是必然要面对的,并需要在新媒体时代重新思考新的模式和生存哲学。因为没落的不是平面媒体,而是被"平面化"的思维,被磨平的进取心。  相似文献   

4.
读者来信     
封面反馈@拉车伯爵:高平涉嫌的是经济犯罪,所谓黑帮头目是西班牙媒体的渲染。@木水积痕:作为普通生意人,高平的偷税漏税被西班牙政府变调成了"政治事件",背后是西班牙国库无可奈何的亏空。@东方william:国外华商始终信奉"低调做人",但做到高平的位置,树大招风。@许友德:短短十几年高平成为青田人的佼佼者,他的很多商业行为只代表了某一群体性格。  相似文献   

5.
从很早的时代起,中西文化就开始有了交往,而中西文化最大的一次交流,是发生于16世纪末至18世纪初的“西学东渐”。此间欧洲的耶稣会上将西方的数学、历法、地理、水利、军火制造等科技知识和宗教思想带入中国。这些科技知识,特别是近代的思想观念,大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中国封建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至清朝雍正皇帝颁布《圣谕广训》后,随着邓稣会士被逐出国门,中两方文化交流使全然中断了。直到一百多年后鸦片战色爆发,随着中国紧闭的国门被西方列强的舰炮打开,“西学”才重新进入中国,开始了中国近代历史上…  相似文献   

6.
中国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之后,终于踏上了学习西方之路。日本更甚,面对西方,稍事抵抗,发现不行,立即转变思路,打开国门。惟独朝鲜,没有将国门真正打开,始终乐于以"神秘王国"向世界展示自己  相似文献   

7.
读者来信     
封面反馈@潇洒一生006:是否英雄,见仁见智。希望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李庄一案尽快给出结果。@问天之剑:李庄只是为代理人最大限度争取权益的律师,不必被捧入"神坛"。@守卫蓝色海洋:李庄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美或丑、黑或白、善或恶,谁能告诉我?@山野牛仔:行政权力过大且无约束恐怕是李庄案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读者来信     
封面反馈@津岗:封面故事堪称最鲜活的"十八大"报道,有人物有故事有高度,"激活"一词更是用得生动。体现了时政主流刊物的大刊风范。@罗无敌人:非常喜欢报道中"田间地头"的说法,党代表们接地气,百姓也就有实惠。@海上的鸽子:党代表工作室是服务意识的一种体现,如今这种意识太需要了。@Melody青:这是一个零距离的时代,党代表们也需要与时俱进,主动拉近和群众的距离。  相似文献   

9.
月度聚焦     
《中国记者》2012,(10):8-9
我们的"@中国记者杂志V"@中国记者杂志:【《中国记者》2012年第9期文章:媒体如何摆脱"被营销"的尴尬——从京东苏宁国美价格战谈起】在很难摆脱媒体生存现状的情况下,媒体人面对那些"策划""营销"新闻应多长个心眼。从一个简单的现象描述者,演变为事件的分析者,真相的揭露者,才能一步步靠近事件的真实属性,也才能重新找回媒体公信力。@一棵香樟:搞不懂媒体为何一直甘  相似文献   

10.
观察入微     
正@蒋锡培:确实这种现象在我们周围很常见:两个人非常渴,喝同一口井水时,一个用金杯,一个用泥杯。前者觉得自己富贵,后者认为自己贫贱:前者得到了虚荣的满足,后者陷入无谓的烦恼中。他们都忘了,自己需要的是"水",而不是"盛水的杯"。我们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不要被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所烦恼。  相似文献   

11.
雪珥 《报林求索》2009,(7):26-30
建立了洋枪队的美国人华尔,不仅当中国将军、拿中国俸禄,还加入中国国籍,做了中国女婿,成了地地道道的"华籍美人"或"美裔华人"。在美国,他被视为大英雄:一个为自己的信仰而不惜牺牲的伟大人物,一个为中国而献身的国际主义者。而在中国,他曾被推崇备至,后又被彻底妖魔化。  相似文献   

12.
李艳 《云南档案》2014,(11):31-34
<正>伴随文明的发展,人类一直在探索和改良方便的取火方法。19世纪末,火柴成为中国初开国门时的新鲜玩意,由于方便使用,很快就在全国广为传播,成为中国人重要的生活用品,渗透到大江南北的每一个角落。掌握先进火柴制造技术的国家,甚至利用火柴输入对我国进行经济侵略,清末民初,云南火柴市场被日本狮牌、观月牌火柴占据,据宣统年间关税调查,每年输出白银20余万两,到民国初年达40余万两。省内有识之士怀揣"振兴实业"的梦想,不断有人到外省学习制造火柴技术,期望能抵制洋货,反制经济侵略。云南省档案馆丰富馆  相似文献   

13.
微记录     
正@《唐语林》记载:唐宪宗时期,山东李师古骄横跋扈,而对宰相杜黄裳有所畏惧,不敢造次。于是托人送上百万钱物和一辆毛毡为篷的车子。派去送礼的人不敢贸然进入宰相府邸,就在宅邸门旁观察等待机会。有一乘轿子从里面出来,两个跟随的婢女,身穿破烂的黑色衣服。使者就向人打听:"轿子中的人是谁?"回答说:"是宰相  相似文献   

14.
正邵飘萍是中国报界先驱,曾被毛泽东称为"具有热烈理想和优秀品质的人"。他是中国新闻史上的全才。他曾任编辑、记者、社长、讲师,《汉民日报》《时报》《时事新报》的主笔,他的文章辛辣、一针见血,使北洋军阀闻风丧胆,而冯玉祥将军则称赞他:"飘萍一支笔,胜抵十万军"。邵飘萍创办了北京新闻编译社,是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创办者之一。1918年10月,他与留学日本的同学潘公弼一起创办《京报》,自任  相似文献   

15.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羁留在中国的日本战俘与侨民共三百余万人。经过一年多的大遣返,大多数日本人被遣送回国,但仍有部分日本技术人员被当局留用,其身份亦顺应大时代潮流而变化。建国初期中国西部天兰铁路的修筑,便与一批日本技工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16.
近日,一部名为<含泪活着>的纪录片在日本各地空前热播,掀起了一股"感动大潮",网上的观后感言多达400多万条.片头有这样一句:"在连续3年每年有3万人自杀的日本,有这样一位中国父亲在顽强地含泪活着!"该片改变了许多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误解和偏见.片中主人公是一位漂泊东京打工15年的上海男人.从一个连合法身份都没有的外籍"黑工",到名扬日本的"励志英雄",他有着怎样震撼人心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李学谦 《出版广角》2013,(11):38-39
让童书"走出去"回归出版,按出版规律把该做的事情一件一件做到位,中国少儿出版就一定能像中国经济推动世界经济发展那样,成为推动世界少儿出版前行的重要力量。"走出去"是近几年来我国出版界的一个热词。不过,在世界出版强国出版人的字典里,似乎没有这个词,在他们看来,出版走出国门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就这个话题与他们交流,我们得到的回答很可能是这样的:"难道  相似文献   

18.
钟贺 《新闻世界》2007,(9):38-38
日本《产经新闻》曾刊登报道称:"张作霖被炸死,与日本人无关,而是苏联情报机构所为。"这是该报驻莫斯科记者采访俄罗斯历史小说作者普罗霍洛夫的一篇报道。然而,史实证明,日本关东军炸死了张作霖,这是一桩证据确凿的铁案。  相似文献   

19.
读者点评     
《2011·公共利益守望者》@林叶朗:欣赏人大代表叶青,他是有良知的学者,也是最具个性的官员。"一个人的公车改革"让我看到了良心官员的力量。《2011·新经济人物》@钟乃祥:今年40岁的沈波超前的判断力、坚韧的执行力,也让这个主题公园出现了有别于中国任何一个其他主题公园的独特风貌,并稳步向前。  相似文献   

20.
日本"美学"的发生研究,对中国乃至东方各国有重要意义,神林恒道的《"美学"事始》一书就"美学"理论的近代东方旅行所进行的观念的辨析就非常值得关注. 在日本,最初从科普与启蒙的角度传播西欧美学思想的人是西周,1867年开始他就在京都的私塾讲授美学类的课程,并在明治七年(1871年)出版的《美妙学说》中首次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美学的相关概念.此时正值西方国家盛行"日本风",特别是浮世绘版画,基本成为了西方国家关于"日本"的集体性想象,而这样的风潮最初竟是始于1856年法国画家费利克斯·布拉克蒙对一进口日本瓷器的包装纸的发现,这张"包装纸"上就印有北斋的浮世绘版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