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老舍 《同学少年》2013,(4):38-39
写文章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仅就我个人的经验作点报告,这不是一定的不变法则,只是提供一些参考而已。不论是写一百个字,两千个字,或是五十万字的一篇文章,都是一个样子,全想过了再写。在我们小的时候写文章,老师在黑板上出个题目,不管是爱国论也好,是清明  相似文献   

2.
二十多年前,我在云南当知青。除了穿着比较干净、皮肤比较白皙之外,当地人怎么看待我们,是个很费猜的问题。我觉得,他们以为我们都是台面上的人,必须用台面上的语言和我们交谈——最起码在我们刚去时,他们是这样想的。这当然是一个误会,但并不讨厌。还有个讨厌的误会是:他们以为我们很有钱,在集市上死命地朝我们要高价,以致我们买点东西,总要比当地人多花一两倍的钱。后来我们就用一种独特的方法买东西:不还价,甩下一叠毛票让你慢慢数,同时把货物抱走。等你数清了毛票,连人带货都找不到。起初我们给的是公道价,后来有人就越给越少,  相似文献   

3.
清晨(节选)     
圣加夫列尔(村庄名)从浓雾中冒了出来,为晨露润湿。夜里,云雾要寻找人的热气,就在村子上头过了一宿。现在,太阳快要出来了,这浓雾便慢慢地爬起身,卷起它的床单来,在屋顶上留  相似文献   

4.
杨绛 《中文自修》2012,(3):12-13
"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对于钱钟书夫妇而言,淳朴而单纯的生活态度,亦如他们对文学的追求——简单而  相似文献   

5.
林语堂 《同学少年》2008,(12):39-39
公冶长懂鸟语,这不是不可能,只是常人不大理会而已。语言发源于诗歌,先有感叹吟唱,然后有文字语言。这是语言学上的Sing-Song Theory。世界文学史,都是先有诗歌,才有散文,所谓"诗亡然后春秋(散文)作。"本来是应当如此的。所谓语言,只是传达意思的方法。蜜蜂觅到好花盛开处,回来巢中向他蜂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我很幽默,不敢当。我不懂什么是幽默。假如一定问我,我只能说我觉得自己可笑,别人也可笑;我不比别人高,别人也不比我高。谁都有缺欠,谁都有可笑的地方。我跟谁都说得来,可是他得愿意跟我说;他一定说他是圣人,叫我三跪九叩报门而进,我没这个瘾。我不教训别人,也不听别人的教训。幽默,据我这么想,不是嬉皮笑脸,死不要鼻子。也不是怎股子劲儿,我成了个写家。我的朋友德成粮店的写账先生也是写家,我跟他同等,并且管他叫二哥。既是个写家,当然得写了。"风格即人"——还是"风格即驴"?  相似文献   

7.
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  相似文献   

8.
窃以少年老成,中国称人之语也;年长而勿衰(Keep young while growing old),英、美人相勖之辞也。此亦东西民族涉想不同、现象趋异之一端欤?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  相似文献   

9.
田征 《陕西教育》2007,(4):20-37
在“教育教学梯次式动态目标管理评价”实施过程中,田征就老师们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作过数次面对面的解答,也和老师在多种场合举行过探讨。本刊特从这些谈话中辑录出一部分,以便读者能更清楚地了解“教育教学梯次式动态目标管理评价”的实质和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10.
11.
迟子建 《中文自修》2023,(10):22-24
<正>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掌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得做课间操,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虽然说有的时候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却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盼咐。他们理直气壮呵斥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都几点了,还不起床!”要么就是:  相似文献   

12.
同学们在学习排列组合时遇到的困难,不在于对概念的理解,不在于对公式的记忆和掌握,而在于如何分析问题。不少同学说:“排列组合的问题太灵活,不知如何下手。”因此,如何掌握排列组合问题的规律,抓住解题的钥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下是根据我个人的体会,写出一些初步意见,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我对于散文这一种文体确实有所偏爱。我在《朗润集·自序》里曾经谈到过这个问题,到现在我仍然保留原来的意见。中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散文国家,历史长,人才多,数量大,成就高,这是任何国家都无法相比的。之所以有这种情况,可能与中国的语言有关。中国汉语有其特别优越之处。表现手段最简短,而包含的内容最丰富。用现在的名词来说就是,使用的劳动量最小,而传递的信息量最大。此外,在声调方面,在遣词造句方面,也有一些特点,最宜于抒情、叙事。有时候可能有点蒙眬,但是蒙眬也自有蒙眬之美。诗无达诂,写抒情的东西,说得太透,反而会产生浅显之感。  相似文献   

14.
许多年后有一股寒风从我自以为火热温暖的从未被寒冷浸入的内心深处阵阵袭来时,我才发现穿再厚的棉衣也没用了。生命本身有一个冬天,它已经来临。雪落在那些年雪落过的地方,我已经不注意它们了。比落雪更重要的事情开始降临到生活中。三十岁的我,似乎对这个冬天的来临漠不关心,却又好像  相似文献   

15.
师欣 《高中生之友》2008,(Z4):34-35
在国家图书馆(以下简称国图)读者留言簿里看到这样一段话:"每当我填写履历表时,我就想应该填一下自己曾是哪些图书馆的读者。因为图书馆对我学业长进的作用似乎不低于学校.所  相似文献   

16.
陆俭明 《现代语文》2006,(6):111-111
一、对外汉语教学在21世纪的地位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世界逐步进入信息时代,进入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时代,整个语言科学在21世纪的地位越来越高,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一般称为"对外汉语教学"),也迎来了大好的春天.这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看出:  相似文献   

17.
2200多年以前,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他为了夸耀自己,在他游过的名山胜地,总要叫人在石头上刻一篇颂扬自己的文字。他以为石头是永远不会烂的,他的丰功伟绩可以永远让后人知道。但是到现在,这些石碑只剩下了山东琅玡山保存的断片,断片上的字迹也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原来石头也会慢  相似文献   

18.
1996年,一家杂志作了一项题为“对你一生影响最大的一本书”的调查,结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列榜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一位英雄,他在前线阵地上出生入死,受伤后回到后方,参加了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由于受伤和屡患重病,保尔的健康每况愈下,最后双目失明,并完全瘫痪。在难以忍受的折磨下,保尔以坚定的信念和超人的力量战胜自己,重新开始了“工作”——写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自传,然而其中很多情节取材于他自身的经历。他和保尔一样,参过军,打过仗,后来也是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他用了整整三年时间,靠口述,由亲友笔录,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创作了这部不朽的著作。小说问世60多年来,世界各国用各种语言重印重版了无数次,保尔·柯察金成了一位超越时空的英雄。保尔那段著名的格言,成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人生座右铭。这里所选的,是保尔与过去的恋人冬妮娅重逢时的一段描写,生活使两个年轻人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曾经热恋过的情人最后成了陌生的路人。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注重个性化阅读的目标,在现实的语文教学情境中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一些教师的探索在许多情况下被冠以"过度解读"的帽子而受到了批评,个性阅读、独立阅读的空间受到了挤压。以《雷雨(节选)》课堂教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为例,通过对梅侍萍性格的合理性推断分析,阐释生活的复杂与人性的复杂,对固有的人物形象判断提出了挑战,从而说明在阅读教学中应对师生阅读探索给以宽容对待,让阅读发现和独立阅读尽可能地拥有存在空间。  相似文献   

20.
林达 《高中生之友》2012,(20):20-21
要下笔谈美国,确实非常犹豫。我记得看到过一个旅美人士写的感想,他说,刚到美国的时候,好像有一肚子可写的,体会特多,可是待的时间越长,越觉得"参不透",反而不知如何下笔。因为一深入进去,你就会看到,不论是正面还是反面,美国的真实,都比观光两个月的旅客眼中的美国,要复杂得多。犹豫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中国和美国,是两个背景非常不同的国家,相互之间的误解和隔阂实际上非常深。到了美国以后我们才发现,美国人是多么的不了解中国,尤其是普通美国民众,他们想了解中国的热情,远远比不上中国民众对于美国的好奇心。但是,同时我们也发现,包括我们在内的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家里,感觉自己已经通过"全方位"的信息渠道了解了美国,大致对美国应该有了八九不离十的概念了。跑来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