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2003年11月王世襄先生的铜炉拍卖取得巨大成功后,国内收藏铜炉的队伍迅速扩大,各种有关铜炉鉴赏的书籍和文章也相继问世,铜炉收藏正在向又一个黄金时期发展。然而,在诸多的铜炉鉴赏文章中,多是雷同的摘自古籍的铜炉评论,对收藏有实际作用的资料不多。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收藏经验,对铜炉收藏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略作讨论,希望对铜炉爱好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杨未君 《收藏》2014,(9):48-55
民国刻铜文房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极为绚丽的篇章,而陈师曾和姚茫父是刻铜艺术最有影响力的倡导者。其美学理念是对文人画的认同和倡导美术实用论。民国年间京城众多书画家参与了书画刻铜创作,刻铜艺术家技艺超群,书画艺术家与刻铜艺术家互相砥砺,通力合作,创造了刻铜艺术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3.
肖华 《收藏》2007,(3):106-107
西汉南越王墓是中国华南地区已知的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的一座汉代彩绘石室墓,墓中出土有1000多件文物,有陶、铜、铁、玉、石、金、银、玻璃、玛瑙、水晶、漆木、丝织以及象牙和药物等,  相似文献   

4.
赵巍 《中国钓鱼》2005,(6):18-18
秦岭南坡的嘉陵江上游地区,群山起伏,森林茂密,雨水丰富,山地植被好。这一江段,溪流纵横,江水清澈,支流多,污染少,有许多流域面积较大的支流,带来清澈的溪水和丰富的饵料,嘉陵江中的一些鱼类,常洄游到这里产卵繁殖,如嘉陵江的细鳞鲑、铜鱼等等。在这一江段中,尤其以嘉陵江的铜鱼为最多,它们一般个体较大(钓获的大多在1千克左右),形体优美,是嘉陵江上游地区重要的经济鱼类和可垂钓鱼种。  相似文献   

5.
何旭红 《围棋天地》2011,(2):117-117
1月1日,安徽省铜陵市小学生围棋赛在师范附小举行,有400多人参加。该校校长邾根好先生为了增添喜庆气氛,挥笔写下一副对联:铜都幼童纹枰对坐,新年元旦手谈叙情。横批:博弈者乐。不仅表达了弈理内涵,还使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享受到智慧运动的快乐。  相似文献   

6.
打马棋     
打马棋中国古代棋类繁多,但今人所论者,不外围棋、象棋、六博等等。实际上,在中国古代尚盛行一种以“马格钱”作为棋子的棋类,这就是打马棋。据《古泉汇考》介绍:“打马用铜或牙角为钱样,共五十四枚,上刻良马,布图四面以投子掷打之”。可见,打马棋所用棋子多以铜...  相似文献   

7.
盛世集壶     
张顺成 《收藏》2001,(6):79-81
我的居室是一个壶的世界,玻璃柜中、博古架上、桌子茶.几乃至壁橱窗台,放满了型质各异、年代不同的壶具。有锡的、铜的、瓷的、玉的、紫砂的、菊花石的、景泰蓝的:有酒壶、茶壶、醋壶、酱油壶、奶壶、咖啡壶;有明清壶;民国壶、也有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文革壶”和当今制作精良的仿古壶,共400多把。  相似文献   

8.
高学训 《收藏界》2010,(8):58-58
香熏是香炉的前身,据实物遗存资料来看,香熏起源于汉初,多为铜银制品,西汉后期,香熏数量骤增,仅广州地区发现的200多座汉墓中就有一半多墓葬出土有香熏。香熏的流行,应与当时上流社会流行的经济文化生活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8,(12)
正刻铜墨盒作为文房用具始于清末,盛于民国。当使用毛笔书写逐步淡出百姓的生活,刻铜墨盒在当今社会的身份已经转变为一个收藏门类或者现代雕刻工艺的载体。自20世纪80年代,陆续出现刻铜艺术品(包括墨盒、镇尺等)的专门收藏者。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后,一方面突破了地域上的限制,使得刻铜艺术作为一个单独的收藏门类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获得交流、展示和研究,另一方面也培育出一大批刻铜收藏爱好者。近几年来移动互联及时通讯工具例如微信的普及,刻铜艺术讨论群、拍卖群也纷纷涌现,刻铜鉴赏、研究、交流随时随地就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完成。荣宝拍卖、西泠拍卖等艺术品拍卖公司,也多有刻铜作品上拍。  相似文献   

10.
李楠 《收藏》2007,(10):152-153
在山西朔州有一位佛像收藏家张庆,他与其他收藏家有一个区别,就是至今未转让过一尊佛像,对佛像“只进不出”。目前他的佛像收藏已有2000余尊,被人们誉为“三晋藏佛第一人”。他收藏的佛像中,最小的2厘米,是明代的青铜如来佛像;最高的1米左右,如高73厘米的明代铜鎏金观音菩萨坐像;年代最早的有北魏熙平年(516~518年)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最晚的有民国青铜观世音菩萨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