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英格兰宗教改革对其政体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早期的英国政体经历了由君主专制到过渡性君主制再到立宪君主制这样一个嬗变的过程。在宗教改革初期,由于《至尊法》的通过而使王权得到强化,导致了君主专制政体的建立;随着宗教改革的进行,“国王在议会中”的“三位一体”的形成,使得英国政体成为君主专制和立宪君主制之间的一种过渡性君主制;斯图亚特王朝时期,由于国王与议会的斗争及宗教改革的影响,在英国最终确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  相似文献   

2.
韩非和马基雅维利都主张实行君主专制,他们的君主专制政体观在人性论基础和技术手段层面都极其相似,但制度设计的初衷却有本质差别。  相似文献   

3.
课本第7页在叙述德国十一月革命意义时有这样一句话:“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如果我们抱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来分析这句话,就会发现它是错误的。其实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的不是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二元制的君主立宪政体。1871年德意志帝国统一后,制定了一部宪法。宪法规定德国为联邦制国家,并且确保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容克共同专政。虽然宪法规定帝国皇帝有宣战、媾和、缔约、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任免官吏、统率军队的权力,也不能因此而断定它就是君主专制政体。实际上,皇帝的权力还是受到宪法的制约的。例如…  相似文献   

4.
中国封建社会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至明朝已经步入晚期。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体经过朱元璋的不断调整,君主的权利达到了封建社会空前强化的高峰。而这一君主专制政体的空前强化,又和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前就非常重视政权建设不无关系。本文论述了朱元璋集团统一全国前的政权建设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5.
皇帝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体运转的核心,而君主专制政体的产生伴随着官僚群体的形成,皇帝和官僚群体共同构成了秦的统治阶层。官僚既服务于皇帝,又有着自利的取向,因此,官僚行政过程常常在服务与自利取向之间存在紧张关系。秦皇帝为了不使官僚行政超出自己可以操控的范围,组建了御史监察机构,并成为皇帝操控官僚行政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古典主义是盛行于问世纪的文艺思潮。儒家美学是中国的传统美学。二者产生于不同的国度。探讨它们之间是否具有户致性以及形成这种一致性的原因,进而寻找文学创作的某种规律,是本文试图论及的主要问题。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当时法国君主专制政体的产物,是直接为君主专制政体服务的。当时的首相大主教黎希留就成立了“法兰西学士院”,力图将文学完全纳入为王权服务的古典主义轨道,足见其古典主义的功利性质。因此,拥护王权就成为古典主义的宗旨,崇尚理性就成为其基本原则,而以古代文艺作品为典范就成为它的创作原则。这就是…  相似文献   

7.
晚清覆亡后,中国思想文化界、教育界在经过"五四"激烈反传统潮流洗礼后,逐渐形成一种倾向,认为君主专制是近代中国社会落后、无法实行制度更新的罪魁,遂将社会转型与君主专制视为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进而将君主专制一棒子打死,缺乏历史的分析态度。事实上,从世界各国的转型实践来看,君主专制与近代社会转型并没有必然的正相关或负相关的关系,关键在于统治者的作为。晚清政府的失败,究其原因,政事不足远大于政体不良。  相似文献   

8.
课本第7页:“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课本并没有说德国1871年统一后采取何种政体,因此我们无法从课本中直接找出答案。查查相关资料特别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我们就会知道,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的是君主立宪政体而非君主专制政体。现将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的部分内容(引自刘宗绪主编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1987年10月第1版),摘抄如下: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这部宪法是1871年4月16日帝国制宪会议通过的,是德意志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重要标志。………(引语)2帝国立法权第五条:帝国立法权…  相似文献   

9.
传统中国自秦汉以降所通行的君主专制政体,通常被冠以"儒表法里"之定位。以新制度主义观之,所谓法里,即是指法家设计的郡县制、官僚制、成文法制、户籍制等制度,构成了君主专制的正式制度框架;所谓儒表,则是指君主专制以儒家思想作为意识形态基础。法家设计的正式制度框架与儒家意识形态相耦合,便构成了君主专制"儒表法里"的制度体系。这一制度体系在中国传统时期表现出极强的"路径依赖"特征,只是到了近代才为其他模式的政治制度体系所取代。  相似文献   

10.
近代法国,政体形式频繁更迭,经历了长期的反复与演变。它即不像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中一度建立共和制被君主立宪制取而代之后,再也没有反复;也不像美国那样,在独立战争之后建立了总统共和制就稳定下来。法国自1789年大革命推翻了长达一千多年的君主专制之后,政体一直不稳固  相似文献   

11.
西欧近代工业产生于最早由君主专制向贵族政体成功转型的英国。此后,荷兰、法国及德意志普鲁士等国在实现了权力由“一个人”向“几个人”转移后,亦掀起了工业革命的浪潮。相反,没有实现贵族政治的国家在当时很难开启近代工业化的帷幕。这一历史现象,说明西欧贵族政体的建立对于近代工业发生所起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英国现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诺曼王朝征服英国后的第40位君主。英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是君主立宪制,这一体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不合乎逻辑的现象。伊丽莎白二世居于体制的顶峰。”就理论意义而言,她是一切“权力的源泉”,但实际上,伊丽莎白二世只是个“政治花瓶”,没有什么真正的权力。英国也曾经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国家,国王掌握着军政大权,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那么,英国的君主专制政体是如何演变成君主立宪政体的呢?读了郝承敦先生的力作《白金汉宫300年内幕》(以下简称《内幕》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出…  相似文献   

13.
由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讨论及东方专制主义论的传播,认为周代国家的政体是君主专制制度的意见,在我国史学界中占据着优势地位。但是,我接触有关周代历史的资料,觉得这种意见与周代的历史实际有很大的差距。我认为周代有天子和国君,却不存在君主专制制度。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说明我的这一看法。  相似文献   

14.
<正> 君主专制政体体现的是一种世袭的寡头独裁政治,在中国曾有几千年的历史,截止到本世纪初仍被认为是唯一合理的政体。这种政治和政体绵延数千年而长盛不衰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其背后有一个雄厚、庞大的理论体系作支撑却是显而易见的。正是因为这种理论体系对其“合理性”的论证长期以来十分深入人心,富于欺骗性,它才能生命力如此强大。这种理论体系,作为封建官方政治哲学,其理论渊源主要是先秦儒法两家的政治思想。法家强调统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封建社会,民本思想与古代专制主义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重民也好,纳谏也好,都必须服从于君主专制的需要,都必须维护君主专制,而不是以冲击君主专制为前提。虽然民本与君主专制并非是和谐一致的,但几乎所有的民本思想家都是王权的崇拜者,推崇等级制,这就决定了民本思想不可能对君王进行有效的制约,民本是虚幻的,君本则是实在的。民本思想有其积极作用,也有其历史局限性和消极影响,它主要是伦理模式而非政体模式。民本与社会主义民主有本质区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须注重制度建设。处理好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渤海国的主体民族是靺鞨族,渤海国仿唐制,建立了君主专制政体。受中原地区先进文化的影响,渤海国的社会经济有了发展,农业、手工业、畜牧业、渔猎业、商业都很发达。  相似文献   

17.
以元狩五年汲黯调离朝廷为时间界线,对汉武帝和他的时代进行分期评价,论证了前期的上升性、开明性和后期的下降性、严酷性,进而对中国历史上封建地主阶级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体的盛衰变化规律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专题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第16页说:“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郡、县两级,后来在郡之上又设置了州。”表述很简短,容易使人产生歧义,以为州一开始是就是地方行政区划。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上古时代,王权是从原始宗教的权力中产生和发展的。进入早期国家阶段后,王权与原始宗教权力相融合,形成了以政教合一为特点的国家政体。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原始宗教权力开始衰落,逐渐成为王权的附庸。这为此后2000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食客在春秋战国的政治、外交上有过重要影响,到秦汉时,随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食客由政治向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转型,食客文学集团孕育产生。以吕不韦文学集团、梁王文学集团、刘安文学集团最负盛名。食客文学集团成为中国古代文学集团的滥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