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断想     
如果人不是上帝造的,那么上帝就是人造的。  相似文献   

2.
3.
新闻断想     
一新闻的定义,纵有多种解释,但窥其内核,我以为藏于中心部位的则是一个“新”字。这“新”,不全是由事物发生时间的接近性决定的,有的却是属于记者发现的时间,仰赖于大的局势的许可。二大凡有思维和分辨能力的动物,对新奇的东西都有一种警觉感。即似是卧床不起的耄耋老人,只要头脑在活动,他总也希望得知窗外大千世界中的新鲜事情。求新是人类的一大本能。知此,就懂得了新闻的精要。三据说,新闻消息是由电报稿进化来的,“一字千金”,消息要求愈短愈说明问题。而从新闻消息中派生出来的通讯,则以其情节、思想、心态的描写拉长  相似文献   

4.
评职称断想     
一斤斤计较十块八块钱的知识分子,不多。眼下钱不太值钱。但是,研究员对于副研究员,副教授对于讲师,记者对于助理记者……都有一种勾魂摄魄的吸引力。知识分子渴望对自己的能力和贡献的公正评价,对自己的地位和价值的充分肯定。二一大摞红头文件当中,多数规定可谓“铁律”,俗称“硬性标准”,谁也碰不得,谁也碰不动。例如大学本科毕业,从事新闻工作十年以上,才有评“主任记者(编辑)”的起码资格。笔者所在城市的“土政策”又多加十年。除了学历、资历,其它统统是“软性标准”。软碰硬,结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5.
装帧断想     
人的衣装除了御寒、遮羞等需要外,随着文明的发展,一个明显的目的,就是打扮、美化人体。书籍的装帧,目的亦然,除了保护书籍的内页外,主要的目的也在于装扮书的外表,把书的结构和形态设计得和谐、美观,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激发购买的愿望。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傅雷译文集》,共十五卷。译者的名声赫然,贡献巨大,装帧设计者根据诸等因素,采用庄重稳定的灰色为基调,精装封套采用银白色的电化铝做书脊,便显  相似文献   

6.
热点断想     
1图书出版业既是一项文化事业,又是一种工贸企业。作为文化事业,需要通过图书的独特内涵和丰富深刻的把握来实现文化传播的目的;作为工贸企业,则必须通过产品的独特定位和适销对路来实现经济效益,不可替代性是这两方面一致的原则。重复的选题,重复的版本,重复的汇编,重复的某种热点,都是违背这一基本原则的,势必要受到或者是文化的鄙薄,或者是经济规律的惩罚,因而是没出息的,是无所作为的。  相似文献   

7.
编辑断想     
编辑断想●小波如果不自以为是圣人,就必须承认,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要培养自己的辨识能力,或者训练自己的叙述能力,就得像小孩蹒跚学步一样接受启蒙、接受前辈的指导。每个人都是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在匆匆的生活历程中由无知者变为有知者,由蒙昧人变成“过来...  相似文献   

8.
记者节断想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把新闻工作者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新闻工作者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一旦武装新闻工作者,就会转化为推进党的新闻事业的巨大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并非某个先哲灵感一动的产物,而是党的新闻宣传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新闻工作客观规律的深刻揭示。它不可能为我们提供现成的作品,却可以指导我们写出优秀的作品。遵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引的方向前进,我们将大有可为;循着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指引的方向前进,除了谬误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办好…  相似文献   

9.
译制片断想     
在我们这个外语和出国旅游还相当不普及的国度里,译制片是多数国民了解外国文化的重要窗口。那么,它到底带来了什么,又产生什么影响呢? 一、译制片与精神文明 译制片作为文化交流的方式,不是“全盘拿来”。虽然世界是多样的,但人类社会却有着许多共性和相通的东西,国外许多精美的精神产品对我们同样具有吸引力和利用价值。 有相当一部分人士曾经担心,译制片的大量引进会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冲击,甚至华夏文明也会被西方文明所取代。但几十年的事实证明,端午节前后北京的粽子照样卖得特别火,广州的春节花市仍然十分热闹,四…  相似文献   

10.
西湖断想     
华玉玺 《兰台世界》1998,(10):44-45
明媚艳丽的西湖,错落宛然的古迹,再加上美丽玄妙的神话传说,着实令人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11.
12.
案头断想     
倒树盘蔸早春的江南,正是植树造林的好时节。在营区里挖沟栽黄杨树时,碰到一棵砍伐过的大树蔸,大伙正发愁。一位路过的老农说,倒树盘蔸要得法,找准根路再用劲。在老农的启发下,大伙一下子便把个近两尺直径的树盘蔸起出来了。事后,我细细想来,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是相通的。倒树盘蔸对那些写  相似文献   

13.
磁悬浮断想     
老姜 《上海档案》2007,(3):30-30
曾经乘坐过两次磁悬浮,当然都是为了陪伴外地来沪的观光客——在上海这座缺少自然景观的城市里,为远道而来的观光客设计游览线路,据说是一件连市领导都颇感挠头的事。除了兜兜城隍庙、逛逛南京路、赏赏外滩夜景,还能带人家去哪儿?一日游好说,二日三日四日游呢?充其量再加个朱家角,也只够填补半日之浮白,余遐何如?难啊!  相似文献   

14.
驻站断想     
朱安平 《今传媒》2006,(7):49-50
转瞬之间担任驻地记者已近16年,当初拿着批文跑登记、办注册等筹措建站的情景犹在昨日,东颠西簸采访、写稿、传真及至电子信箱发稿等日复一日延续至今,个中甘苦得失真乃“寸心知”矣。所以乐此不疲,实则是热爱所致,唯以自慰的是,做到了尽心竭力。恪守“不辱使命”每到年末,负责  相似文献   

15.
今天,中国媒体把所有惊心动魄的词毫不吝啬地给了信息文明和数字时代。于是,一切与信息和数字有关的物理媒介和化学反应都被一一激活了,也因此催生了一个数字电视。数字电视有线电视数字化被人们言简意赅地称为数字电视,数字电视仿佛天生命运多舛,在经历了数年磕磕绊绊之后,目前,它的前程描述在权威传媒和民间口耳相传之间迸发  相似文献   

16.
旅欧断想     
对于 大多数中 国人来说, 能够跨出 国门,游历异邦还是企不可及的奢望——尽管改革开放已使越来越多的同胞开始将这一梦想化为现实。当我乘坐的飞机从戴高乐机场起飞,巴黎淹没在烟雨迷蒙之中;当我从拱北海关踏入珠海,结束了半个多月的欧洲之行时,我便在心底勾画起半月观感的蓝图。  相似文献   

17.
办报断想     
办报,是一份苦差事.大凡老报人都曾这样感叹:报纸上的新闻是“易碎品”,往往时过境迁,很难留下不朽的篇章;办报、编稿多为他人作嫁衣,长年累月,默默无闻;当办报的“新闻官”,像当家理财的“小媳妇”,整天“精打细算”,走路“如履薄冰”,付出辛劳不说,还常常“两头(上头和下头)受气”,轻则提醒、批评,重则摘去“乌纱”;办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朝朝暮暮连轴转,虽刻意创新、多变,但往往“老调重弹”,要改革不易,要“出新”更难!  相似文献   

18.
办报断想     
性质与功能新闻改革接触到了报纸工作的一个根本关系问题,这就是如何发挥报纸的基本功能来体现党的报纸的根本性质的问题。党的喉舌,政府的喉舌,人民的喉舌,这是党的报纸的根本性质,或曰根本特征。作为喉舌,理应宣传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这不应该成为问题。问题在于如何宣传。  相似文献   

19.
译制片断想     
在我们这个外语和出国旅游还相当不普及的国度里,译制片是多数同民了解外国文化的重要窗口。那么,它到底带来了什么,又产生什么影响呢?  相似文献   

20.
守门员断想     
200l年10月7日,中国足球队以未失一场的战绩提前两轮出线,取得参加世界杯赛资格,举国欢呼。大家在对绿茵场上飞奔跳跃射门得分的健儿们叫好的同时,对于一球没进,甚至没有参与踢球的守门员也报以赞扬和掌声。因为没有出色的守门员,踢进的球再多也难打胜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