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通过介绍《亚洲男性学杂志》设立"研究亮点"(Research Highlight)栏目和拟设立"循证医学广角"(Evidence-Based Medicine)栏目的创新实践,说明创办特色品牌栏目是学术期刊活跃学术氛围,增加期刊活力,有效服务读者并提高杂志知名度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医学科技期刊重点栏目确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从读者角度探讨医学科技期刊栏目对期刊的贡献,确定期刊的重点栏目。【方法】以《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为例,从读者角度对医学科技期刊栏目被利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统计期刊栏目刊载文章构成比、篇均下载频次、篇均被引频次,从这3个数据推算出栏目对期刊的贡献值。【结果】《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的临床研究、临床交流、综述栏目贡献值排在前3位,这3个栏目为该刊的重点栏目。【结论】通过数值化计算出医学科技期刊的栏目的贡献值,明确期刊的重点栏目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医学学术期刊栏目设置,提升学术交流与讨论氛围,把握市场动态,做好期刊的经营工作。【方法】 采用文献检索与分析、数据统计等方法,分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辑部自2014年设置“中国呼吸道感染优化治疗组(CROTC)专栏”栏目以来的经验得失。【结果】 截至2016年8月,CROTC专栏共发表文章12篇,对临床医生治疗呼吸道感染时合理化用药有着较强的指导性,同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结论】 医学学术期刊栏目设置应该结合期刊自身特点和学科内的热点资讯,同时还应该把握市场动态,达到多方共盈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品牌栏目作者群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术期刊的发展需要创设品牌栏目,而品牌栏目的发展需要建立作者群,从作者群的“核心种群”初始培育作者群,品牌栏目才可有“有源之水”。作者群构建后仍要栏目编辑的悉心维护,品牌栏目的作者群的构建才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5.
从中外学术期刊栏目设置看中西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栏目设置是中外学术期刊总体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表现形式,通过对中外学术期刊栏目设置的考察,可以从多方位、多层次来评价期刊的总体设计水平,而重要的是从它们的区别与差异中,看出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其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探讨学术期刊利用异质性资源创建特色栏目的必要性及其路径。【方法】 以持续竞争优势理论的资源基础观为依据,分析处于激烈竞争环境下的学术期刊拥有的各种资源及其特性。【结果】学术期刊拥有包括社会环境资源、学科专业资源、地域历史资源和人本资源等;这些资源具有价值性、独享性和不可复制性;提出以时代发展、环境变化为契机,以突出异质性资源、办刊宗旨、人本观念为出发点,创建特色栏目。【结论】异质性资源是创建特色栏目的坚实基础和必要条件;特色栏目建设是学术期刊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和提高社会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学术期刊利用异质性资源创建特色栏目的必要性及其路径。【方法】 以持续竞争优势理论的资源基础观为依据,分析处于激烈竞争环境下的学术期刊拥有的各种资源及其特性。【结果】学术期刊拥有包括社会环境资源、学科专业资源、地域历史资源和人本资源等;这些资源具有价值性、独享性和不可复制性;提出以时代发展、环境变化为契机,以突出异质性资源、办刊宗旨、人本观念为出发点,创建特色栏目。【结论】异质性资源是创建特色栏目的坚实基础和必要条件;特色栏目建设是学术期刊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和提高社会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邓秀林 《现代情报》2007,27(5):154-155
以中国引文数据库为基础,以《中州学刊》为例,对该刊5年间各栏目发表论文的情况和论文被引用的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用论文被引率作为各栏目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指标,可以定量而客观地评价社科学术期刊各栏目的学术影响力,社科学术期刊栏目的学术影响力的大小与各栏目发文量的大小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学术期刊承载的人文功能,体现学术期刊的人文精神.[方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结果]学术期刊体现人文精神的手段有:设置人文栏目、在编排过程中的细节处理及与作者的个性化沟通等.[结论]学术期刊承担着传播学术知识,交流学术观点的职能,同时,学术期刊的人文价值也应得到挖掘.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开办"本刊特稿"栏目的编辑实践,说明科技期刊创办特色栏目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指出学术期刊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和探索.期刊编辑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栏目意识、读者意识,并应积极承担起期刊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