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论实体观对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是以实体观为基础的,哲学家们将实体分为物质实体和精神(心灵)实体,这两种实体之间存在根本区别。以牛顿为代表的自然科学家以其微粒论学说表明其形而上学的实体观。近代哲学和自然科学将第一性质归入物质实体,第二性质归入心灵实体,前者是知识和科学理性的领域,后者是价值和价值理性的领域,从而将形而上学的二元论导入知识和价值、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的二分对立。  相似文献   

2.
莱布尼兹的天赋观念问题就是指人的心灵在认识之前的结构问题,他认为心灵在认识之前有一点东西,象有花纹的大理石,即大理石花纹学说。莱布尼兹与柏拉图、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是有根本区别的,他的天赋观念论对康德及后来一些哲学家产生了影响,莱布尼兹天赋观念论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余智勋  赵官官 《科教文汇》2010,(32):198-199
"天赋观念论"是笛卡尔的重要理论之一,也是哲学界争论得最多的学说之一.而我们对于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研兖,往往不够深入,只讲"天赋观念直接呈现说",并且认为它是彻底的唯心主义先验论,而没有注意到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还包括天赋的认识能力这层意思.笔者通过对其"天赋观念论"思想涞源的考察,立足于其理性主义哲学基础,认为笛号尔的天赋观念实质上是其一直提倡的理性演绎法则.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心灵哲学的讨论中,丘奇兰德的取消唯物主义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在对民间心理学和功能主义批判的基础上,丘奇兰德提出了神经哲学作为替代当前心灵哲学讨论的新框架:它反对民间心理学来捍卫物理主义,反对计算主义来捍卫联结主义,反对功能主义来建构还原式神经哲学,并通过知觉的可塑性理论为神经哲学的合理性辩护。尤其是他强调哲学解释要与最新的科学进展相结合,这为其理论提供相当有利的支持,从而使“神经哲学”成为心灵哲学讨论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派别。但是它又排斥当前流行的哲学话语,在神经科学还并未取代民间心理学的今天,丘奇兰德的主张更多的是一种预测或猜想。  相似文献   

5.
Embodiment概念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Embodiment(缘身性)的基本内涵是处境中的身体塑成心灵。缘身性具有哲学和科学上的理论渊源。Embodiment可以翻译为缘身性。缘身性表明身体既是认知的载体和实现者,同时更是认知的产生者和塑造者。在身体塑成心灵作用的理解方面,也存在局限的(知觉意识的)和彻底的(全部意识的)维度。缘身性概念需要加以澄清,并且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界定。  相似文献   

6.
计算主义是认知科学、心灵哲学等学科的核心纲领之一。许多哲学家、认知科学家围绕计算主义展开了广泛的争论,当前在心灵哲学中的争论主要围绕两大问题而展开:一是形式与语义,二是心智与计算。这些哲学争论不仅澄清了过去我们对于心智的许多错误认识,也暴露了计算主义哲学立场在解决心灵与认知问题上的困境与矛盾。它还重新提出了论证心理学学科的科学性的理论问题,从而为当今哲学与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7.
李云 《今日科苑》2009,(12):174-174
"实体学说"是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本内容,"实体"是他的哲学的核心范畴。亚里士多德对于"实体范畴"的论述包含有唯物主义的因素,同时也包含有极大的混乱,也存在着错误的观点。"实体"这个的内容和对它的理解,一直是唯物主义路线和唯心主义路线剧烈斗争的场所。为了科学地了解哲学史上两条路线的斗争,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立场,理解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哲学有儒、道、佛三大流派,三派哲学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主张境界说而反对实体论。正是这一点使它们同西方哲学区分开来而成为“中国哲学”。但是,它们各自又提出了不同的理想境界,以及实现理想境界的不同方法,这又是同中之异。虽然如此,它们在其历史发展中又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并且最终达到了某种程度的融合,这又是异中之同。一境界者心灵之境界,即“心境”之同异或高低,不是在心炅之外有一个与心灵相对的境界,更不是心灵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克拉克(A.Clark)与查尔默斯(D.Chalmers)通过思想实验论证外在环境在认知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凸显外在环境在心灵中的构成性地位,继而提出延展心灵论题:世界的一部分是心灵的一部分,信念不局限在大脑中,心灵已经延展到世界。延展心灵论在近期西方认知与心灵哲学界引起极大的争论,亚当斯、鲁伯特、福多等人分别对延展心灵论的同等原则、耦合-构成、倾向性信念和即时信念等进行了质疑与批判;而克拉克、梅纳瑞等则进行了回应与辩护。更有部分学者,比如坎曼诺、安德森、麦冉,对延展心灵论进行修正与发展,提出了整合心灵、进化心灵等。延展心灵论可能在理论上还存在不足,但是它对心-身-世界问题的新思考,对于揭示心灵与认知的机制具有深刻的哲学和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克莱因在1938-1940年间的某个时候在讨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课上所作的讲座。它深刻地指出,现代理性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符号理性主义,是笛卡尔区分"心灵"和"外部世界"的真正结果。现代理性主义的本质在于用数学物理学的思维方法来理解世界,而数学物理学预先假定了一种全新的处理概念的方式。我们并非直接接近世界,而是通过概念来接近世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入手,通过对笛卡尔与胡塞尔有关“自我”与“思维”关系的不同看法作一比较,来看胡塞尔对这一关系的重新界定在哲学认知领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伊德的身体理论是理解其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思想的重要视角。他在“身体一”(感知的身体,体验的身体)和“身体二”(文化建构的身体)的基础上,提出了身体的第三个维度,即“技术的身体”。“技术的身体”是对“身体一”和“身体二”的综合,主要特征是工具的涉身性,而这正是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的界面。伊德的身体理论对涉身、知觉和行动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挖掘,对“情境化知识”、人与技术的关系进行了全新解读,对我们建立批判的知识论和技术现象学有诸多启发,其中有两个向度不可忽视,一是关注行动,二是重视现象学一解释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他者"是与"自我"相对而逐渐形成的概念,是除自我存在之外一切存在的统称。长久以来,"身体"一直是教育学话语中的边缘性存在,在话语表征中往往被视作"秩序""理性"和"心灵"的他者。在具体教育实践中,"身体"则被视作规训的对象、肤浅需求的来源和冷漠的精神容器。因此,教育学应当从身体的价值、概念和教育理论本身出发,重新对身体进行认识,使身体从话语中的"他者"向"自我"回归。  相似文献   

14.
尼克·琼斯是英国利兹大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现代哲学和幽默哲学,特别是研究贝克莱哲学思想。尼克·琼斯以贝克莱创作的《视觉新论》《人类知识原理》和《海拉斯和斐洛诺斯的对话三篇》这几部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考察笛卡尔、马勒伯朗士以及洛克对贝克莱哲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技术哲学是当代正在蓬勃兴起的新学科,它是我们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中必须具备的一种知识武装,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迫切需要开拓的新领域。本文围绕技术的性质和地位,谈几点看法。技术的物质内容和精神因素研究技术的本质属性,首先就碰到了一个问题:技术是物质实体,还是精神形态?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6,(8)
《人类知识原理》是贝克莱"观念论"哲学的集中体现[1],它由绪论和正文两部分组成,开篇便反驳了"人们心灵可以形成抽象的普遍的观念(或概念)"的观点;接着阐述自己的"观念的存在正在于其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等几个重要思想和命题。本文将围绕《人类知识原理》来探讨作者想要传达的哲学思想和精神。  相似文献   

17.
依据相关史实和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我们择取了三大要素梳理出笛卡尔科学哲学的思想主旨:用"普遍怀疑"审觉了以往知识背后的虚假前提;以"我思与我有"的二元界划奠定了科学认识的逻辑始基;携"数学原则"实现了方法论上的科学革命.由此,笛卡尔在科学与哲学史上的别样形象亦跃然纸间得以重塑.  相似文献   

18.
正4月23日,第22个世界读书日。书店和阅读一起回到公众视野。书店作为人类精神产品存放之所,经常被比喻成为"心灵角落"。然而,在电商的冲击下,实体书店的命运可谓一波三折。近年来,实体书店发展呈现回暖之势。2016年9月3日,当当网与步步高联合打造的O+O实体书店——"当当梅溪书店"在长沙开业,这是当当网开设的第一家实体书店。更早之前的2015年11月,开创网络书店潮流的亚马逊同样在美国西雅图开设了第一家实体书店。一边是网络书店反攻线下,另一边是  相似文献   

19.
从伽利略、.笛卡尔到牛顿:新解近代科学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证近代科学革命中伽利略、笛卡尔、牛顿三者的思想承继脉络,文章认为,众多涉及近代科学革命的历史描述存在某种夸大伽利略、弱化笛卡尔的思想倾向。这种倾向揭露了在科学史的描述中存在着“异化”现象,科学史的“异化”源自哲学、心智、政治、地域、媒介上的偏见,而这些偏见在深层又折射了科学历史甚至科学的社会建构性。  相似文献   

20.
郝苑 《科学文化评论》2014,11(4):108-118
<正>实在论问题是当代科学哲学与分析哲学的热点问题之一。尽管不同哲学家对实在论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就最低限度而言,他们多半会同意,实在论坚持的基本立场是,由当前的常识和科学所设定的大多数实体以独立于心智的方式客观存在。由于实在论关注的是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探究中存在什么实体以及这些实体如何存在的问题,因此,实在论隶属于形而上学。在语言学转向的影响下,为数不少的哲学家相信,"通过对语言的一种哲学说明可以获得对思想的一种哲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