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优秀选文中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内涵、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对青少年学生而言能启心智,长见识,陶冶性情,诱发不尽的遐想。如语文教学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教师引导学生,学生推动教师,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沐春风”的境地,那该是多么美的画面。我认为语文教学必须在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在教学思路上努力求新,达到教师与学生双方和谐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推广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对于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层次的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阐述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语文学习方法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语文学习方法,旨在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新教学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语文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自主实践,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不应单是语文知识传授的过程,而应是促进学生知识、情感、态度、思维等多方面发展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王连娣 《广西教育》2004,(4A):13-13,37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识字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识字课的教学目标,我通过多方式、多渠道地组织识字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吕水仙 《云南教育》2002,(25):37-3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还给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重视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使之在语文实践中萌发创新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为此,《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还给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传统的语文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急功近利,往往忙于烦琐的课文分析、孤立的知识概念传授、单纯的技巧…  相似文献   

6.
运用点拨、探索、互动式创新教学方法进行语文阅读,以改变传统的教师空洞说教的方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开拓创新,使语文课堂教学闪现异样光彩。我们分别运用三种不同的创新教学方法,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诱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探究,促使学生多渠道解决问题,拓展创新,以激活课堂,增强生活氛围,使学生创新思维得到真正发展,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学生的年龄特征等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优选教学方法,使教学别开生面、再显辉煌。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既是语文教学的任务,又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近几年来,我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注意启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  相似文献   

8.
彭芳 《广东教育》2003,(2):31-31
语文教学应该“动”起来,鲜活起来,改变枯燥乏味的局面,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不用“心”学习和缺少实际操作能力的局面。一、化被动为主动钱梦龙说:“我的教学从一开始就摒弃那种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填鸭注入的教学模式,而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只有当学生能主动去探求知识时,语文教学才算“动”起来了。教学《项链》,我一上课就单刀直入提出问题:“玛蒂尔德值不值得同情?”学生面对问题,不敢贸然作答。于是令人满意的场面出现了:大家认真地阅读,紧张地思考,热烈地讨论。结果是出现了“值得”“不值得”两种截然相反…  相似文献   

9.
传统语文教学重读、写,轻听、说。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信息频繁,人们交流思想说与写并重,甚至说的作用超过写的作用。然而,从语文教学现状看,听与说还缺乏有计划、有系统的训练,学生开不了口的比比皆是,说不中听,说不流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语文教学特点出发,阐述了语文学科与德育、美育的内在联系。首先是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质教育。通过对课文的分析评讲,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思想品质进行熏陶,促进其正确品格的形成。作文教学可通过命题的选择、写作角度的切入等形式,联系自身实际,开启学生的思想,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其次是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一方面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加以传授.另一方面是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和感受来体现.  相似文献   

11.
基于幼小衔接的语文教学是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适应身心规律,助力终生发展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教学中幼小脱节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不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忽视学生生活经验、教学方式缺乏趣味、评价过于注重结果等。要促进学生适应小学学习生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重视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营造宽松学习氛围,运用多元评价方式,减缓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坡度,使幼小衔接得到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在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今天,主体性、研究性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正主导或影响着教学发展的趋势。在新课程理念的烛照下,语文教师应当深思的问题是:语文教学如何满足学生发展的学习需求、如何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对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在新的课程环境中,对语文教学重新认识定位,让学生走进自己的语文世界,以适应新课改的大潮。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要求语文教学应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即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将读、讲、练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受到系统的语文基本训练。  相似文献   

14.
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逐渐认识到真情实感表达对作文的重要影响力,当前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能力已经成为写作教学的重点内容,也直接对学生的作文质量造成影响,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说真话、诉真情成为语文教师写作教学的主要目标,广大语文教师开始探索有效途径激发学生真情实感,希望学生能利用作文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内心,使学生的作文拥有灵魂,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写作质量。  相似文献   

15.
陈艳 《中学文科》2005,(5):30-30
学生阅读能力不强,阅读教学效率不高是眼下语文教学不争的事实。近年,在阅读教学中,我在“读、背、解、评”做了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王红 《现代语文》2010,(1):68-68
语文负载着丰富的文化,蕴含着审美情趣、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多种内容。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素养方面有着其它学科不可取代的优势。如何让语文教学成为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一扇窗户,成为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健全人格的凭借,已成为当前语文教育中的突出课题,本文就此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湘蓉 《湖南教育》2002,(17):36-37
《语文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提出了语文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这四个基本理念,实际上是在总结了我国五十余年语文教学改革的经验后形成的对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的看法和思想。它是五十多年来语文教学改革中思维活动的结果。从整体上看,贯穿其中的重要思想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素养”这一概论,并将它摆在首条位置。我们首先就必须明确,这是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课程的重要理念。我们可以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看成是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先生有文章分…  相似文献   

18.
“审美创造”作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的核心素养之一,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解读语文新课标的精神,理解审美创造的教学内涵、教学指向,同时根据教材文本的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采取显化策略、共情策略和表现策略等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素养,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从而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将审美创造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语文教学严重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以致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厌学、逃学。联系生活,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揭示语文教学规律,实现语文与生活的沟通,构建生活语文教学模式,才能使语文成为学生乐学的学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沈维芳 《双语学习》2007,(8M):74-7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