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辅导员》2011,(13):21-21
【闲言碎语】桃李常被比喻为拥有真才实学的人.比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被比喻为美人.如“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但元好问笔下的桃李却是一个“反面教材”.她们不知道珍惜自己的芳心.在春风中恣意争艳.虽有容貌.但失于轻佻.不够端庄。这样的“反弹琵琶”.令人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2.
<正>"桃李"原本就是指桃和李。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华如桃李"的诗句,因此,后世用桃李来形容貌美,也喻人青春年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李虽不会说话,但是凭着花和果实,自然能吸引人们在树下走出一条小道。比喻只要真诚、忠实,就会感动人,为人所景仰。《韩诗外传》中曾说:"夫春树桃李者,夏得阴其下,秋  相似文献   

3.
桃李 桃树、李树的果实。典出《韩诗外传》:“凡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其实;春树蒺藜,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后以“桃李”比喻所培养的学生和所举荐的人才,如“桃李满天下”。  相似文献   

4.
桃李满天下     
[释义]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在春秋时期,魏国有一位大臣叫子质。他知识渊博,但因为得罪了魏文侯,就跑到北方一个老朋友家里躲避。这位朋友的家境  相似文献   

5.
比喻修辞手法是《围城》语言精妙的表现,但与饮食相关的比喻修辞手法却为研究者所忽略。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多次使用与饮食相关的比喻,例如以进食中的"动物"和"肉"、"酒"、"水果"、"米面"、"油盐酱醋糖"等调料等为喻体。频繁使用的饮食性比喻诠释了钱钟书先生"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根本"之美学观点,亦是对中国文化重视饮食等感官享受之特征的投射。  相似文献   

6.
比喻就是我们常说的"打比方"。好的比喻可使文章的语言生动鲜明,使事物的特征形象具体,让人回味无穷,进而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一、比喻要贴切。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二者之间又具有某种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7.
英国17世纪玄学派诗运用一种被人认为是他们特有的"玄学派"比喻手法,即"玄学巧思比喻"。艾略特将他们的这种超常夸张的原理发展成为"远距取譬"的原则。西方现代派追求一种"形而上学"的比喻,又将其发展成为"抽象取譬"的原则。要想解构此类比喻,一定要从它的表层比喻中找到它所指向的"抽象观念",再将其多层表层比喻串联起来,就能形成一个联想整体。  相似文献   

8.
"望梅止渴"和"画饼充饥"是将前者解释为"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将后者解释为"比喻有虚名无实惠,或以空想来自我安慰"。但它们在实际运用中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9.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出自《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比喻某种恶势力虽被推翻,但支持它的力量还末除尽,需要警惕。或比喻富裕人家虽一时衰败,但因底子厚,依傍多,也不至于立刻破产。古董商人冷子兴和革职小官贾雨村原来就很熟识,几年后他们在南京一个酒店相遇,  相似文献   

10.
类比推理与比喻推理在概念、推理模式、特征以及作用等方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类比推理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常用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它要求两个(类)事物有一系列相同之处,已知属性与推出属性的相关程度越高,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就会越强;而比喻推理建立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之上,常用于论述道理,比喻推理中比喻和被比喻的事物只要存在相似关系即可,相似属性的建立越恰当精准,推理越"有说服力"。但类比推理和比喻推理都是对两个(类)不同事物进行比较,要求事物间相似处越多越好,并且力求产生较强推理效果的推理。  相似文献   

11.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李树不说话,但由于花朵和果实吸引人,人们争着前来赏花摘果,使得树下自然成了一条路。比喻人有高尚的人格,必然会有极大的感召力。班主任对班集体的形成、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如果班主任能在学生中享有极大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12.
比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好的比喻可以使文章的语言生动鲜明,使事物的特征形象具体,让人回味无穷,进而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1.比喻要贴切。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不同的两种事物,二者之间又具有某种相似之处。如:"这是一个男孩子,头发有两寸来长,乱蓬蓬的,活像一个喜鹊窝;浓  相似文献   

13.
正比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好的比喻可以使文章的语言生动鲜明,使事物的特征形象具体,让人回味无穷,进而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1.比喻要贴切。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不同的两种事物,二者之间又具有某种相似之处。如:"这是一个男孩子,头发有两寸来长,乱蓬蓬的,活像一个喜鹊窝;浓  相似文献   

14.
比喻是<诗经>采用的主要修辞手法之一,它的运用增强了<诗经>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感染力.而现在研究<诗经>比喻的人常常把<诗经>采用的其他修辞手法归纳为比喻,这是不妥当的.比喻是发展变化的,<诗经>中非用比喻的情况,经过发展变化可能会具有比喻意义,但不能把这种发展变化后具有的比喻用法简单地归纳为<诗经>用比喻的情况.现以<诗经·周南·桃夭>"灼灼其华"为例,阐述<诗经>中的非比喻用法.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大浪街道高峰学校桃李文学社成立于2001年10月,至今已有11年的历史了。11年的发展已让桃李文学社日趋成熟,多年来取得了许多让人欣喜的成绩,2003年,桃李文学社荣获深圳市"十佳文学社"称号,是获奖学校中唯一一个小学社团;2005年,首届全国校园文学社论坛在深圳举行,桃李文学社应邀参加了"深圳市中学生文联成果  相似文献   

16.
于珍 《中国教师》2009,(7):29-30
<正>"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比喻在我国家喻户晓,不仅为普通大众共识,而且也为官方所认可,经常被用于领导人的讲话和报告之中。最近,学界对这个比喻的合理性提出质疑,认为教师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尝试用"三个平面"、"小句中枢说""篇章语言学"等语法学理论及相关研究方法考察、分析修辞学中的比喻辞格,归纳、概括比喻各要素的"条理"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从认知或语义上说,比喻的各要素都是不可缺少的,但在句法表现上,除了喻体,其它三者均可隐可现。就构成材料看,本体和喻体趋向一致;就句法功能看,二者常常成对出现。就语法性质而言,喻词有动词、助词,有的正在介词化中。另外,本文还对比喻进行了另类划分,如根据本体和喻体的性质或者说构成材料,把比喻分为"物喻"和"事喻";根据喻词的使用和隐现,把比喻分为全喻词比喻、准喻词比喻和零喻词比喻等。  相似文献   

18.
正用"烧饭"过程中的"频频掀盖"来比喻"月考",有些滑稽,但也不失形象。其神似的关键在,把教育视为一种产品的制造,把定期观测生产进度作为管理的基本手段。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一路被追逼,也许分数还真被逼着提高了,但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得失到底孰少孰多!  相似文献   

19.
洞穴比喻是柏拉图哲学中能从政治事物的理解延伸至真理学说的重要比喻。它对于理解整个西方古典政治哲学的追求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虽然海德格尔表面上对政治和伦理维度有所拒斥,但他的"洞穴比喻"解读打开了理解政治事物与哲学真理关系的新视野。海德格尔的"存在真理"观提供出一种对话理性的模式,为抵抗后现代主义洪流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正>古典诗歌中"反"手法的运用,使诗歌别具魅力。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反比喻比喻靠抓住两种不同性质事物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喻体为生动、浅显、具体、简洁之物,以达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之效。但古典诗歌中常用抽象的事物作喻体,来描摹具体形象。例如秦观的《浣溪沙》中有:"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诗人以无形无态的"梦"来比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