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磊同学问:《母亲架设的桥》和《巴黎的桥》两篇文章中“桥”各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两篇文章看起来是写桥,其实都不是写桥。《母亲架设的桥》一文中写桥,是写人记事,以母亲架桥一事为依托,叙述母亲的勤劳和爱子之情,表达出儿子对母亲的深切怀念。这是一座凝聚深厚母爱的桥:它是母亲在劳动时能让“我们兄弟”走过峡谷的安全之桥;这是一座伟大精神的“桥”;是一座性命攸关的桥——由此取得一家一年的口粮;这还是一座伟大毅力的桥;不依赖别人,母亲每年要修十几回。它看得见,感觉得到,但摸不着。“桥”在文中是物,“桥”是母亲勤劳一生的见证,“桥”叫我想念母亲,记住  相似文献   

2.
近日笔者去一些学校调研,发现不少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短视的现象,只知课本文章,只知名著节选,而没有亲近原著,没有较全面地阅读.如语文教材在《诵读欣赏》栏目里安排了《老人与海》的几节文字,一位教师就课本上的语段讲得头头是道,而对名著本身却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3.
孩提时.母亲常领我去峡谷深处,让我坐在一领蓑衣那么大的一块小小的田塍上.自己浸在齐膝的水里插起秧来。这峡谷,背着阴,每天的日照不过三小时光景。在村里,这也是块十分贫瘠的谷地。我家就在这样的山谷口。咎里也有旱地.母亲在那儿种上甘薯、萝卜之类。上那里去.中间有条很深的小溪。  相似文献   

4.
去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初一语文教材删除了鲁迅的作品《风筝》,此消息一出立刻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是否应删减鲁迅文章的争议。一些教材编辑、出版方和受访教师认为鲁迅的作品时代性太强,晦涩难懂,过于深刻和沉重,所以要“去鲁”。笔者认为只要人类存在一天,鲁迅先生的国民性批判就永不会过时。下面结合笔者讲授《记念刘和珍君》这一课的教学实践,说明学生是可以亲近鲁迅的一些经典作品的,并能从中获得不小的收获。  相似文献   

5.
吴天石同志在1962年发表《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训练》的讲话中指出,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训练的途径“是要通过课文来进行的”,在讲到文道结合时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把文章的内容讲透彻,内容讲透,政治思想教育也必然加强了。”教师要把文章的内容讲透彻,就必须对文章内容理解得准确,深透,也就是说要吃透教材。因为工作需要,我常到小学去听课,发现有些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方面所下的功夫还不够。现就《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吃透教材”的问题。《卖火柴的小女孩》是高年级语文教材的传统课文,不少教师常用它作阅读教学公开课教材。但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往往把注意放在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时在火光里见到的“幻景”上。对开头  相似文献   

6.
孩提时,母亲常领我去峡谷深处,让我坐在一领蓑衣那么大的一块小小田塍上,自己浸在齐膝的水田里插起秧来。这峡谷,背着阴,每天的日照不过三小时光景。这在村里,也是块十分贫瘠的谷地。我家就在这样的山谷口。谷里也有旱地。这儿,母亲种上甘薯、萝卜之类。上那里去,中间有条很深的小溪。  相似文献   

7.
吴强 《云南教育》2008,(7):54-54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梅花魂》一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中保留的经典篇目,针对以往部分教师教学这篇课文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日笔者去一些学校调研,发现不少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短视的现象,只知课本文章,只知名著节选,而没有亲近原著,没有较全面地阅读。如语文教材在《诵读欣赏》栏目里安排了《老人与海》的几节文字,一住教师就课本上的语段讲得头头是道,而对名著本身却知之甚少。教师要求学生去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正>《拿来主义》是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重要文章。对于这篇文章的教学,语文老师众说纷纭,分歧较大。现就其中的一些焦点问题,作简单辨析。一、“拿来”的对象是外国文艺还是中国文艺《拿来主义》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就进入高中教材,笔者中学学习这篇文章时,就记得老师讲过:“拿来主义”论述的是如何对待我国传统文化遗产。后来笔者做教师后也这样教学生。直到前不久我校组织同课异构再次教学,经过深入研读、广泛碰撞后才发现,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六·三制语文教材是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教材,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占教材三分之一的文言文篇目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文精当,符合初中生的学习要求。但美中不足的是:在选文的注释及讲解方面(包括人教版与课本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有部分篇目存在着失误及值得商榷之处,现将其一一列出,以求证于大方之家。一、失误之处1.第五册《诗五首·己亥杂诗》145页注⑦中说:“‘己亥杂诗’共350首。”这一注释首先与《教师教学用书》(简称《教》,下同)上的课文说明不符。《教》中的课文说明引龚自珍《与吴虹生书》称…  相似文献   

11.
因为编写小学语文教材和教授《小学语文教学法》,有机会接触了小学语文教学教案,也有机会去小学听了一些课。在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课堂上,我发现了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在此想谈谈个人的看法。1.“i和e的发音区别是牙齿搭牢不搭牢”吗?单韵母的发音在整个韵母发音中...  相似文献   

12.
前一时期,于漪等老师对“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提出异议(见《语文学习》1992年第2期),从学术争鸣的角度来说,是无可非议的;的确,对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的研究,也应该不断深入,有所发展与创新;“言必称叶老”,也不利于语文教育研究的开拓前进.这也符合叶老生前的愿望.但是,对“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这一观点,到底应该如何评价,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笔者根据叶老的一些论述,谈些自己的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9,(A3):27-28
对比人教版语文教材,会发现统编版语文教材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统编版教材在三上就大胆地出现了一篇小古文(第24课《司马光》),而人教版的小古文只在第三学段一共出现了四篇。由于统编版教材首次出现小古文,再加上面世时间不长,所以对统编版小学语文小古文教学的尝试成为很多教师想要"啃一啃"的硬骨头。笔者有幸聆听了徐吉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的教学,本文将循着徐老师小古文教学的思路从古文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策略的实施等方面略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正>所谓面积法,就是利用图形的面积关系研究图形的其它关系的解题方法.教材中在探讨多项式的乘法法则,以及勾股定理的证明等问题中都运用了这一方法,可见面积法是研究数学问题一种重要方法.笔者在教学研究中发现,教材在后续知识《相似形》一章中,未涉及用面积法去研究问题.大家知道,相似形的有关问题与图形的面积就有着内在的联系,在高中数学里也常  相似文献   

15.
现行普通高中人教版教材《生活与哲学》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整本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现行教材在这部分的篇章结构安排上存在一些瑕疵,提出拙见与编者商榷。不妥之一:内容过于浓缩。就矛盾论的地位而言,作为唯物辩证法的本质与核心,其重要性不必赘述;就  相似文献   

16.
进入第二学段,翻阅人教版语文教材,发现《语文园地》"我的发现"中并不像第一学段那样安排一些有关字词的基础内容。第二学段教材中的"我的发现"时常安排有词语的感悟、修辞的学习以及一些语法相关的知识。每次教学完一个单元,进入《语文园地》的学习,笔者总会在教学"我的发现"时惊奇地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语文教材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凭借,笔者在备课时解读语文教材的过程中发现,我们的一些课文中蕴含着为师之道,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细细咀嚼,便能从中得到莫大的启示.下面,笔者就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相关课文为例,谈一谈课文中所蕴含的一些为师之道.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代替学生思考或代替作者言论。这不是语文教师应扮演的角色,下面笔者谈谈对语文教师应扮演角色的几点认识:1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认可学生对教材理解的差异性,总之,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就是让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与教材交流。教师如何能扮演好桥的角色呢首先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否则就是桥搭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这一点笔者认为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觉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学时不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我们要设计好教材这个诱饵,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但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  相似文献   

19.
教师只有钻研好教材,上课时才能居高临下,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可是,目前一些老师往往是:抄袭教参花时多,钻研教材却花时少;钻研“教法”花时多,考虑学生“学法”却花时少。这两种情况的存在,导致一堂课的教学效益不高。分析其原因之一,是这部分老师还不甚明了应怎样去钻研一篇语文教材,和怎样才算钻研好一篇语文教材。为此,笔者对钻研语文教材提出“四点”、“二路”、“一法”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教学是几年义务教育母语教学全过程的一个阶段,从小学语文教学到初中语文教学“应该统筹规划,有计划一步紧一步地往前走”,这就不能不解决初中与小学语文教材的衔接问题,正如张志公先生指出的,“‘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情况是不许可的。”就我们看到的几套初中语文教材,不能说没注意衔接,但还不够理想,表现在:门)有不必要的重复。如小学《语文》上有《落花生})《我的“自白”书》,初中《语文》也收录了这两篇诗文,尽管不再是精读课文,但就学生学习心理来说,不会引起兴趣。门)同一训练点,。在初中提高层面上缺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