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参加自主招生方式进入高校的"自主型"学生,和千军万马挤过高考独木桥的学生有何不同?最早"试水"自主选拔录取的高校之一——武汉大学,推出全国高校首个自主招生学生素质报告,回顾该校5年来的自主招生之路。报告显示,通过自主选拔进入高校的学生优点明显。  相似文献   

2.
据2008年11月10日的《新闻晨报》报道,随着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自主招生方案的陆续出台,高校“生源大战”即将打响,一些高校将陆续突破教育部“高校自主招生比例不得超过5%”规定的限制,适当扩大自主选拔考生的录取人数。  相似文献   

3.
解读高校自主招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招生改革应分"普招"和"特招"两个层面来展开。自主招生属于"特招"范畴。自主招生特别是面向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而不是为成绩最好的学生而设的。它是"普招"的一种必要的补偿,在当前尤其应该是高校招生改革的重点,但不能期望把自主招生搞成高校招生的主流形式。  相似文献   

4.
考试资讯     
2008年硕士生招生34所高校已自主确定复试分数线复试工作陆续展开2008年全国硕士生招生34所高校已自主确定复试分数线,教育部已统一公布,广大考生可通过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n/或http://yz.chsi.com.cn)查询和浏览。高等学校自主确定复试分数线是研究生招生制度改  相似文献   

5.
在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走过十个年头的时候,从教育跟踪的视角对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进行思考,以此来评价和反馈自主招生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高校自主招生中实施教育跟踪可以分为自主招生前的发现跟踪、学生入校后的培养跟踪和人才毕业后的质量跟踪等三个阶段,具有多重的意义。在高校自主招生中实施教育跟踪,应选择"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的实施组织机构,运用多种制度结合的教育跟踪机制,确保信息技术与经费投入等。  相似文献   

6.
周惠娜 《地理教育》2012,(Z1):65-67
目前,各学校"深化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招生方案不断出台。全国自主招生学校数目不断增加,而且各学校自主招生规模比例也在增加。值得注意的是,以考查学生综合素质为背景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所命试题在加大对传统的"大科"、"强科"、"主流学科"等的关注度之外,也日益强化了对许多"边缘"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地理作为承担"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学科在近年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中越来越显得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校招生》2006,(12):19-19
2007年,各校自主招生的大幕已经展开,其中标志之一就是各所大学的自主招生政策纷纷出台.这些大学究竟想招什么样的考生,以及报名、选拔、录取如何安排,这些"细节",可能就是事关每位考生可能成功的关键点.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载一些高校2007年自主招生政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如今,高校选拔人才的途径多样化,自主招生和保送生招生工作就是其中的两条途径. 进入11月,高校的自主招生和保送生工作将陆续拉开帷幕.在新的招生政策未出台前,我们不妨先了解这两种特殊招生考试的面容.  相似文献   

9.
论高校自主招生的选择必然与价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全国统一的高考制度无疑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不同程度地制约了人的个性全面、自由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自主招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几年来部分高校的实践,自主招生中又存在着招生计划、公平、高校类别范围等问题.因此,必须坚持科学性栽和公平性的原则,强化监督,建立"双向选择"机制,改进自主招生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保证自主招生制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春节过后,各大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又拉开了新一轮序幕。2月15日,复旦千分考最先开考,之后是省属自招试点报名递材料,接着便是联盟外部分高校开考,最后一轮冲击波便是华约、北约、卓越三大联盟于3月1日同日开考。随着自主招生近年来的逐渐升温,如今,在众多家长的心目中,自主招生已经成为孩子挤过高考"独木桥"时的"绿色通道"。也因此,考生及其家长们更加关注高校自主招生是否公平、自主招生到底要招什么样的学生等问题。2014年自主招生考试趋势如何?  相似文献   

11.
《教育》2008,(5)
在赞誉与非议中,自主招生走过了五个年头。在前行的路上,国家、学校、学生在自主招生这个舞台上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各取所需。当"抢校"、"择优"方兴未艾时,2008年自主招生的高校由最初的22所扩大到68所又引起了热议,改革和探索的力度进一步加大。自主招生既关系到国家人才的培养,也关系到高校的竞争力,同时更与无数普通学子及其家庭的命运紧密相连。自主招生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在自主招生中是高校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还是众多学子自己"扼住命运的咽喉"?招生大事,谁主沉浮?本期关注,将带你走进自主招生的战场,领略一方独特的风景。  相似文献   

12.
自主招生要走出新路,不只是需要"联盟",更需要立足教育规律之上的合作。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允许部分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以选拔那些不容易在高考中被发现的有特殊才能的学生。2010年全国共有80所高校具有自主招生资格。起初,各高校通常是"单兵作战",根据本  相似文献   

13.
《学子》2009,(12):10-13
日前,全国76所自主招生的院校已陆续开始在黑龙江省重点高中招生。针对各高校在我省高中自主选拔生源,省内重点高中普遍采取按成绩排名和综合素质情况进行推荐的方式。据悉,教育部规定,生源质量好的高校自主招生比例将不再设定5%的上限,2010年,国内部分高校自主招生比例将大幅提高。本期,我们邀请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招生就业处的慕永国处长,为同学们解答自主招生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探索自主招生制度改革12年以来,一直纠结于考试,被"唯分数论"绑架,自主招生"联考"成为考试的主流模式,自主招生因考试而不断被诟病,最终迎来一系列的限考令。就高校深化自主招生改革,建议从五个方面着力:其一,认真总结经验,尝试迈出新的步伐;其二,以人为本,摆脱"唯分数论"惯性的牵绊;其三,瞄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目标,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四,放宽视野,尝试学习借鉴世界著名高校的经验;其五,与时俱进,充分考虑我们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形势。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高校自主招生的现状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高考作为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它和社会经济、国之命运关系则更为紧密,它无疑是整个社会的润滑剂。由于清楚地认识到高考制度"一考定终身"、以一次考试成绩来评价并淘汰学生的弊端,教育部门陆续推出高校自主招生、高中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等措施弥补缺陷,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校招生》2005,(1):19-20
自主招生,是近几年来考生关注的焦点之一,并且经过几年的实践,已取得了初步成绩。目前,2005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已经展开,本刊将从本期起,陆续刊发自主招生试点院校今年的自主招生方案。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是改变高考"一考定终身"的一次"突破",也是扩大高校自主权,鼓励高校发展特色化大学的积极探索。然而,随着自主招生的产生和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高考自主招生公平性的"质疑"。导致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公平缺失的成因有权利破坏公平、经济制约公平、漏洞影响公平、感情破坏公平。为此,要使高校自主招生权力法治化,加强国家政策调整和宏观指导解决区域经济限制,建立自主招生合法程序以及自主招生试点院校应自觉树立社会公共责任的意识。  相似文献   

18.
赵锋 《上海教育》2008,(9):26-27
近期,16所依法进行自主招生的高职高专院校陆续向考生发放了录取通知书,一万多人的招生计划也顺利完成,接下来这些提前录取的学生就要提前进高校接受入校教育了。与2005年首批3所高职院校试点自主招生改革时招收855人相比,短短四年,就在试点院校和招生数量上实现了大幅攀升,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向多样化和高素质发展,使高校招生的职能从过去单纯的选拔人才发展到人才选拔、培养和选备上来。而现有的高校招生制度主体是统一考试、按分录取,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不相适应。近年来我国高校招生进行了自主招生试点、中学校长推荐、多校联考方式等多种模式的有益探索。笔者提出高校招生采取"开放两端、多次考试"模式,以多次考试,自主招生和注册入学等方式进行高校招生改革,逐步实现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高校自主招生的现状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高考作为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它和社会经济、国之命运关系则更为紧密,它无疑是整个社会的润滑剂。由于清楚地认识到高考制度一考定终身、以一次考试成绩来评价并淘汰学生的弊端,教育部门陆续推出高校自主招生、高中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等措施弥补缺陷,高考改革开始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