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选 《新闻与写作》2007,(11):F0002-F0002
这张照片,按照原来刊发在华商报的图片说明,是用以提醒坐在树杈上亲昵的一对恋人注意安全,同时提请公园管理部门加强对于一草一木的管理之用的。但要是没了这些文字说明,单看照片,谁也不会发现其中的温  相似文献   

2.
对名人的偷拍和对名人照片的修改,一直以来就是传媒界爱谈论的话题,尤其偷拍到的是裸体或半裸,被修改的是总统或政要的照片,那这个话题就会立即成为国际媒体热门话题而被广泛说起。有趣的是,这两件事情发生在了同一个人的身上,他就是上任还不到一百天的法国总统萨尔科齐,这使得本来就十分引人注意的新总统在世界媒体上着实火爆了一回。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5月14日,是焦裕禄同志逝世50周年纪念日。焦裕禄在河南省兰考县工作了470天,仅留下四张照片,其中三张是时任兰考县委办公室通讯组新闻干事刘俊生偷拍的,这成为人们缅怀焦裕禄的珍贵资料。今年3月中旬的一天,在兰考县城北关的一座小院里,透过50多年的岁月烟云,81岁的刘俊生老人向笔者讲述了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柴选 《新闻与写作》2006,(2):F0002-F0002
这是东方早报年轻的女摄影记者赵静躺在地上拍下的一张照片,表现的是台湾艺人罗志祥光临上海时的追星情景。因为采访那天人特别多,赵静除了拍歌迷的表情、歌迷与保安的争执和罗志祥本人外,看到那么多追里族从环状的楼梯一层层挤到顶部,于是试着躺在地上用镜头16mm一瑞拍下这张仰视的照片。读者看到的则是由追星族们造就的一个层层叠叠的回宫格般漂亮的图案。  相似文献   

5.
前几日,在一家发行量已超过百万的某都市报娱乐版的醒目位置上,笔者看到了一张令人十分不舒服的照片.那是一张台湾某当红女歌星的走光照片,后来得知这张照片来自于这位歌星的北京个人演唱会.当时她的舞蹈动作幅度很大,穿的演出服装又很少,所以不幸被在场的摄像师捕捉到了这张走光照片.  相似文献   

6.
沈阳市开展了“建立家庭档案,传承社会文明”为主题的“档案进家庭”活动。我在参加“档案进家庭”的宣传、指导示范户建立家庭档案的同时,率先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档案。在收集整理家庭档案时,引起许多往事的追忆。我的家庭档案中最早的一张照片是一张12寸黑白照片,这是一张1945年7月10日我父母结婚时穿婚纱、礼服与前来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的合影。这张照片距今已57年,照片中的多数人已与世长辞了,但照片中的每个人的家庭都在延续。每个家庭摇篮仍延续着人类生命的永恒。看到这张照片使我有这样的想法,在家庭档案整理就绪后,静下心来,续编家谱…  相似文献   

7.
于秀 《青年记者》2005,(8):62-62
前几日,在一家发行量己超过百万的某都市报娱乐版的醒目位置上,笔看到了一张令人十分不舒服的照片。那是一张台湾某当红女歌星的走光照片。  相似文献   

8.
15岁的英国少年乔纳森偶然看到天空中一颗橘红色的“火球”向远方飞去,眼疾手快的他立刻用随身携带的相机将这一瞬间捕捉了下来。事后该少年通过电邮将照片传给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而这张照片则被专家认为“是迄今为止最棒的流星照片。”  相似文献   

9.
文章说,看到娱乐新闻上充斥这么多花样繁多的明星绯闻和名人隐私,人们自然会想到“狗仔队”。“狗仔队”西方称之为“帕帕拉齐”,意大利文的意思是,专门追逐名人偷拍照片的摄影记者。中国内地对“狗仔队”的指责显得义正辞严,比如把他们说成是“哗众取宠到处偷拍私生活,把人逼上不归路的卑劣记者”,似乎不这样说不足以表达对“狗仔队”的愤慨。  相似文献   

10.
当摄影成为一种普及型的记录和表达手段,当可拍照手机等微型摄录设备风靡市场,当网络为照片的流传插上翅膀,“偷拍”这个向来为公众不在意的问题却日渐显山露水,甚至让人谈之色变。对于越来越多的偷拍行为,如何从法律上加以规范和约束,从伦理道德层面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关心的话题。日前,不少媒体或采访当事人,或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论证,为由偷拍引发的侵权等一系列问题把脉。  相似文献   

11.
三张全家照     
我曾在甘肃省档案馆看到过两张民国时期甘肃饥民的照片,是在冬天,地上残留着积雪,乞食的灾民们挤在一起取暖,最触目惊心的是两张照片上都有几个人如沙蚀了一般,只留下了几个似乎被风吹走后残存的一点影子,更增加了照片的悲凉,似乎饥饿连他们留在照片上的样子都夺去了。我面前的这张全家照也是一副饥民图。讲究宗族制的中国历来喜欢拍全家福,以显示祖孙几代几世同堂繁衍生息子嗣不断,穷人富人都如此。而这一张不是全家福,照片上除过苦难还是苦难,甚至连“全家”都谈不上,因为女主人已死去。照片摄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这一年,…  相似文献   

12.
哪里有冲突,哪里有战争,那里就会有出生人死忘我工作的摄影记者。正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那动荡不安的环境里用高度敬业的精神为我们留下了一张张极具震撼力的照片,揭露丑恶、反映真相,张张照片有血有泪!正因为这些无价照片所具有的震撼力,让世人每次都能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从这一张张的照片中,我们也许能得到什么……  相似文献   

13.
寻校记     
在我的家庭照片档案中,珍藏着一张略微泛黄、图像模糊的黑白照片,那是我的中专母校——湖南图书情报学校的大门照片.这张照片是1991年我在母校学摄影课时,自己拍摄并洗印出来的.每当看到这张照片,我的心底总会涌起一股对母校深深的眷恋与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14.
1月21日人民日报第一版登了一张照片,标题是《翻译误译引出笑声》。说明为:“1月20日,邓小平在会见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时说:‘我今年84岁,该退休了。’但翻译误将‘84岁’译成‘48岁’,引得宾主一阵欢笑o”同一天,人民日报海外版登了同一张照片,无标题,说明是“邓小平会见布伦特兰夫人”。看到国内版的读者都说:这条照片新闻真好。照片好,说明好,标题好。正象新华社总编室表扬这张照片的通报中指出的,它“画面生动,形象自然”,“使读者对两位领  相似文献   

15.
我们要说的这张照片,想必大家郝从近日的媒体上看到不止一遍了,这就是女明星刘嘉玲十几年前被强迫拍下的裸照,近日最先被香港的《东周刊》当作吸引读者眼球的猛料抖露出来,一时间香港纸贵,万众争睹为快。但不堪媒体骚扰的香港艺人们以此为导火索,一举掀翻了这家因此已名声大噪起来的周刊。但传媒业不乏前仆后继者,又一家媒体《3周刊》接过“赤裸”的大旗,重新刊登这张早已“著名”了的照片,在一期的杂志中对同一张照片刊登了4次(创了传媒业的纪录),并不再做技术上的遮掩处理,旋即脱销并加印,但也招来了更加激烈的责斥之声。  相似文献   

16.
拉瑞·巴罗斯在美国素有“非常勇敢的摄影记者”之称。可惜关于他个人的生平资料,目前还没有找到。但他生前在越南战争中所拍摄的两张照片却十分有名,曾被有关的报纸刊物竞相刊用。人们从他所摄的这两张照片上,可以看到美国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体无完肤的狼狈相,从而对美国为何终于不得不从越南撤军的历史事实,得到一点感性的体会和更加深刻的理解。但是,对于这两张照片的具体内容和来龙去脉,一般却又知之不多。本文就想在这两方面,作一个补充介绍。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张1925年8月陈云与商务印书馆发行所职工会执委的合影照片。在“中国工人运动史料展”、“陈云故居陈列馆”里都有这张照片的展示。看到这张照片,使我想起其中后排右一的姚先生来。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与这位叫姚松柏的先生有过近一年的接触、交往,并断断续续地听他讲述陈云同志年轻时在商务印书馆的一段革命经历。  相似文献   

18.
梁燕 《报刊之友》2012,(5):48-49
网络上的偷拍照片和视频随处可见,露骨的标题不自觉地充斥着眼球,有人因被排偷拍成为网络红人,也有人因为要摆脱偷拍而丧失生命,偷拍"作品"在"娱人"之后也触及了"扰人"的法律问题、以及相关网络伦理的问题,很多普通人也开始担心成为被偷拍的对象而被讹诈或者侵犯隐私,本文将对此类网络偷拍现象从网络伦理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的同登、谅山之战,某师新闻干事李永安随军采访,拍了二百五十多张战地照片,生动地记录了我军战斗胜利的情景和越南侵略军的可耻下场。看着这一张张反映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的珍贵照片,人们仿佛看到李永安活跃在火线上的身影。  相似文献   

20.
梁燕 《今传媒》2012,(5):48-49
网络上的偷拍照片和视频随处可见,露骨的标题不自觉地充斥着眼球,有人因被排偷拍成为网络红人,也有人因为要摆脱偷拍而丧失生命,偷拍"作品"在"娱人"之后也触及了"扰人"的法律问题、以及相关网络伦理的问题,很多普通人也开始担心成为被偷拍的对象而被讹诈或者侵犯隐私,本文将对此类网络偷拍现象从网络伦理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