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界对孙髯及《大观楼长联》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系统性、整体性研究方面有待深入和推进,主要问题有:对孙髯的诗文及其它作品缺少整体观照,对孙髯在清代中期联学场域及云南文学中的影响、地位与作用需要澄清;对孙髯进退失措的心态、布衣终老的生命历程与清代中期的文化政策、士林风气、世风流俗的影响和浸染研究不足;对《大观楼长联》与清代中期联学发展的互动研究不足;对《大观楼长联》文化价值的开发和利用研究不足。对孙髯及其《大观楼长联》的研究进行述评与展望,希望有助于推动孙髯的个体研究,进而达成对清代中期云南诗坛、联坛场域的深度认知,开辟出一条研究清代中期云南社会变迁、士风流变的新路。  相似文献   

2.
清代昆明大观楼长联 ,名扬四海 ,第一个明确夸赞评价长联的 ,是从云南思茅地区无量山下走出来 ,在省外担任巡抚、工部左侍郎的清官景东人程含章。他评价“孙髯翁大观楼长联 ,才雄气猛 ,为海内第一杰作”。评联后 ,他又从艺术上考虑去修改长联 ,未获成功。以往联坛中人对他 ,忘评联之功而责改联之过 ,是不太公平的  相似文献   

3.
孙髯翁所撰大观楼长联具有极其丰富的美学意蕴,集中体现了对联艺术的六个美学范畴的十八个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4.
提起长联,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昆明大观楼上孙髯的一副名联,如瀑布高悬,江河直泻,洋洋洒洒,气良非凡。本文仅就长联之“长”,进行探讨。长联一词,可能最早出现在《红楼梦》中。该书第五十三回说: ……上面悬一匾,写着是“贾氏宗祠”四个字,旁书“特晋爵太傅前翰林掌院事王希献书”,两旁  相似文献   

5.
《教师博览》1994年第10期刊载的《天下第一长联》说:饮誉海内外的‘天下第一号长联’在昆明西郊约五里外的滇池畔的大观楼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观楼长联。该联长180字,确是一副长联。但现在把它说成“天下第一号长联”就不对了。  相似文献   

6.
脍炙人口的云南昆明大观楼长联,在中国楹联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它被称为“天下第一”,有字数多、文辞美的含义,恐怕主要是因为它出现得早。孙髯写长联为清康熙年间的事,比他还晚的曹雪芹那时还把十一、二言的联叫做“长联”,可孙氏却早已洋洋洒洒制成九十言(一百八十字)的巨幅,实属破天荒。此后,大观楼长联也成了研究者离不开的话题,以致有专著行世。  相似文献   

7.
《闻一多诗歌艺术研究》是卢惠余十年来对闻一多诗歌的艺术价值进行的研究成果。作者自1999年开始研究闻一多,整整10年中,主要研究了闻一多②诗歌艺术风格之间的关系及其诗歌与其它先驱诗歌风格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经使僻处我国北方荒漠的蒙古人一时成为震撼世界的力量。至今悬挂在昆明大观楼前孙髯翁长联中说“元跨革囊”,就是这种所谓“伟烈丰功”之一。对蒙古平云南这段历史的研究和公正评价,还不能说已经完结,相反应当说仅仅是开始。  相似文献   

9.
昆明大观楼长联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它主要的艺术成就有五个方面:规模宏大,开创了楹联史上长篇巨制的先河;结构精巧,为后世长联的创作提供了借鉴;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语言含蓄优美,凝练生动;个性鲜明,思想深邃;意境开阔,大气磅礴.  相似文献   

10.
大观楼长联     
对联可长可短,短的五七字,长的数十字都有。长联中最出名的当推昆明滇池大观楼那一副。此联共180字,是曾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的。(不过,若以字数来说。则后来已有比大观楼长联更长的长联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诗歌,都有其固定的格律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的对联,有没有其一定的格律形式呢?文章以昆明大观楼长联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并对许多长联,作了比照探讨,由观察马走路而得出对联在声律上的一个格律,姑名之曰“马蹄律”。  相似文献   

12.
《灌县青城山联》是继《昆明大观楼联》后的长联佳作之一。这副对联乃四川通江李善济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所作。体制宏大,正气磅礴,文彩丰溢,如同一篇优美的长赋。 青城山,在四川灌县西南三十里处。背靠岷山雪岭,面对川西平原,为我国道教发祥地之一。三十六  相似文献   

13.
语文地图     
链接高考 阅读孙髯的昆明大观楼联,然后回答问题。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阅无边。看东骧神骏,西募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土,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相似文献   

14.
大观楼长联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除了具备对联的基本要素之外,在语言的运用上也独具特色.文章首先剖析了大观楼长联语言特色,其次解读了长联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登高寄兴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传统,因此而作的诗人词曲数不胜数,许多作品至今仍撼动人心,广为传诵。这里,我再向读者介绍在这块园地里诞生的另一枝奇葩——享有“天下第一联”盛誉的昆明大观楼长联。  相似文献   

16.
"迷惘的一代"的重要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T.S.艾略特是欧美现代派最有影响的著名诗人。他的代表作《荒原》开启了英语诗歌发展的新方向,被誉为"西方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而中国"新月派"前期的重要作家闻一多是深受艾略特影响的著名现代爱国诗人,他的代表作《死水》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名篇。在对两位诗人的生年及作品进行了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荒原》与《死水》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及艺术观进行了分析对比,并对其不足之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1999年,弥勒县“两基”工作通过了省政府的验收和国家教育部的认定,弥勒人世代梦寐以求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2000年,弥勒“两基”工作又以优异成绩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这一殊荣来之不易,它倾注着弥勒各族人民的智慧、汗水、心血。   一   “弥勒”,从字面上解释就是佛。为此,人们称她为佛城。   弥勒地灵人杰。这块佛地养育了伟大的数学家、教育家熊庆来先生;大观楼长联的作者孙髯翁选择了这块佛地作为归宿;“阿细跳月”的发源地也出自这块佛地。   改革开放以来,弥勒人为红河州、为云南省创出了两个品牌:红河…  相似文献   

18.
闻一多的第一部诗歌集《红烛》,全部内容意蕴凝结而成“红烛”精神,具有鲜明的个性风格和时代特色,以自由体式抒写闻一多浪漫主义的情怀,艺术上最大的特征:想象奇特,感情丰富,章节和谐,辞采华美,意象鲜明,正体现了闻一多早期的诗歌艺术观,即具备“幻象,感情,音节,绘藻”这四种诗歌原素,特别是诗歌意象的营造和抒情方式的选择,表现了闻一多当时的化情感特征和个性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9.
《燕歌行》作为被历代名家、大家多所共同吟咏的乐府古题,其题材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发展演变历程,具体地昭示着中古诗歌在思想、艺术及风格上不断发展演进的足迹,并一步步走向盛唐巅峰的脉络。本文在梳理其题材及艺术发展线索的同时,对魏晋南北朝及唐代不同作者的《燕歌行》诗歌进行了具体深入的分析,对它们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及贡献作了客观中肯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闻一多的抒情诗是中国现代诗史上的瑰宝,不仅是因为它思想内容的深广、意识的纯正、情感的纯粹,也是因为其体式多样,语言精致、技巧丰富。闻一多在新诗艺术之美的构成上作了多方面的探索,为中国现代诗歌艺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他创作上的实践与理论上的主张虽有所出入,但相得益彰,只是从理论上论述闻一多的诗歌艺术观念与追求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