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基础教育”基地建设阶段,一些学校将“德育室”吏名为“学生工作部”。这意味着学生工作思路的转变。而转变的关键在于:一切工作要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  相似文献   

2.
探析河北新散文的审美意蕴,挖掘其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内涵,将为我们认识河北,了解河北提供事实依据,也为宣传河北、振兴河北添砖加瓦.探析河北新散文,不难发现其独特的审美意蕴:即燕赵气韵、多变的“笔调”、丰富的“味”和“趣”.  相似文献   

3.
从个案研究的角度看,“新基础教育”实验的学校制度建设研究涉及到学校内部制度建设的诸多领域。透过其改革实践,可以体悟和认识到其独特的文化气息:整体综合的思维方式、内在精神的更新、动态生成的展现、精神与情感力量的支持。关注学校教育文化自我的形成和自我更新,体现着“新基础教育”学校制度建设的文化走向。  相似文献   

4.
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她倡导的“新基础教育”而言,大致表现在五个方面。这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5.
读书     
刘小坤 《福建教育》2005,(3A):61-61
《“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和《“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报告集》是叶澜教授等华东师大课题组成员和全体参与课题实验的教师历时十年(1994~2004)探索实践“新基础教育”理论的结晶。  相似文献   

6.
信息广角     
《教学月刊》2002,(7):110-111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实验工作研讨会召开,中小学英语教学将与国际接轨,“新基础教育”全国研讨会举行,语“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上海部分中学试分“走班制”……  相似文献   

7.
“新基础教育”以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为目标。在英语教学中实现上述目标需要通过改革来促成英语学习的日常化,其具体措施主要有:环境浸润,打造英语学习氛围;活动体验,提升英语学习能力;作业创新,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评价激励,激发英语学习动力。  相似文献   

8.
    
尹佳璇 《辅导员》2014,(3):57-57
十分喜欢写一些㈦句子,这种对“旧”的喜欢,胜过了一段文字,一个故事……刘于写作的人来说,完全不存在“新”的慨念,文字无法被人占有和禁锏,而终点所在的方向,常常是人的过去。它所表达的内容,无人可以定论,因为人人都可以在其中看待自己内心的某些真相,与旁人无关,于是答案不唯一了,文字也就不々一了,于足,就厌恶了。  相似文献   

9.
“新基础教育”的提出,至今已经有八年多的历史了。那么,“新基础教育”究竟“新”在何处,其独有的特性是什么?尤其是教师在其中是什么地位和作用,更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红星 《现代语文》2004,(6):43-43
提笔撰文叫“命笔”;自己写的文字叫“亲笔”;写作中断叫“辍笔”;别人口授写成的文字叫“代笔”;集体讨论、一个或几个人起草的文字叫“执笔”;练习性的写作叫“练笔”;特别精采的文字叫“妙笔”;体现文章笔法、写作技巧的叫“文笔”;文章中预作提示或暗示,使之前后呼应的叫“伏笔”;寓意含蓄不便直叙的文字叫“曲笔”;写的与题无关的文字叫“闲笔”;特别细致的描绘叫“工笔”;使文章臃肿的文字叫“赘笔”;作品中写得不好的地方叫“败笔”;无拘无束地写作叫“信笔”,对某些方面有所感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章叫“随笔”,正文结束后的补…  相似文献   

11.
王培颖 《中学教育》2009,(10):17-22
“新基础教育”赋予我们博大的胸怀和智慧,指引着我们学校走出一条富有学校特色的“共生融合”教育之路。在“新基础教育”各位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基于“共生融合”的理念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和班队建设,使得共生与融合成为我们学校的文化精神。在共生融合的教育之路探索中,不仅追求着学生的生命成长,也实现着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2.
感受叶澜     
在我国教育家队伍中.叶澜是重量级的人物之一.这不仅仅是因为她具有丰厚的学养.而且更多地来自于她的人格魅力.提起叶澜.不能不提到“新基础教育实验”.作为一项国家“十五”重点课题.“新基础教育实验”凝结着叶澜教授一生对教育的理解和理想。  相似文献   

13.
积极“入世”是中国传统儒家知识分子的普遍的草根情怀,“新基础教育”研究者秉承了这种文化传统,以平凡事叙说着草根人的追求,从容不迫地书写着自己的历史,于平淡中彰显出中国知识分子的风格和气度。“新基础”人是“普通”的,“日常”的,“坚韧”的,于中国当代普通学校的现实生活之上,知难而上,执著追求,不断迎接困难与挑战。  相似文献   

14.
当代学校变革中运行机制的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变革的重心下移,使学校自主运行机制得以呈现,认识机制的层次、类型及价值,可使我们增强学校变革的自觉意识,对机制的研究,是使变革走向稳定、走向成型的关键。“新基础教育”成型性阶段对学校机制展开了多方面的探索,正在形成“校长负责与民主参与的治校机制”、“分工负责与协作推进的实施机制”、“评价反馈与激励完善的发展机制”和“常规保证与研究创新的动力机制”。对学校运行机制研究的反思表明,机制不是对理论逻辑的简单复制,而是在一些改革措施的尝试、试探、调整、乃至重建的过程中逐渐成型的实践逻辑。目前基地学校正在尝试进行中的创新性改革策略,同时也正在显露出新的机制雏形。  相似文献   

15.
“新小说”的出现是现实主义小说失去相对优势的一个标志,其探索和实验在法国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但“新小说”的彻底“反小说”倾向导致了它在60年代末的衰退。近10年来一批年轻的法国作家推出了一批新“新小说”,展示了小说的一种新面目,引起了各国评论界的热切关注和读者的普遍欢迎,预示着小说艺术在新世纪的变革方向。克里斯蒂安·加伊的《逃亡者》集中了新“新小说”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6.
“新基础教育”在制度建设上的特征是将教育理念制度化,通过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推进教育改革。在推进“新基础教育”实验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我校在制度建设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合理、有效的制度安排能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抽象的观念转化为具体的行为。我们力图  相似文献   

17.
根据对“教学是什么”的不同回答,历史上曾出现过特殊认识论、交往论、实践论、“新基础教育”的教学论等不同的教学思想。这些教学思想与其所产生的时代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将之置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去考察其所负载的历史使命。对其的认识才能更客观与公允。在当下的研究中,需要合理评价“传统教学思想”,公允认识教学研究传统,让教学研究真实回归教学实践世界。  相似文献   

18.
许嫣娜 《中学教育》2009,(10):26-29,33
“新基础教育”理念的引领下的课堂教学因为“人”的参与而蕴涵着丰富的生命内涵,它是师生思与思、心与心、情与情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确立“动态生成”的价值起点:梳理归纳动态生成的资源的来源;有效利用动态生成的各种资源;确立判断动态生成资源价值是否得到有效利用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高鸣鸿 《中学教育》2009,(10):23-25
通过参与“新基础教育”研究,学校在教研组文化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形式创新和制度创新来激发教师内在的动力;通过变革组合方式,生发互动成长合力。在不断的努力中实现了差异共赢,焕发自主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20.
何谓诗 ?众说纷纭。但文字简练 ,承载量大 ,即文字上的“挂一漏万”应该是诗的基本特点。读者 ,可以根据“漏万”之后的文字 ,再溶进自我 ,品味出巨大的丰富的具有个性色彩的内容和情韵来 ,即“据一补万”,也应是解诗的不二法门。如何“据一补万”?读者可不可以补出不同的“万”来 ?这一问题争论不休 ,没有成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