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叔湘先生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语文教师如果把语文教学仅局限于一本语文课本的话,那语文课永远难"活"起来.新课标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量要达400万字以上,又推出必读篇目,就是希望语文课堂扩大一些、开放一些.近几年来,中考试题的革新,给语文课予明确的导向,就是要大力推进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让语文教学"活"起来.  相似文献   

2.
如何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笔者认为对教师而言关键要把语文课上“活”。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可见“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王联耕 《中学教育》2002,(2):30-30,27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 ,这一提法早就不怎么新鲜了 ,然而在语文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真正能跳出语文课本的束缚 ,挥洒自如地拓宽语文教学的外延 ,把语文课上“活” ,却还为数不多。究其原因 ,林林总总 ,可列举不少 ,这里 ,择要谈一些看法。首先 ,恐怕还是一个认识问题 ,我们有一些教师对实施“大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尚缺乏深刻的理解。语文教学为什么要强调一个“大” ?从学生的现实情况来看 ,学生每时每刻所  相似文献   

4.
教学是一门艺术 ,所谓“教无定法”而“贵在得法”,其实质在于一个“活”字。吕淑湘先生指出 :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 ,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 ,只有“活”才是各种教学法的前提 ,只有“活”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只有“活”才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活”堪称语文教学的精髓。那么 ,怎样让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活”起来 ,我认为 :激情——“活”的前奏语文教学是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的统一 ,二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然而 ,在语文教学中 ,人们往往只重前者而忽略后者 ,致使语文课枯…  相似文献   

5.
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不是在课堂教学中讲得有多好,而是懂得驾驭课堂的艺术,能把语文课上活。的确,语文课不是算式,没有唯一的答案,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就是要从传统的“死寂”走向“活泼”,从“单向”走向“互动”。从课堂教学本身来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激活语文课堂,就必须围绕教师和学生来进行。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在语文的课堂上,教师要做到"让生命涌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一定要不拘一格,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  相似文献   

7.
“上语文课难,上好新语文课更难!”这是课改后语文教师的普遍感受。语文教学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循,它既要融教师的思维、口才、知识、规律等于一体,又要兼顾学生的接受能力、接受水平以及语文理解的多元化。要上好新语文课,就必须适应课改要求,懂得语文教育的特点和技巧,以素质教育为指针,以学生为主体,学会因材施教,灵活地处理教学问题。具体做法是:把教材处理得“活”,上课时教得“活”,让学生学得“活”。这就是语文教育的“三活”技巧。本人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总结出自以为行之有效的方法,适应了课改的需要。同时也体味到,“三活”技巧的透切理解和运用是语文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要面对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文章,要面对和处理文章这种信息综合体中包含的各种各样的知识。与其他课程的教师相比,语文教师更应是一个“杂家”,天文地理、历史哲学、新闻科学,似乎什么都要知道一些。因此,渐渐地就形成了一般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旁征博引”的教学倾向。语文教师这种“杂”的特点,不只表现在语文课的教学内容上,还表现在语文课的教学形式上。优秀的语文教师,其教学手段从来都是不拘一格、灵活机动的,他们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随机应变地调整其教学的方式与手段。毫无疑问,语文教…  相似文献   

9.
闫怀娟 《考试周刊》2011,(59):50-50
吕叔湘说:“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讲活了。”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也告诫我们:“一定要把学生教活。”“活”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化的集中体现,也应是语文老师追求的境界。要达到这一境界很不容易,它是教师素质、水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的综合体现。但它并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总会体现在教学的各个方面。我认为,把语文课讲活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的“三活”赵嫣萍中学语文课的教学需要“活”。只有活,才可能体现语文的工具作用;只有活,才可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只有活,课堂气氛才不会沉闷。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我认为,“活”的语文课主要体现在三...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困扰语文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包得过多,统得过死,学生缺乏主动性,个性与灵性得不到正常发展。语文教学要如何走出困境,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呢?那就是让语文课真正“活”起来!通过开设语文活动课,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掌握语文。活动课上,活动内容、教学形式、创设情境要活。要注意学生活动与教师辅导相结合,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相结合,思想性与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这样一来,学生才会对语文产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就是学习语言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不断地积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渗透这一点:让学生从生活中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的成功就是要把语文教"活"。语文教学体现在一个"活"字上,这个"活"字,就是要根据教学环境,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把"活水"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是学习各门学科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因而,语文教师“教活语文课”有着重要的意义。钱梦龙老师早就告诫我们“一定要把学生教活”,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也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教活语文课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活”堪称语文教学法之精髓。可以说,语文教师教活语文课是使语文教学走出低谷的治本之举。  相似文献   

14.
言传身教是对教师的总体要求。在具体教学中,身教甚至胜于言传,特别在语文教学中显得更重要。语文较之其他科目更接近社会和生活,重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鉴于这个特点,语文课上得要“活”,不能呆板。“活”是多方面的,“活”的导演便是老师,即“身教”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育专家吕叔湘认为 :“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 ,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 ,它的名字叫‘活’”。“活”是变革的前提 ,“活”是创新的基础。那么 ,怎样做才能让语文教学真正“活”起来呢 ?一、让教学内容活起来要让教学内容活起来 ,语文教师必须打通渠道 ,引进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朱熹说 :“问渠那得清如许 ,唯有源头活水来。”借用一下 ,问课哪得“活”如许 ,唯有源头活水来。那么什么才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呢 ?首先是那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古人曰 :“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应该怎么上,还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一直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探讨和努力的话题。一位名师说过:“语文教学要回归本色.即追求平实、平常、真实的语文课堂,以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也就是说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来。著名教师王菘舟老师曾说过:“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  相似文献   

17.
著名语文教育家、语言学家吕叔湘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就叫做‘活”’。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也告诫我们:“一定要把学生教活。”“活”是语文教学艺术化的集中体现,是语文教学法的精髓所在,也应是语文老师追求的至高境界。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彰显个性,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呢?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误区,导致阅读的效果不明显。要想切实提高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效率,教师有必要加强指导,消除小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存在的误区,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19.
苏畅 《教学随笔》2016,(3):105-105
语文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误区,导致阅读的效果不明显。要想切实提高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效率,教师有必要加强指导,消除小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存在的误区,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20.
课外阅读书籍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小学生知识积淀较浅,文学常识相对浅薄,大量课外阅读对小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大有裨益。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将课外阅读资源利用起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资源中吸收养分、汲取营养,将课内书本教学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本文着重讲述语文课外阅读资源运用的几个方面,以及小学语文教师运用课外阅读资源时应该注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