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包庚  魏娜 《天中学刊》2005,20(6):34-36
非形式化是墨家逻辑的主要特点,而亚里士多德逻辑的主要特点是形式化.形式化注重精确性、系统性,但也比较远离现实生活;而非形式化则紧密联系日常语言,但也有明显缺陷.当前逻辑学发展既要注重形式化研究,也要注重非形式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推理关系的形式化带来了“实质蕴涵怪论”问题,本文对推理关系形式化引起的歧义和“实质蕴涵怪论”的产生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认为,推理是逻辑的研究对象,而逻辑又必须应用推理,推理的这种双重角色决定了对推理进行形式化就会产生“怪论”。虽然“怪论”难以消除,但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消除的。既然推理如此特殊,我们只能通过扩充逻辑种类的方法间接完成对推理的刻画,应该抛弃狭义的逻辑观,使数理逻辑的优势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逻辑文献中,“哲学逻辑”是个多义词。作者认为哲学逻辑是具有哲学旨趣或涉及哲学事业的非经典逻辑。哲学逻辑的崛起引发诸多的理论问题。本文就其中经典逻辑的界限、非单词性与演绎性、逻辑的数学化和部门化及归纳逻辑的归属等重要问题予以理论阐述,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葛宇宁 《唐山学院学报》2016,29(4):42-47,100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现代逻辑在国内的复兴,一部分学者开始思考并着手使辩证法形式化、数理逻辑化,从而建构辩证数理逻辑体系。但是,这种做法一开始便遇到另外一部分学者的反对,从而引起持续至今的长期争论。实际上,支持辩证法形式化的理由都是有问题的,长久的实践结果也证明了这条路是没有前途的。辩证法可以有条件地采取一些形式化的方法来进行研究,而辩证法本身则是永远不能形式化的,这是因为辩证法的根本精神、主体以及基本特性都是与形式化不相容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哲学,既可以说是一种实践哲学,也可以说是一种身体哲学。青年马克思极其关注身体的存在困境,指出了身体异化的四种情况:即身体被异化为机器、被异化为动物化的肉体、被异化为商品、被异化为与自然相对立的东西。身体异化的根源,恰恰是资本逻辑的大行其道。资本逻辑是一种唯生产的逻辑,必然导致把人的身体视为机器;资本逻辑是一种唯欲望的逻辑,必然导致把人的身体当作动物化的肉体;资本逻辑是一种拜物教的逻辑,必然导致把身体视为与他人交换的商品;资本逻辑还是一种反自然的逻辑,必然导致人与自然的疏远。走出资本的逻辑,就需要回归身体的逻辑,即回归生命、回归生产、回归需要、回归审美。  相似文献   

6.
祝君 《华章》2010,(30)
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逻辑特别是数理逻辑的迅猛发展,现代逻辑在发展过程中与现代哲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进而使逻辑哲学与哲学逻辑收到世界的重视,本文通过对逻辑哲学、哲学逻辑的探究,使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逻辑的哲学反思在逻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哲学逻辑这个概念国内外使用比较混乱的情况,对哲学逻辑这个词的来龙去脉,目前国内外的主要用法作了一番比较详细的考察,对其研究的主要内容与作用进行了梳理与辨析,在此基础上,明确界定了哲学逻辑的精确涵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逻辑哲学的对象、主要论题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界定了逻辑哲学的精确。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模糊理论产生的历史渊源和哲学基础,强调了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主要特征之一,说明了语言的模糊性和精确性是对立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0.
李建华 《华章》2007,(2):74
本文针对哲学逻辑这个概念国内外使用比较混乱的情况,对哲学逻辑这个词的来龙去脉,目前国内外的主要用法作了一番比较详细的考察,对其研究的主要内容与作用进行了梳理与辨析,在此基础上,明确界定了哲学逻辑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周礼全先生在1990年10月19日访问武汉大学时所做的报告。周先生到武大是受陈修斋先生的邀请来主持博士生答辩的,事先并没有打算做专场报告,因而没有准备带相关资料。陈修斋教授是他的挚友,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请他无论如何要就"逻辑与哲学的关系"做一个讲座。这样就造成了另一种奇特的效果:周先生在报告中所说的话,是针对"逻辑与哲学的关系"的一种总体性的深刻思考,是多年沉积在心底最重要的"心里话"加上即兴的意识流,是一种真情的自然流露。因此,应当看作是一份相当珍贵的历史资料。其中所讨论的部分内容,在周礼全先生主编的《逻辑——正确思维和有效交际的理论》(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在细节上有更加具体的论述,然而"总体性的思考"却是本讲座所特有的。本文由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桂起权根据当时听讲的笔记整理成文,并标注。  相似文献   

12.
语言的模糊属性决定了以语言转换为手段的翻译也具有模糊特征。翻译性质的复杂化,其定义的多元化和制约条件的多层次化决定了"可译性"的对立性、相对性和主观性。模糊语言学理论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可译是意义的中心,是确定的;可译性是开放的,既是翻译过程的起点,又是翻译过程的终点。可译性问题的本质不是能否传译的问题,而是译文确切性的程度问题。  相似文献   

13.
社会进化问题是当前社会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它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很高的现实价值。以过程哲学为视角,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充分地认识社会进化过程的本质和动力。依据过程本体论原理,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是社会宏观结构系统的不断演进、社会形态的逐步更替和人的自由程度的持续提高的过程,人的需要不断增长与更新、人的意识不断进化与成熟、人类实践不断拓展与升级,推动着人类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4.
老子哲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其博大精深早已为世人所公认.老子的哲学思想已形成了完整的逻辑体系,并被运用到改造社会的实践中.老子的这种独特而深刻的哲学思想体系是以抽象虚无的"道"为核心,通过思辨的形式,形成了客观的唯心主义体系.  相似文献   

15.
论模糊逻辑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符合经典有效性标准,我国学者王国俊教授和婓道武教授分别构造了模糊形式演绎系统L*和模糊谓词一阶形式系统K*,这反驳了模糊逻辑缺乏逻辑基础的谬论。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日益进步和逻辑学分支学科的不断发展,经典逻辑过于狭隘的非此即彼的模式及其有效性标准显得越来越过时了。非形式逻辑通过对经典有效性标准的限制和修改,已形成归纳有效性、实质有效性等另类的有效性概念。模糊逻辑用发展了的有效性标准来评估更能体现其理论存在的价值和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6.
哲学是一种超越性智慧,包括知识超越和价值超越。这种哲学观有多方面的意义:即统摄各种典型的哲学类型而避免其他哲学观的局限;对许多哲学问题进行合理定位;重新审定发展哲学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7.
:逻辑哲学的中心问题是关于逻辑系统内有效的形式论证与系统外的非形式原型的符合问题。逻辑的形式论证来源于日常语言和科学语言中未经形式化的实际论证,即非形式论证,同时它又是对非形式论证的反映和概括。因此,逻辑哲学高度重视形式论证及其对应的非形式原形的相互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概述了法律语言与法哲学的关系,分析了法律文本的类型及其翻译,并以法哲学的思想为指导,提出了在翻译法律文本时,要注意译文形式与其法律内涵、译文准确性与其模糊性的辨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