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焕孪 《云南教育》2001,(19):28-29
在解答数学习题的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重分析,求创新,形成具有逻辑性、灵活性、敏捷性和独创性的思维品质,这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一、理清思路,训练思维的逻辑性逻辑思维是一种确定的、前后一贯的、有条有理的、有根有据的思维。它表现在提出问题明确、分析问题条理清楚。在解题过程中,主要通过让学生叙述分析思考过程来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例如:一班和二班共有78个学生。一班有38个学生,比三班少4个学生。二班和三班共有多少个学生教师引导学生说出:①已知一班和二班共有78个学生,一班有38个学生…  相似文献   

2.
2004年9月,我兼任了一年级8个班的口语交际课。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个班的调皮孩子特别多。我多次和班主任沟通,商量对策。一个月后,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个班学生的精神风貌改变很大,孩子们能坐住了,知道守规矩了。但是……  相似文献   

3.
我们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倡导高效教学。我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积极落实,取得了显著成绩。我校初一800多名学生,我所教的两个班全都在500名之后,基础极为薄弱。但通过一系列的语文教学创新活动,在今年2月份期末考试中,这两个班语文成绩及格率100%,优秀率87%,平均99.6分,位列全区第一名。下面谈谈我在作文系列化专题“在记叙文中抒情”教学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闫京波 《宣武教育》2004,(11):36-37
我这几年连续接了几个新组建的班集体。它们的组成虽由于低年级时每个班的班额都比较大,到了中高年级后,教室的空间就略显拥挤,学生的作业量加大之后,也给老师的批改和及时反馈带来一定困难,更不便于老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因此,分班的举措就随之产生了。分班是指从原来各班随机抽调出来一些学生组成新的集体。  相似文献   

5.
储一鸣 《现代语文》2006,(2):104-104
写作是一个动态过程,从过程角度探究写作中存在着哪些问题或障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一般来说,写作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准备期、构思期、实施期、修改期,下面我就按照这四个时期把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出现的一些障碍问题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恰当的表扬可以释放一个人的全部热情,对学生的赏识可使他们的闪光点更亮,使不足之处有所改进,使他们成长的路上照耀一片希望的曙光。在过去的一年初三化学教学中,我教的两个班级:三(1)班学生素质稍好些,各科均分都远高于三(3)班。在教学时对三(3)的学生我进行赏识教学,是为了“哄”他们学习,对三(1)班的学生则求全责备,希望他们好上加好。几个星期下来  相似文献   

7.
教师、学生、教材是教学中的三个基本要素,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三者的关系非常重要,这就需优化化学教学过程,提高化学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8.
教学过程中有空间的开放熏有思维方式的开放熏有评价方式的开放。这些方面的开放交织在一起熏使教学过程呈现出多维开放的格局熏在这样的过程中熏教学由封闭、单一、机械走向开放、多维、灵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喜欢让学生按照既定的思路去安排一节课,这样很容易阻碍学生自己的思维发展。营造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尤为重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尝试:1.作业让学生“选”。通常情况下,一个班的学生成绩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学生对所学内容已达到相当熟练的程度,也有的学生连基本东西还没掌握;有的学生思维敏捷,但粗心马虎;有的学生认真踏实,但…  相似文献   

9.
刚带完六年级的毕业班,再下来带一个五年级的班,这是我执教的第三年,也是第一次执教新课程。所幸,教学过程中也没有遇到什么障碍。而三周以后,一节作文课使我产生了困惑。  相似文献   

10.
去年我刚接过七年级三个班的英语教学任务时,曾横下心狠抓教学,决心让每个学生学好英语,但是事与愿违,第一次月考中,三个班总人数198人中有139人及格,再下来的几次大考,及格人数呈下降趋势,英语成绩出现了滑坡现象。其实,智力因素对英语学习影响不是很大。在教学中我发现非智力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教学效果。我对三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寻求教学对策。调查内容为学习目的、兴趣、意志和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科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一次函数".学情分析我在数学教学中采取跑班制的分层教学.将两个班级,按照数学成绩分成提优班和培优班,提优班的学生注重提高,培优班的学生注重基础.针对这两个不同班级的学生的差异,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采取不同的方法.教学目标【共同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  相似文献   

12.
罗大章 《贵州教育》2009,(21):46-46
今年又上七年级两个班的语文,七(5)班和七(7)班,这是我第三年接七年级语文课了。第一节课堂上,我简单介绍本单元课文的教学目的、各篇课文的教学要求以及对学生提出要求完成的教学任务。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边讲边进入课文主题,不知不觉中,在学生还没回过神来的情况下,我已经把课文《在山的那边》背诵完了,这才叫学生打开课本来看。  相似文献   

13.
fangzil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很多数学教师在进入新课程后困惑的问题。fangzil老师在“买铅笔”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的“六急”。也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的难题:一是课堂探究如何安排教学时间?二是算法多样化如何引导学生?三是课堂中如何顾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三个难题引出教师的矛盾心理:既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地探索问题,又担心教学时间的不允许;既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体现数学思维方法的多样性,又担心教学如一盘散沙无法控制;既要尊重学生自我建构的选择,又担心学生两极分化的加速。  相似文献   

14.
这个学期我教两个不同层次的班.一个实验班,一个普通班。教学过程中两个班表现差异较大,相比实验班,普通班学生情况参差不齐,调皮的、不安心学习的多.基础较差。于是就有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5.
李柯豫 《今日教育》2023,(11):65-67
<正>“爆哥”是我接手的历史课班中“最火”的小伙子。小伙子是年级运动明星,学习努力,在班上的人缘好,也是老师心中的好学生代表。如此优秀的孩子为什么会有“爆哥”的绰号?九月开学,我担任高一一班的历史教学工作,这个班是年级优班,学生整体学习很认真,态度比较端正,每次上课课堂氛围很好,很快我也记住了几个课堂表现优秀的学生名字,下课后常常有一些学生围着我继续做一些问题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我校初七八级共四个班,其中三个班的学生是重点中学择优录取后剩下的部分学生;另一个班大部分是就近入学的农村子弟。成绩最差的一个班,入学语文区统考成绩总平三十七分,较好的一个班也只是及格成绩。我教两个班,一个较好的班,一个较差的班。学生的语文基础很差,如果要达到大纲的要求,不仅要完成新教材的教学任务,还必须首先补学生在小学时的缺漏。  相似文献   

17.
黄伟梅 《广西教育》2007,(10A):45-45
良好的班风有利于教育教学顺利进行,并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我教的这个班,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是我担任他们的班主任。六年来,这个班学生能遵守纪律、自主学习、讲礼貌、讲文明,使我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一切都缘于这个班有良好的班风,它让我感受到教学给我带来的乐趣。如何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呢?我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张丰硕 《教书育人》2005,(12):44-44
三年过去了,我依然对那一届学生记忆犹新。在时间的长河里,有些细节,有些体验,不仅没有消退,反而愈发明晰。那年,我教的是高中一年级七班和八班的英语。从一个月后的一次学生评教结果看,八班的学生比较喜欢我的英语课,评教纪录上学生们的赞美之词溢于言表。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七班的学生则对我的教学提了一些意见。处于同一文化背景下,这两个班的英语基础大致相当,学习氛围也都相当浓厚,何以反差如此之大?  相似文献   

19.
一个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同时兼任两个或两个以上班级的教学任务是常见的,并且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同样的教师、同样的教学,不同班的学生成绩就是不一样,有的班成绩好.有的班成绩差。我在教学中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在上学期期末杭州市统考中,所教的两个平行班(十一班和十三班)成绩差距很大。为什么分班成绩几乎一样的两个班。我同样地教学,却会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十一班如我期望的,成绩越来越好,而十三班却让我感到自己的教学是一种失败。当时我想:“我是不是需要改变或调整十三班的教学改革尝试,或说在十三班的教学改革我是否需要放一放。”改革是一项尝试性的工作,谁也不能保证它完全成功。当我在教学中碰到困难的时候,最初的感觉是要停下来,而不是换一种方式,或换一个角度来重新审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再创造”是把学习过程作为一个活动过程来进行,自始至终让学生有自由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处于积极创造的状态,有进行创造的欲望。如何让语文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再创造的过程呢?在此结合《洞庭湖》的教学感受,谈几点肤浅的看法。一、原型启发,全体参与,诱发再创造原型启发是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原型启发是创造、发明的主要思维方法。本课教学中,我利用画图作为原型范例来诱导学生的再创造思维。在一段激趣导入以后,我出示了画图“望洞庭”,让学生先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并给这幅图起个名字,然后分小组交流,再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