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先锋小说语言的"前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体学中的"前景化"是指人们通过语言的变异,将一部分语言从"背景"中凸显出来."前景化"理论解释文学语言何以具有美学魅力,以及文学语言构成与运作的复杂机制.新时期先锋小说语言的"前景化"包括了"偏离"和"平行"两种形式.在"偏离"中,作家通过对常规语义和语法的违背来凸显语言效果;或者通过使用俗语或方言、文言等语体词实现对书面语传统的反叛;也有的作家通过语言的杂色化(使用粗粝、丑陋的语言)达到颠覆传统文体的目的."前景化"中的"平行"则是指文学语言中对等原则的使用.新时期先锋作家大量使用了重复、排比、语义呼应、在结构与音律上的对等、照应等手段.总之,本文从"前景化"理论出发,探讨了新时期先锋作家的修辞策略,同时也揭示了先锋文学语言构成和运作的复杂机理.  相似文献   

2.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文学语言反映了作家独特的思维模式和对生活的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及评价。从文学语言的表现功能来看,文学语言具有内指性、吁情性、模糊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本中文学作品的语言现象,分析文学语言的特质,从语言这一基础材料入手,结合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分析、鉴赏文学语言,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学会它的表现方法,提高写作能力,增强自能作文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3.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文学语言反映了作家独特的思维模式和对生活的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及评价.从文学语言的表现功能来看,文学语言具有内指性、吁情性、模糊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本中文学作品的语言现象,分析文学语言的特质,从语言这一基础材料入手,结合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分析、鉴赏文学语言,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学会它的表现方法,提高写作能力,增强自能作文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4.
浅谈文学语言的形象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语言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是形象化。形象化的文学语言,使语言产生一种真正的、奇特的甚至惊人的美。形象化的语言在反映纷繁多姿的社会生活和细腻、微妙、复杂、深刻的内心世界以及抒写作家内心情感方面有着其他艺术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和探讨文学语言的形象化特点,无论对我们欣赏文学作品还是文学课教学,都有着极其实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学语言的艺术特点,就在于创造性地解决语言与表象表意之间的矛盾。文学艺术语言表现的扩展,主要手段有:一、化外指语为内指语言,不强调生活逻辑的绝对真实而追求思想情感的沟通效果;二、艺术地运用本初语言,扩展文学语言的思想容量;三、运用超常化的艺术选择,打乱时序,造成陌生效应。文学语言的表现力潜藏在语言的应用过程中。作家不是在创造语言,而是在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6.
文学是作家审美意识的物态化表现,文学语言是为特定审美目的服务的、并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特殊的语言形态。文学语言精粹、优美、生动,具有多维性,富于高度的文化内蕴。声音在文学作品中的存在方式,往往不是浮现在字面,而是深藏于形象之中,放逸于作品之外,多以暗示、隐喻、象征的方式诉诸言外。文学语言具有文体特点和风格特色,文学语言的使用必须追求审美效果,具有巨大的审美信息含量。  相似文献   

7.
施蛰存对文学语言的持久关注,显示出一位作家、编辑家、翻译家和学者的艺术自觉,他从外国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的文学语言中吸取养分,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将书面语言加工精炼成具有高度艺术性(或文学性)的语言,以求更正确、更明白、更具体地表达思想.施蛰存不遗余力地捍卫文学语言的规范性和纯洁性,他的某些观点在今天看来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的小说语言理论突破了"工具论"的禁锢,经历了"文体论"、"本体论"后,发展成作家和理论家对汉文学语言的自觉追求,小说语言理论的这种演变对当时的小说创作影响深刻。  相似文献   

9.
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盛名的女作家。从闻名文坛起,丁玲的文学创作就与时代、政治等关系密切,文学语言也随之不断变化。尤其是延安时期,丁玲的文学语言风格与其早期的文学创作相比,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差异,欧化句式明显减少。她通过词语的选择、音节的安排、句式的选用、修辞文本的运用,使小说语言呈现出通俗、简练的风格特点。这与丁玲的生活经历、思想性格,以及其所处的社会时代、地域文化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中国现代文学语言变迁史来看,丁玲延安时期短篇小说语言推动了文学语言的通俗化,为新时期文学语言的构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西方20世纪文论中的文学语言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作为“语言的时代” ,普遍存在着一种语言的焦虑和冲动。文化学术领域出现了语言学的兴盛、哲学的语言论转向、文艺学美学的语言论倾向。西方 2 0世纪文论是以文学语言的研究为重要标志的 ,它所取得的每一步进展也是以文学语言研究的进展为根基和依托的。可以说 ,2 0世纪文论给予 2 1世纪的最大奉献就是文学语言研究。但是 ,从 2 0世纪70年代或更早的时候开始 ,包括文学语言研究在内的西方学术研究越来越深地陷入由标异冲动而造成的困境和危机之中。我们的结论是 :推动目前文学语言研究深化和突破的关键在于综合。只有经过综合的途径 ,才能把现代的各派理论联结为一体 ,才能把现代和传统内在地联结为一体 ,才能产生有中国特色的文学语言学的总体理论和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1.
余华作为先锋小说作家中的佼佼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小说语言进行了充分的探索和实验。他自觉吸收了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学理论、语言本体论以及陌生化理论,并运用到他的小说创作中,使他的小说语言呈现出与传统文学语言迥然不同的风貌。本文试从修辞学的角度阐释余华小说的语言新变,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是作家对能指形式的关注,其次是在语言陌生化方面的探索,最后是有关审丑和非理性描写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语言作为文学的“第一要素”,从文学诞生的时候开始,就必然地引起作家们的极大关注.随着科学的进步,文学语言便成为诸如文艺学、美学、哲学等许多门学科研究的对象.这无疑促进了文学语言研究的发展,但是,也不能不看到,这种研究是立足于文学并以指导作家创作为主要目的指向的,也部分地为文学鉴赏、文艺批评服务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形象、生动、准确”之类的说法,与其说是对文学语言特点的语言学概括,勿宁说是在语言方面对作家塑造形象、表情达意所作的总的要求,或日文学语言特点的文艺学总结.诚如高尔基所说:“文学创作的技巧,首先在于研究语言,因为语言是一切著作,特别  相似文献   

13.
文学语言是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发生的,研究文学语言必须结合文学创作的特殊逻辑思维形式,即诗意逻辑,进行分析。诗意逻辑是以表达或驰骋审美理想为目的的艺术思维的特殊逻辑形式。在它的指导下.文学语言的生成机制与普通语言、科学语言有着根本的区别。作家在进行创作时,先是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内心意象.然后才有文学语言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一般的口头语言、书面语言、文学语言无法真实地表现人们的内心世界。而无意识语言则是人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 ,因此 ,在文学创作中 ,作家要重视对无意识语言的运用。无意识语言通常通过以下途径表现出来 :一、梦幻中的所思所想所言 ;二、精神病患者的所思所想所言 ;三、无意识的自言自语 ;四、面对突如其来、猝然不防的提问时人们的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汉文学语言的研究进展较快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中有的侧重研究某部作品的语言,有的侧重研究某个作家的语言,但对汉文学语言自身特点的探讨和研究却并不深入.现对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一点看法,以抛砖引玉.汉文学语言既然是汉语中的一个分支,它当然具有语言的一般特点,但它是完美的内容与完美的形式相统一的语言,它要通过语言塑造艺术形象,从而对人的思想感情、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产生影响,因而汉文学语言在词语、句式、辞格运用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一、关于文学语言 举凡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寓言、故事、报告文学等等,都是语言的艺术。作家凭借着语言这个工具,或者说通过语言的媒介,塑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反映复杂纷纭的社会生活,在读者或观众面前,展开一幅幅生动、鲜明的生活图画。离开了语言,就无所谓文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高尔基把语言称为“文学的第一要素”。  相似文献   

17.
风格的形成是作家成熟的标志。独特而鲜明的语言风格常常是优秀作家的标识。文学语言风格主要包括作家运用语言时所体现出来的独特的审美风范和文学文本的语言风格两个层面。所谓文学文本的语言风格,是指具体的文学作品中语言表现的综合性特征,它是作家语言风格的具体呈现。杨志军小说想象天马行空、狂放不羁、自由驰骋,其语言浑融、恣肆、嶙峋、精微,充满荒诞的诗性。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语文》2007,(11):125
作文语言是一种文学语言,而文学语言是一种陌生化的艺术性语言,陌生是作文语言的本质,是文学语言之为文学语言的根本所在。关于"陌生",俄罗斯形式主义文论学派代表人物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有过这样的表述:"陌生的手法是将事物‘奇异化’的手法,是把形式艰深化,从而增  相似文献   

19.
雀冯  雀寿 《文学教育(上)》2009,(19):122-123
在文学语言和非文学语言的区别上,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观点是:非文学语言的特点是“真实、准确、规范、凝练”,文学语言的特点是“形象性、凝练性、情感性、音乐性”,另一种观点认为文学语言的特点是“内指性、音乐性、陌生化、本色化”。也有研究者认为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是两套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新闻语言与诗艺语言最基本的差异在于它们属于不同的话语范畴。在各自的范畴领域内,各自既有自身不可僭越的游戏规则、表达方式,又承担各自不同的来自于受众的阅读期待的独特品质……前者的话语系统要求其语言以真实、准确、规范、凝练为特点;  相似文献   

20.
李建军 《安康学院学报》2002,14(4):21-23,35
文学是作家审美意识的物态化表现,文学语言是为特定审美目的服务的并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特殊的语言形态.文学语言精粹、优美、生动,具有多维性,富于高度的文化内蕴.声音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韵律美、节奏美、旋律美是声音的组合变化所产生的美.文学作品的意义有其特殊的存在方式,它往往不是浮现在字面,而是深藏于形象之中,放逸于作品之外,多以暗示、隐喻、象征的方式诉诸言外.文学语言具有文体特点和风格特色.文学语言的使用必须追求其审美效果,具有巨大的审美信息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