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苑英华》收录了本于唐人范传正所编李白"文集二十卷"中的二百六十余首诗文。因范编李白文集来源甚杂,致使《文苑英华》所录李白诗有诸多异文。一首诗,至关重要的无疑是题目,而题目有异文,则关系重大。本文择出《将进酒》等七首诗题目颇为重要的异文加以辨析,或有助于李白文集的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2.
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是唐诗的浪漫主义高峰。他的创作,唐人魏颢、李阳冰替他编的集子,本不完整,又巳失传。传世的宋代宋敏求编集、曾巩考次的《李太白文集》,不是按年代编,又杂有一些伪作。清王琦的《李太白集辑注》,对作品的考订比较详审,但也不是按年代编。王氏在书后所附《李太白年谱》(在宋仲邕旧谱的基础上加以修订),对李白的少数作品作过系年。今人詹鍈的《李太白诗文系年》,对李白作品系年的达  相似文献   

3.
正《李太白全集》是唐代诗文别集名,李白撰,最早由唐代李阳冰编成《草堂集》10卷。现在通行的本子有:北宋宋敏求增补刻本《李太白文集》30卷,巴蜀书社1986年据此影印;注本有宋人杨齐贤集注的《李翰林集》,清代王琦的《李太白诗集注》,近人瞿蜕圆、朱金城的《李白集校注》,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4.
李白《草书歌行》诗的真伪问题石云涛宋敏求编《李太白文集》所收《草书歌行》诗是否李白作品,北宋以来屡有异议。虽曾有人欲加肯定,但因论证不足,未能为人接受。1978年4月23日《光明日报》发表《有笔如山墨作溪》一文,提到李白此诗。同年5月28日又发表常林...  相似文献   

5.
初唐诗人骆宾王文集,历代版本繁芜乖讹,清人陈熙晋主要参考骆集《文苑英华》本、宋蜀本、明万历颜文选本以及其他诸家本子,将其重编、辑佚、校勘、注释,成《骆临海集笺注》一书。陈氏所用之校本,主要以《文苑英华》所收骆集校宋本通校其集,是其整理骆集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6.
<文选>既非为个人阅读而编,其所收诗文之"九成以上"亦非均再选自沈约<集钞>、丘迟<集钞>与"刘孝绰本人和昭明太子共编"的<诗苑英华>三书.冈村先生之<文选>是昭明太子"托咐"刘孝绰编纂的,目的是为满足自己在"疾病缠身"后的"赏读需要"之新说,不管从文献的层面上说,还是从逻辑的角度看,均断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7.
<唐文粹>与<文苑英华>均为编纂于北宋初年的文学总集,后人往往以为<唐文粹>是"铨择"<文苑英华>而成.从两书的编纂时间、过程,编辑体例及入选作品,文字校勘等三个方面证明<唐文粹>"铨择"<文苑英华>之说是一种误解,说明<唐文粹>在后人收集和整理唐代文学和校勘诗文方面的重要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白长流夜郎一事,《唐书》本传既有明载,又见于太白挚友魏颢《李翰林集序》:“宗室有潭者,白陷焉,谪居夜郎.罪不至此,屡经昭洗.朝廷忍白久为长沙、泊罗之俦?路远不存,否极则泰,白宜自宽.”晚唐张祜《梦李白》亦云:“辛苦夜郎归,知音聊复稀.”是皆谓太白实已尝至夜郎者也.然曾巩撰《李太白文集后序》始有异词,“乾元元年,终以污璘事长流夜郎,遂泛洞庭,上峡江,至巫山以赦得释”云云,盖谓太白未尝一至夜郎也.此说一出,响应风从.明杨升庵《李诗选题辞》、清王琢崖、黄锡珪两《李太白年谱》及朱骏声《唐李白小传》,现代郭沫若《李白杜甫年表》、詹锳《李白诗文系年》及安旗、薛天纬《李白年谱》等,悉皆坚持南丰所倡之未至夜郎说.  相似文献   

9.
李白一生两次经过山西。由于山西特殊的地形和交通路线,李白应该是从晋南返回中原或长安,而这条路线就是李世民大战宋金刚的战线。这样,李白在山西的行踪就比较清晰了。李白有些描写黄河的作品应该是在河东地区目睹了黄河的雄姿之后才激发的灵感。晋南是李白第二任妻子宗氏夫人和恩师裴的故乡,后来魏颢和宋敏求都是在绛州发现了李白的诗文集,足见河东地区为珍藏和传播李白的作品厥功甚伟。  相似文献   

10.
虞集著述考     
虞集是元代著名的诗文大家,据《元史》之《虞集传》所言,其平生为文万篇,可惜所存者仅为十之二三.虞集文集之编定,自其在世时已始,如李本等所编之《道园学古录》即应为经虞集审定之本.现知存元代亥刻本者,即有《道园学古录》、《道园类稿》、《道园遗稿》、《伯生诗续编》、《翰林珠玉》五种,明清两朝也多有翻刻本.此外,明代至民国也多有名家重编或选编虞集文集.以下即就元代至民国所编选的虞集文集作简要的梳理,并钩沉其现存版本及收藏情况. 一、道园学古录 文集共五十卷,分《在朝稿》(20卷)、《应制稿》(5卷)、《归田稿》(18卷)、《方外稿》(6卷)四编,诸篇皆收各体诗文,其中诗稿又别称《芝亭永言》.黄滔序文称为虞集亲定文集,但虞集门人李本跋则言,此书为元至正(1341)十一月李本与虞集幼子虞翁归及同门之友共同编辑,元至正年间杨椿所撰《道园遗稿序》也言为虞翁归及虞集门人所编. 李本与虞集交游甚密,虞集有《酬李本、黄钟编文,并序》、《答李本(伯宗)录诗》等相酬,由此可知李本应是虞集编写的重要参与者.但《酬李本、黄钟编文,并序》中序文"至元庚辰冬,临川李伯宗、黄仲律来访山中,拾残槁于敝箧,得粗可属读者二百余篇而录之,赋此以谢"及诗句"天人理一非无学,内外篇分岂自讹?只恐玄经终寂寞,空烦弥月驻山阿"等,强调李本所编文集收文二百余入篇,并分来内外篇看,似所编并非《学古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