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格尔诺特·伯梅重视城市气氛的重要性以及城市居民对气氛的主观经验。人们既可以通过视觉感知气氛,也可以通过听觉与触觉感知。城市气氛主要包括联觉性气氛与社会性气氛,它虽然被主观感知,但具有准客观性。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气氛能够影响自然,可以根据城市居民的感受来营造城市气氛,并规划和保护城市环境,保障城市魅力。  相似文献   

2.
教学气氛用来描述在特定的教学空间中发生的课堂情绪.教学气氛的主要特点是双重性,它既是教学的手段又是教学的目的;既是影响教学的主体,也是被影响的客体;它具有半即兴性的性质.教学气氛美是教学美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感性和理性和谐的特性,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富有新意并且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和维持.教学气氛美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它让学习更有意义,增加迁移的可能性,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完善学习状态,从而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3.
最近发表的环境美学论著提出了多种提议,呼吁用各种非审美的标准来限制对于自然的审美欣赏.其中一些标准是道德上的。学者们认为:这些道德标准排除或者贬斥一些对自然对象进行审美欣赏的形式,同时裁定或者抬高其他一些形式。本文的目的是评价其中一种主张。它大体上认为:自然是我们应当尊重的事物;然后追问,是否有些审美地欣赏自然的方式对自然不尊重.而其他一些方式则表现出尊重。本文最后指出:那些对自然不尊重的欣赏方式都是不能接受的或不恰当的,而那些尊重自然的方式则是值得接受的——仅仅因为它们尊重自然。  相似文献   

4.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在其1700余首诗稿中,以死亡为题材或与死亡相关的诗作多达近六百首,超过其诗作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些诗歌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折射了诗人对死亡的独特理解。诗人于死亡的意境中,向世人展现了其美学追求与生命的价值建构,阐释了生命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台湾学者蒋勋以一年半的池上驻村经历写成如诗如画的《池上日记》,带我们走进一个关于生命、生态、文化的世界。字里行间深蕴着他对台湾自然与文化空间的爱与反思。旨在以生态美学视域关照文本,分析文本中蕴含的自然秩序、土地伦理中的生态美学元素,窥探蒋勋对自然—文化、乡村—城市的思考,解析蒋勋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美学意蕴与家园回归的生态情怀。  相似文献   

6.
黄杨  李睿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4,30(1):101-104,112
作为庄子哲学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自然审美观,与环境美学有着许多共通之处.本文从庄子对自然概念的阐述,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再到人为与自然的对比批判,再到他的自然哲学理论,与环境美学的相关理论做了比较研究,并就庄子的美学理论对环境美学研究的借鉴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城市是当下与未来人类绝对主流的聚居模式。在城市的发展历史上,从古代美好的城市梦想,到现代恐怖的城市梦魇,城市的危机让人感动迷惑也引人反省。理想的城市是人们追寻的终极目标,生态城市的提出是人们的设想与探索。用整生论生态美学观照城市,揭示传统城市对单一价值的追求和城市与自然的疏离是城市出现危机的根源,而真、善、美价值的整一与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整一而实现的整体价值与城市和自然的融合是理想城市应遵循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环境美学作为审美学这一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突出的研究方面,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从20世纪开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工业文明给自然和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日益加深。先前,盲目乐观于经济发展中的人们慢慢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各个国家的人们开始倡导环境保护运动。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与环境有关的一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在研究上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于是环境美学这一概念也就应运而生了,并很快开始崛起。环境美学的产生顺应了当代社会的需要和历史的必然,对其研究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阿诺德·柏林特的环境美学思想独树一帜,是西方环境美学的重要代表。阿诺德.柏林特重视审美体验,企图以审美参与为核心建立超越自然和艺术的一元化美学。阿诺德.柏林特提出了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概念与设想,对于推动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阿诺德.柏林特的环境美学思想还有着许多疏漏,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环境与环境美的混淆、审美超越的缺失、一元化美学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一直都是世界各国非常关注的研究话题,这两门学科主要是研究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就是人类生活的自然生态环境,两者之间既存在着一些共同点,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差异,所以需要通过对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关系研究和探索,为美学日后的发展奠定下扎实的基础,提供更多具有价值的理论依据,进一步促进当代美学的建设与发展。这篇文章主要对生态美学和环境美学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1.
面对现实资本主义社会的压抑与异化,马尔库塞对人的解放之路进行了沉思。他在赞同马克思把人的解放的实质归结为人的本质解放的同时,又依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学及心理结构理论,提出了不同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解放的理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解放美学观:人的解放的实质在于人格、精神与美感上的爱欲解放,而爱欲解放得以实现的关键途径是艺术和审美,艺术和审美具有造就“新感性”、批判现实社会、加强个体主体与社会整体力量的功能。马尔库塞的解放美学突出了艺术、审美与人的未来的深刻关联,值得借鉴。但这一丝毫未触及资本主义制度根源的艺术审美救世观只能是一种主观设想。  相似文献   

12.
2 0世纪 ,在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下 ,不少现实主义作家顺应潮流 ,纷纷转向现代主义 ,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 ,大量融入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德国当代著名作家海因里希·伯尔 (HeinrichB¨oll1917— 1985 )便是其中之一。本文对伯尔创作中冷静客观的“新新闻体”纪实小说形式、纷繁复杂的时空交错与多角度、多线索的结构以及神话—原型模式做出分析 ,旨在阐明伯尔现实主义精神与现代主义手法交融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3.
人生修养是一种连接着目的和过程的自我调节与自我控制。儒道释的修养方式尽管不同,但在人生修养中实现人的本质、本质力量和理想,实现生命的超越和升华方面却有着本质上的一致。作为修养学副产品的修养美学,主要面对的是脱离审美对象的内审美这一特殊现象。内审美是人生修养和人生境界的必然产物。修养美学不仅对中国古代艺术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的意义,而且对当代人格美的建构、对当代精神明建设和当代艺术创作都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克庄是南宋江湖诗派的领袖,他受道家自然美学观的影响,形成了追求自然天成的诗学思想。刘克庄在批判宋诗流弊、指导江湖诗人创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本色"的诗学理念,并和严羽互相发明。刘克庄还把自然天成的美学观念和"本色"理论用于指导自己的创作和广泛的文学批评实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论自然在康德美学中至关重要,它一方面保证了康德有机整体自然观念建构的完成,更重要的是它保证了康德鉴赏判断的实现。它是康德美学从经验美学走向先验美学的契机所在,同时也是理解审美判断力和目的论判断力关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阿多诺、布尔迪厄、鲍德里亚三位西方学者都批判、揭示了“纯”美学的意识形态性质。思考“纯”美学的意识形态性,三人分别提供了商品化、话语符号权力、消费社会的符码化特征这三个具有借鉴意义的切入角度。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examined early childhood educators' perceptions about nature, science,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reservice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n = 195) and early childhood professionals currently practicing in the field (n = 162) rated the importance of providing specific nature/science experiences for young children, the importance of specific nature/science learning outcomes, and their confidence implementing specific activities. Research Findings: Consistent with our hypotheses, both professionals and students rated the curricular domain of nature/science as the least important for young children in terms of experiences and learning outcomes in comparison to other curricular domains. Similarly, both professionals and students reported that they were least confident implementing nature/science activities compared to activities in other curricular domains.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open-ended questions yielded themes related to definitions of nature, specific activities in and about nature that can promote children'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and what educators need to know and be able to do in order to be effective “nature educators.” Practice or Policy: Preservice and in-servic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ould benefit from (a) the inclusion of content on nature, science,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cluding the interrelatedness of human and natural systems; (b) a focus on place-based education and/or emergent curriculum; and (c) the provision of experiences in nature that help teachers to develop confidence implementing activities in nature. [Supplementary material is available for this article. Go to the publisher's online edition of Early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r the following free supplemental resource: Appendix A: Teacher Survey Questions.]  相似文献   

18.
19.
根据商洛市2010—2014年区域环境噪声的昼夜等效声级监测数据,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灰色GM(1,1)模型,并用平均相对误差检验、均方差精度检验、小误差概率检验三种方法对所建模型的精度进行检验。应用检验合格模型预测得到商洛市2015年和2016年昼间一类区的噪声值分别是45.1 d B和43.24 d B,商洛市2015年和2016年夜间二类区的噪声值分别是40.83 d B和39.3 d B,并进一步得到2010—2016年商洛市区域环境噪声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