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羊皮鼓舞是广泛流传于甘肃天水一带、以羊皮鼓为基本道具的一种民间舞蹈,较纯粹地保留了原有的舞蹈形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开展这一文化现象的研究对于深入把握民间舞蹈与地方文化的关系,进而解读当地文化,保护优秀文化遗存、推进地方文化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南涧彝族“跳菜”,又名“抬菜舞”或“捧盘舞”,彝语称之为“吾多哈”.它通常由引菜人和抬菜人合着音乐的节拍,抬着菜跳舞.它是南涧境内无量山、哀牢山一带彝族人宴请宾客时最尊贵的一种礼节性活动,也是一种将饮食、舞蹈和音乐合三为一的礼仪之舞.其道具主要是托盘、大勺和莱碗,动作主要以手托、口衔和头顶为主,而舞者的造型则以“光头”、“羊披”和“大耳环”为亮点.“跳菜”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并不缺乏其教育功能,仍然是“寓教于乐”的一种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3.
“武”与“舞”的结合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民族特色。为吸取武舞结合已有经验,探究其艺术特征,开拓更大发展空间,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现场观摩、录像观察等研究方法,在探讨武术与舞蹈表演相结合的起源及形成过程的基础上,以第二届全国体育院系大学生体育艺术节获奖舞台剧作品《武动巅峰》为例,对武术与舞蹈表演相结合的艺术特征进行了解析。研究发现,“武”与“舞”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有机融合,展现出了鲜明的艺术特色;武术与舞蹈表演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在节目创编、音乐、灯光运用、服装、道具配备等艺术表现手法上都出现了愈加深入的有机融合。认为在继承武术和舞蹈的传统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创新,形成武术表演与舞蹈表演相结合的多元舞台表演,是舞台剧重要的发展方向。建议进一步加强武术表演和舞蹈、杂技、艺术体操等相结合的实践创作和艺术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4.
用理论融通与方法叠加去阐释中国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的身体现象是舞蹈人类学重要的研究方法,更为体育人类学研究身体活动现象存在社会意义具有指引性。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田野考察,运用“体育人类学动作分析法”和“拉班动作分析法”以羌族原生态“莎朗舞”为中介进行身体现象研究,对“莎朗舞”这一文化现象存在的社会意义进行诠释、阐释和还原,以讨论“莎朗舞”影映的羌族原生文化事理。研究认为:羌族原生态“莎朗舞”不仅具有羌族原生生产方式一种记忆投射特质,还具有传承传递人类动作“力效经济”记忆定律;羌族原生态“莎朗舞”不仅具有羌族原生生存环境一种记忆再拾特质,还是挖掘羌族身体在“入身”“身体震颤”“共同情境”下“力效和谐”记忆再拾;羌族原生态“莎朗舞”不仅具有族群记忆多重特质,还具有“路径最短”“影迹合一”动作记忆特质;羌族原生态“莎朗舞”不仅具有羌族多元崇拜再释特质,还能拓宽羌族“个体空间”“自然空间”“社会空间”身心调谐“力效平衡”还原特质。以羌族原生态“莎朗舞”为中介展开“体育人类学动作分析法”与“拉班动作分析法”理论融通和方法叠加阐释“莎朗舞”存在社会意义,对体育人类学和舞蹈人类学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学校美育课程以艺术课程为主体,作为艺术课程的组成部分,舞蹈教育课程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基于学校舞蹈教育实践的课程研究中,舞蹈知识形成三种范式,分别是“学习舞蹈”“从舞中学”和“中间道路”。“学习舞蹈”范式基于表征主义知识观,旨在通过身体训练使学习者在最大程度上映现与表征先在的舞蹈知识。“从舞中学”范式基于生成主义知识观反叛“学习舞蹈”范式,旨在通过舞蹈教育获得超越舞蹈形式、技术、风格的收获。二者在非此即彼的对立中各自陷入困局。为破解这种困局,舞蹈教育知识的完形结构属于一种立足中国语境的“中间道路”。基于从对立走向融合的学理思考,舞蹈教育知识应由舞蹈本体知识和舞蹈衍生知识两大类构成多维度、多层次的完形结构,以致力于通过作为美育的学校舞蹈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6.
雷军蓉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1141-1142,1145
舞龙舞狮是一种集体育、武术、舞蹈、音乐、艺术于一体的体育运动,艺术表现力是舞龙舞狮运动员动作完美的体现,也是运动员表现动作丰富的情感和完成动作质量的体现.目前我国舞龙舞狮运动员还存在较大差距.将从表演意识、身体素质、动作质量和对音乐的理解等方面来探讨舞龙狮运动员艺术表现力的培养,旨在有效提高舞龙狮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从整体上提高该项目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拉班舞谱理论的图形展示法,从京西太平鼓舞的使用道具、舞蹈体态、舞蹈手位、舞蹈步伐、队形变化、音乐鼓点六个方面阐述其“和谐”审美观。京西太平鼓舞所展现的审美形态充分体现出中国哲学思想的“天圆地方”“天人合一”观念,以及儒家的“礼”文化中演化出来的“和”思想,一方面作为艺术形式的哲学范式主导着中国的艺术审美实践,另一方面又寓“和”于舞传承中华文化的核心内涵。  相似文献   

8.
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不仅要掌握良好的舞蹈技巧,同时 也要有丰富的综合艺术修养,而在各种艺术修养中尤以音乐与舞蹈关系更为密切。原因是:从历史上看,舞蹈与音乐几乎同时产生。因为舞蹈艺术是以节奏为基础的,所以每当跳起舞时,音乐伴奏是不可少的。从生理心理学上讲,舞蹈是一种视觉艺术,用动作、手势、面部表情来表达。同时,更需要有声音的帮助来强化通过动作、手势、表情来表达内心情绪。而音乐正是从最本质的方面来积极地帮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学校艺术体育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梳理和逻辑归纳等研究方法,溯源了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的历史形成脉络,认为:我国艺术体育起源于"舞",先后出现有舞体动作、舞蹈样态、舞武式身体训练的多种萌发状态.其中,乐舞能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艺术体育向学校教育领域逐步渗透的最初样式;而我国学校艺术体育形成时的历史现象,主要表现为一种"体操文化兴行"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国舞蹈"圆"这一美学追求的认识,从壮族民间舞蹈思想文化、舞姿、舞具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摸索民间舞蹈与中华艺术审美文化核心哲学思想"圆"文化的联系,为壮族舞蹈文化的全面研究探索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与比较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当今世界女子自由体操成套A分动作结构编排的倾向特征。发现:使用E组以上的“单空翻”或具有0.2分连接价值的“空翻串”为出场,以具有高难度价值的一个或两个“单空翻”和具有“0.1分以上”连接价值的两串“空翻二连接”结合三个或四个“单舞蹈”为中间;并采用D组以上的“单空翻”或“空翻串”为结束,是当今世界女子自由体操成套A分动作结构编排的主要趋向与特征。而提高出场动作难度价值、增加中间空翻动作的连接价值及使用稳定性高的D组空翻或其连接为结束,还是女子自由体操顶尖优秀选手A分动作结构编排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赣南客家采茶舞蹈以其鲜明的舞蹈风格成为客家舞蹈中极具代表性的一支,其中"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是其"三大表演技巧",俗称"三绝"。本文描述"三绝"之一扇子花的起源,历经了长期演化,形成生动有形,技高有诀,仿物拟人,千姿百态的风格特征。用象征性艺术手法深入进行角色创造,艺术化发展"扇子花"表演技巧,拓展其艺术功能,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角色符号,发展丰富了"且歌,且舞,且戏"的赣南客家采茶舞基本表演形式,使植根于民众生活的地方民间舞蹈有了更深的人文意蕴。  相似文献   

13.
邢研 《美育学刊》2024,(1):83-92
“游”作为一个古老的概念,在甲骨文中就已有之。考其字形,在甲骨“■”(斿)字中,■乃作为或动或静的旌旗之状,而“■”(子)实际是特指当时的统治者或宗族的领导阶层。结合上古旗帜所具有的沟通神灵祖先的作用与巫术道具或祭祀礼器性质而言,“斿”的本意即是由“子执■而舞”或“子执■而行”之形所会意的人神“交通”活动。在其中包含有“出行”“无定”“过程”与“愉悦”四个字义特征,并由此形成了“游”之活动的特殊的时空结构维度与生成属性。也正是在这些特殊活动结构与活动模式中,“游”之活动的美学意蕴才得以显现,并奠定了其作为中国传统美学重要范畴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推理等方法,归纳整理了艺术健身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内涵、分类体系及文化特征等。认为艺术健身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分为舞耍型、舞蹈型、秧歌型、装扮型、鼓器型和道具型六种类型,其文化特征具有民俗地域性、文体交融性、健康娱乐性、竞技体验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擦大钹”是流传在保山市隆阳区瓦房彝族乡彝族聚居村落的一种将舞蹈、杂耍、武术、打击吹奏乐融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彝族民间传统舞蹈。“擦大钹”舞蹈具有蹈多于舞,“顺边”体态;粗犷豪迈,诙谐风趣;类型丰富,程式多样;动作反复,即兴表演;大钹主导,伴奏多样等的风格特点。其特点的形成与彝族的自然生活环境、生产劳动、民族精神、人生态度、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舞蹈所属的风格类型和古代军事战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艺术表现力是舞蹈审美呈现的升华,在舞蹈展现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舞蹈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口传身授的艺术再现,重视模仿,而忽略外在舞蹈肢体语言背后所蕴含的艺术表现力。本文着重剖析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性,分析其在舞蹈艺术作品中身体动态的审美追求,以舞蹈二度创作的“审美方式和文化特征为基点,探讨如何用身体动作来最终实现艺术作品的整体塑造,提出在舞蹈教学中培养艺术表现力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7.
舞蹈身体语言有别于任何一种语言形式,它具有无声、无字的特点。舞蹈身体语言包含形态、动势、心理包含等要素,这些要素将无声的精神世界转化为人的身体动作,本文以中国古典舞、中国民间舞、西方现代舞为例,分别分析三个舞种的舞蹈身体语言特点并以每个舞种的语境特点为起点剖析舞蹈身体语言的多方面差异。  相似文献   

18.
瑶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长鼓舞,蜚声中外,名垂千古。作为民族艺术的突出代表和典型标志,在日常生活中,长鼓是瑶族民俗祭祀活动中的重要道具,是瑶族图腾崇拜、祖先信仰的象征。它展现的风格,凸现了瑶族舞蹈的艺术特性;它营造的氛围,形成了瑶族舞蹈的艺术个性;它升华的主题,突出了瑶族舞蹈的艺术本性。  相似文献   

19.
天水夹板舞是伏羲祭祀乐舞,是羲皇故里民间传统艺术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活化石”。通过对夹板舞的挖掘与整理、夹板舞的功能解读及社会特征的研究,旨在张扬伏羲体育文化,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及调研等方法,系统分析了2013年新规则下的世界女子自由体操发展的新趋势.发现:超高难度下的高规格、高质量及强稳定性,将是未来大赛竞争的焦点;重视和强化舞蹈类D分难度价值的编排,并以高难度价值的4个技巧和4个舞蹈构成一套8个D分价值的难度动作,将成为新奥运周期世界女子自由体操成套D分价值难度动作编排发展的新趋向;其中, “E组以上”的超高难度空翻及“E空翻+A舞蹈”的混合连接,将会更多出现在赛场,满足新规则要求的“D空翻+B舞蹈”及两个单腿转体动作的价值连接,也将会被较多的优秀女选手所开发;而以突出新规则要求的个性化舞蹈动作编排及音乐配制,来强化体现整套动作完成的个性化艺术观赏性,则还是女子自由体操突出新发展所应追求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