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诚信与德     
以德治国,德者,道德也。道德者,品德、公德、美德也。 过去人们把道德理解为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道”原指人行的道路,借用为事物运动变化所必需遵循的普遍规律或万物的本体。“德”和“得”意义相近,用作具体事物从“道”所得的特殊规律或特殊性质;对于“道”的认识修养有得于已,亦称为“德”。  相似文献   

2.
"君子"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最开始指的是当政者,发号施令者,后来逐渐被赋予道德内涵。"道"与"德"两者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其实是两个不同但相互联系的范畴。"道"既是君子为人处事原则之中总结和抽象出的规律性范畴,又是君子立身立德的终极根据。而"德"是君子在人际交往之中的道德纲目,又是君子自身的善心善性以及价值取向的体现,其最终指向的是对"道"的体悟。  相似文献   

3.
正《老子》全书共八十一章,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老子把"道"看作是人和万物的本源,把"德"看成是万物生存的自然本性。他认为,宇宙万物的生存应遵循"道",这样其生存状态才是自然的。而《庄子》则接受并发展了《老子》的天道宇宙观,认为宇宙万物只是迹相,而演造这些迹相的就是"道"。庄子主张顺应天道,与天地相通,各任自然,才是最高境界。"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  相似文献   

4.
《文化学刊》2009,(4):26-26
武薇在《高校教育管理》2008年第6期撰文指出:众多高校校训皆出自《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它不仅体现圣人先哲对“修己治人”的大学之道的深刻认识,在今天仍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发挥着文化传承和育人的奇特功能,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是民族复兴之梦。中国梦的中国哲学基础,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导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崇礼精神;举贤任能、孝为德本的孝廉精神;天人合一、以德配天的尊道精神;讲信修睦、至诚感通的诚敬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进取精神,等等。  相似文献   

6.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对电力企业而言,优秀的文化是由内而外展现的一种道德魅力,一种精神内涵,一种向上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文化学刊》2010,(3):162-162
<正>武薇在《高校教育管理》2008年第6期撰文指出:众多高校校训皆出自《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它不仅体现圣人先哲对"修己治人"的大学之道的深刻认识,在今天仍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发挥着文化传承和育人的奇特功能,耐人寻味。特别是在新时  相似文献   

8.
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者,基于整体性视域和朴素唯物论立场,将宇宙、万物与人视为同源于"道"的自然性生成。人作为处于自然秩序之内的独特存在,应秉持主体性自觉,来感知和把握自我所处自然世界并进而指导自身目的性的生存。从以上论域出发,道家哲学围绕"道"的哲学阐释,在对自然的深切把握中强调人的德性生存,赋予"水"以丰富的德性象征,鼓励个体培育像水一般的"无为"善德,由此展现出与儒家文化有所不同的独特精神气质和德育旨向。总之,道家的"道"似乎隐遁无形、不明不显,但实质归结于人之"德"的命题之内,彰显出对人之德性与修为的深邃智慧。  相似文献   

9.
艾昕 《职业圈》2010,(1):40-42
如果说“道”“德”就像中国企业文化的符号,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企业经营管理智慧、中国企业文化的根源,而中国企业家则是传承和践行中国传统文化的使者,他们身上有着深深的中华文化的烙印,最能体现中国企业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邹玉 《现代企业文化》2011,(20):148-148
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女职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是社会良好风尚和职业德道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实现者。鉴于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在企业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的女工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起来。  相似文献   

11.
邹玉 《职业圈》2011,(20):148-148
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女职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是社会良好风尚和职业德道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实现者。鉴于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在企业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的女工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起来。  相似文献   

12.
现代新儒家生命美学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东美是现代新儒家里的诗哲 ,中国生命美学的开拓者 ,他从比较文化学的视角观察中国人的生命情调 ,从儒、道思想的会通处把握中国文化的生命精神及艺术理想 ,以生生之德指点普遍生命流行创化的至善和纯美。生生之德既是道德人格的性命来源 ,也是一种天人交感圆融的艺术意境。他根据中国先哲的天才感悟 ,揭示生命精神冥合自然造化时的广大和谐的美感 ,又以自己在现代社会的生存体验 ,表达直面人生悲剧时积健为雄的浩然正气 ,体现危险时刻中华民族精神的崇高。  相似文献   

13.
德国同善会传教士卫礼贤来到中国后,对孔子和儒家学说从积极肯定转变为狂热崇拜,并将《论语》翻译成德语出版。本文对他在《论语》德译本中对"道""仁"等重点词语的翻译和解读进行了分析,尝试揭示他的传教士身份对他翻译的影响以及他通过翻译所传达的对《论语》和儒家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易经》泰卦■的"内阳而外阴"和否卦■的"内阴而外阳"是源自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的圆结构之道,复卦■的"反复其道"是源自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的圆运动之道。复卦既显示了太阳系"内阳而外阴"的结构之道,又彰显了太阳系一个中心和多个层次"以一控多"的系统论。乾卦的"元亨利贞"是源自太阳乾元之体的本质特征。太阳是太阳系之天体的中心和核心,就是《周易》的"天地之心"。太阳"日新之谓盛德",德乃"天地之大德曰生",生乃"生生之谓易",与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都是太阳生生不息的演变过程。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是创生天地万物之根源,根源就是道,根源就是心,所以太阳就是天道,天心就是道心,朱子的"天地以生物为心"是对太阳生生不息化生万物的最高褒奖。  相似文献   

15.
李佳嬴  柴琳 《文化学刊》2024,(3):124-127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庄子的“道德哲学”进行阐释。首先,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来阐释庄子道德哲学的本体论之“道”的五种基本特性。其次,以“自然之德”与“至德之境”来阐释庄子道德哲学的实践论。最后,论述了庄子实现“道德之境”的方法与途径,即通过“吾丧我”“心斋”“坐忘”“用心若镜”“与物为春”,达到“全德之境”与“逍遥之境”,即与“道”合一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伦理本位是儒家文化的一般概括;法律,自然是居于从属的地位了。所谓“德主刑辅”实即道尽了儒家法文化的形质。法律在儒家文化中的角色基本上是工具性的,用较规范的“体用”范畴来表述,“体”是道、是德,“用”才是法、才是律,简言之,似乎可以称作“道德为体,法律为用”。虽然儒家文化历二千多年几多变易、几度沉浮、流派纷呈、歧见迭出,乃至有进步与保守的分野,尤其在近代,但在这层体用关系上却自然而然而又似乎令人费解地保持了惊人的一致。所以有位美籍华裔学者金勇义先生在比较东西方法律文化特质之差异时直截指称:“在传统中国,法律被认为是人们在社会中实现道德理想的工具。法律与道德相比不是绝对的和至高无上的,而且人们应当首先受到的是道德规范的调整,也就是儒家在为治和司法中的道德原则。”“这可以称为中国的道德决定论。”  相似文献   

17.
大学之道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大学》篇开宗明义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何为大学?显然此大学非彼大学也。自古以来人们对大学的解释不外乎为两种:一是大学即是博学。如汉代郑玄所言,大学就是"博学可以为政也"。二是大学即大人之学。如宋代朱熹所言,大学是相对于"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仪以外的"大人之学",即伦  相似文献   

18.
《易经》作为占筮之书,通常被视为原始宗教巫术与原始思维、神秘主义的代表,直到马王堆帛书《要》篇"观其德义"思想得以现世,学界才重视阐发《易经》中的"德义"内容。实际上,成书于殷周之际的《易经》本身就附着重德的理念。《易经》中的"德"内涵丰富,从"德"与"得""德"与"禄""恒德"、诚信之德等方面彰显了西周重"德"的政治理念。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关于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教学任务,在此背景下,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展开,该文研究对象为民办高校立德树人文化建设工作,文章中采用问题调查和理论分析的方法.提出了立德树人视域下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文章浅析了日德青岛战争的国际背景、日德青岛战争的三个阶段以及日德青岛争夺战的影响,以期使广大的历史爱好者更好地了解青岛的近代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