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学们,怎样写好"难忘的第一次"呢?让我们来看看严丽同学是怎么写的吧。题目新颖。习作的题目是"第一次‘长征’","长征"是什么意思呢?这个题目新颖有趣。这次习作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难忘",一个是"第一次"。在审清题目要求后,我们要避免"难忘的第一次"这类常见的题目,以所写的事和感悟为题,这样往往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精彩的内心世界。"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一篇文章的精神内核,它牵系文脉,关涉文理,囊括文思,蕴含文旨,是引领我们走进文章的使者,是我们欣赏文章的窗口。遗憾的是,不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题目都还是一个"躲在深闺人未识"的佳人,潜藏于黑暗和泥土中未被发掘的宝藏。如果我们能够巧借题目,充分挖掘题目的审题构思、立意行文功能并  相似文献   

3.
<正>近几年,中考命题作文与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三分天下,而命题作文似乎更呈现出强势,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基本做法如下:1.适当扩展题目。有的题目就是一个词语,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对这个词语进行扩展,将题目的内涵具体化,以便锁定自己的写作范围,比如以"隐"为题,我们将"隐"扩展为"隐士"、"隐居"、"隐藏"、"隐伏"、"隐秘"、"隐痛"。我们再对这些词语进行思考,便会出现以下立意:隐,是急流勇退;隐,是淡泊名  相似文献   

4.
【题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接触自然科学,我们深感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的伟大精神;抚摸社会科学,我们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深邃;品读天文科学,我们沉醉在"神七"的飞天壮举中……请以"感受科技"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相似文献   

5.
今天上午,我们班进行了一次单元测试,内容是"圆柱与圆锥"。下午,植老师给我们讲解试卷中的题目时,一道判断题引起了同学们的争议。题目的内容是:"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则它们一定等底等高。"  相似文献   

6.
[考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交流。知识的交流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情感的交流可以丰富我们的心灵;思想的交流可以使我们变得深邃。交流使我们充实,交流使我们精彩。请以"交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但不得直接以话题为题目。要求:①请先写出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相似文献   

7.
<正>学生写作与成人写作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便是学生写作更多是按照题目来写的,因此我们不妨就把题目作为焦点来说明"列清单"这种开拓思路的方法。让我们先来看一个题目吧。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一个8岁的华裔女孩出书,记者问她:"你长大了要做什么?"她说:"我  相似文献   

8.
数学是"教会年轻人思考"的科学,我们的学生往往喜欢计算,而不愿意思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多一点思考,少一点计算"以发展他们的思维,"不足"条件的习题可以更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何为条件"不足"呢?其实,"不足"的对立面是"满足".传统教材题目的条件常常是"满足"的,即确定的已知条件对应着其相应的确定结论.题目比较死板,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随着教改的深入,我们会越来越深入的体会到"不足"条件的题目不断地递增,这种条件的"不足"是锻炼思维最足的题,这是因为"不足"条件的题目跨越了条件的确定性,更能体现新教改的精神,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解析几何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碰到直线与圆或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相关题目.经验告诉我们,利用常规的方法(即联立方程,再根据韦达定理和已知条件求解)可以去解决这一类问题,但通常运算量比较大,导致容易出错.当我们深入研究题目,充分挖掘题目隐含条件后,结合"齐次式"知识,我们可以得到别样的思路.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子对这一类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学习轴对称的知识时,我们经常要寻找对称图形.解题时,很多同学往往因为寻找不得法而造成漏解,下面我们通过对几道题目的分析一起来看看"对称轴"在求解此类题目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题目一: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确,生活中的"美"是多样的,需要我们去发现,而只有拥有敏锐的眼睛和善思的心,我们才会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美"。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体裁不限。  相似文献   

12.
我们平时在写"状物"的文章时,应突出"物"的形态、功效、特征,让文章与题目更贴切。这有两篇文章,同样都是写西瓜,请你看一看,哪一篇与题目更贴切?  相似文献   

13.
读诗,尤其是读古诗,很多时候我们会有万般感受,千种体会,可却无法用语言来描述那种感觉。如果我们能在古人与今人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从诗歌提供的信息中,理解诗人,理解诗歌,与古人进行心灵的对话,或许能让我们豁然开朗。一、从题目入手。解读其中的信息"看人先看头,赏诗先赏题"。题目富含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以及诗歌的类型等,是我们解读诗歌的切人点。从题目切入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题目中的"闻笛"不可忽视。全篇四句,前三句全是用来  相似文献   

14.
[考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交流。知识的交流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情感的交流可以丰富我们的心灵,思想的交流可以使我们变得深邃。交流使我们充实,交流使我们精彩。请以"交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但不得直接以话题为题目。  相似文献   

15.
金钥匙二——"名人效应"法"名人效应"法是指拟作文题目可以借用名著、流行读物、歌曲、电影、名人名言等。例如:我们经常会写"第一次独自在家"这样的题目,但这样的题目司空见惯,不会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16.
《作文》2020,(21):31-34
<正>朵朵、拉拉,你们写诗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把诗变成一幅图案呢?把诗的文字和图画进行结合,就会创作出一种有趣的"图像诗"。朵朵:如果诗的题目是伞,那么我们就可以把文字排列成——伞。拉拉:如果诗的题目是鱼,那么我们就可以把文字排列成——鱼。朵朵:如果诗的题目是花,那么我们就可以把文字排列成——花。拉拉:如果诗的题目是电线杆,那么我们就可以把文字排列成——电线杆。  相似文献   

17.
一、在读题解题中开启德育我们常说,言为心声,题为文眼。有些课文的题目就直接点名文章的主要内容,留露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抗日英雄杨靖宇》、《我们爱祖国》、《美丽的小兴安岭》等等,在教学时,我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英雄"、"爱"、"美丽",在读题、解题的时候让学生初步体会美好的情感,潜移默化地领悟做人的道理。又如,《这里危险,让我来》一课,围绕"这里危险,让我来"这  相似文献   

18.
正近几年,有关椭圆问题"圆化"的文章,不断的出现.许多教师发现,一些椭圆的题目,通过伸缩变换,转换为圆,问题从"分析"到"解答"都变得更直观、简洁、优美.因此,许多教师、学生在遇到椭圆问题时,都"勇于"尝试此法.然而,并非所有的题目都可以使用伸缩变换.事实上,只有一小部分的题目适用.那么,我们如何在"审题"之时,就知道伸缩变换是否适用该题?为此,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认识"伸缩变换":  相似文献   

19.
赵军 《初中生》2007,(36):33-35
中国象棋一直受我们喜爱,以"象棋"为背景的题目在中考试卷中频频亮相.这类题目设计新颖,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能充分调动我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现采撷几例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20.
正【原题再现】【题目类型】材料作文【题目来源】上海市虹口区高三年级期中考试作文题(之一)"猜"是一种心理行为,甚至也可以表现为一种习惯和能力。因为"猜",我们解惑或迷惑;因为"猜",我们欣喜或痛苦;因为"猜",我们愈走愈近或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