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凡事预则立,不打无准备之仗。新闻采访也同此理。笔者作为《人民日报》实习记者,在两次采访中略有体会。一次是看起来准备很充分实际上心中无底的采访。去年10月初,领导让我去河南采访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业及粮食拍卖第一天的交易。我学外语出身,对经济一窍不  相似文献   

2.
张宪 《新闻三昧》2006,(7):31-32
采访是记者搜集新闻素材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也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即使在现代科技为采访提供了先进条件的今天,面对面采访仍是新闻工作者必须身体力行、娴熟掌握的基本功。作为工人日报的一名记者,笔者十几年来采访了200位来自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人物,感到如果记者能在访前准备、提问技巧、非语言采访等方面多加留心,即全方位地、立体地、多角度地看待采访对象,就会使采访事半功倍。一、访前准备古人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怠”。毛泽东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指的都是在战争前要做好准备。对记者采访而言,有准备与没准备的采访效果大不一…  相似文献   

3.
张羽 《青年记者》2008,(7):44-45
一些大学新闻专业的大学生到报社来实习,他们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好采访前的准备?按大学的教科书的说法,采访一定要有一个采访提纲。然而,从我十余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采访是否需要事先准备,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我把所有的采访分为三大类,即:需要事先准备的采访,无须事先准备的采访以及无法事先准备、需要“时刻准备着”的采访。  相似文献   

4.
张羽 《青年记者》2008,(10):44-45
一些大学新闻专业的大学生到报社来实习.他们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好采访前的准备?按大学的教科书的说法.采访一定要有一个采访提纲.然而,从我十余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采访是否需要事先准备,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我把所有的采访分为三大类,即:需要事先准备的采访,无须事先准备的采访以及无法事先准备、需要"时刻准备着"的采访.  相似文献   

5.
新闻采访学将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划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战略性准备,即平时准备;一部分是战术性准备,即临时准备。我认为,了解、熟悉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应当是战术性准备工作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里所说的基本情况包括采访对象性别、身份、大致年龄、事迹简况以及各新闻媒体报道过的内吝,等等。在这方面,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当属典范。我在新闻采访实践中亦积极效仿,获益匪浅。1989年6月,我与一位同仁为一起发生在合肥公共汽车上的歹徒偷窃行凶案前去采访合肥市公交公司党委书记毛德胜。采访前,我们  相似文献   

6.
小刘同志: 来信要我们谈谈记者采访前的准备工作,但是我们水平有限,实践经验也不多,感到有些困难。姑且说些粗浅体会,以供咱们之间共同探讨吧。采访是少不了要有一番严肃而紧张的准备工作的。只有做好准备,才能做到思想明确,目标清楚,抓住重点,采访到丰富而又有用的材料;才能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采访活动,有条不紊,提高工作效率;才能对采访对象心中有数,问话不离主题,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效果,即使临时出现复杂情况,也能应付  相似文献   

7.
魏艳 《青年记者》2010,(7):36-36
报道两会,每个记者都有不同的采访视角和关注重点,如何让自己的报道在众多新闻中脱颖而出,准备环节无疑是必不可少的。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特别是对于我这个第一次上会的“新兵”而言,准备工作越详尽,采访就底气更足些。  相似文献   

8.
报道两会,每个记者都有不同的采访视角和关注重点,如何让自己的报道在众多新闻中脱颖而出,准备环节无疑是必不可少的.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特别是对于我这个第一次上会的"新兵"而言,准备工作越详尽,采访就底气更足些.  相似文献   

9.
龚昕 《声屏世界》2006,(12):33-33
采访是新闻工作者尤其是记者的基本功,也是一门艺术。一次成功的电视采访,从前期准备、实施采访到后期制作,是一系列多维性的创作活动。结合自身体会,我谈一点粗浅的看法。采访的准备一次成功的访谈,有时功夫往往在访谈之外。采访的成功与否与采访前的案头准备成正比。准备做得越充分,采访就越主动,采访的效率越高,成功的把握就越大。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分析选题。访谈节目首先得有一个吸引观众的题材,因此,对选题进行详尽透彻的分析研究,从各个角度、侧面进行比较、筛选,确定采访要点,是采访准备的基础工作。具体操作时要考虑…  相似文献   

10.
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做得好,直接关系到采访效果,特别是企业报的记者,不仅需要考虑采访效果,还需要考虑企业宣传的目标和要达到的效果来设置采访方向。只有将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做充分,采访成功的把握性才大,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羊宛轩 《青年记者》2021,(19):26-28
党把新闻舆论阵地交给我们,无论我们是记者、编辑,还是行政管理人员,都有一份共同的责任。——刘海陵"不好意思,没给您充分时间做准备。"采访开始前,记者对没有将采访提纲事先给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社)党委委员、书记、社长刘海陵而表达了歉意。"没关系,我都准备一辈子了。"刘海陵笑着脱口而出。  相似文献   

12.
高瀛 《声屏世界》2010,(11):27-27
采访前的充分准备要想使采访达到预期效果,应事先对要采访的人或事做尽可能全面的了解。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采访时思维才会敏锐。如果对采访的人或事一无所知,即使采访的时间再长,也未必能摸到门道。因此,做好采访前的准备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采访和写作     
时刻准备着在本文的前两段里,我会谈到党报记者的政策学习和政治修养问题;记者的文化学习和科学知识的修养问题.有了这两方面的修养,再加上刻苦的正确的采访,我们就此较能够容易地担负起党报记者的任务了。从现在开始,我想进入有关采访工作方面问题的探讨.先谈采访的准备工作.在解放战争期间,毛主席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不打无准备之仗".毛主席这个指示对采访工作也有构大的意义.有人也许会这样说:别的工作能够在事先进行准备,唯独记者工作是很难作准备工作的,因为  相似文献   

14.
正新闻采访作为新闻报道的核心部分和新闻制作各环节的基础,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质量的优劣及新闻时效和互动的效果。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采访特点,而所有的新闻采访要靠人与人的交流沟通来实现,这又决定了他们是有共性的。新闻采访并非简单的我问你答,它存在着很多的技巧,要从准备、提问倾听等方面着手,这些技巧和新闻敏感性一样,都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15.
(一)十比一经验丰富的记者一致认为,采访一分钟至少要准备十分钟。认真调查之后(不是之前)进行的采访几乎总是更有成果。《总统之死》的作者威廉·曼彻斯特回忆说,“我第一次采访肯尼迪总统时,事先规定我可以和他谈十分钟。而实际上采访持续了三个半小时。这次采访激动人心,并引出了日后的多次会见。”总统为何如此慷慨大度?调查使然。曼彻斯特解释说,“我认为事前准备事关重大。对美国总统这样的人提出一个他早已回答过多次的问题,这是莫大的侮辱。他很可能随即对你下逐客令。因此,你的问话应该是他  相似文献   

16.
刊中刊     
《视听界》1996,(5)
7月4日到6日,我有幸参加了淮阴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市、县新闻单位联合采访“百村干户小康路”新闻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就我个人来说,至少有三点收获。1.成功的采访需要有充分的访前准备。7月2日,局领导通知我,将于后天参加“百村干户小康路”采访。我利用采访前两天的宝贵时间,做了三件案头准备工作:①翻阅省、  相似文献   

17.
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工作。这种调查研究必须接受无产阶级新闻思想及办报宗旨的指导和制约,同时还要依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持续的工作毅力,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所谓科学的思维方法,就包括新闻采访的逻辑准备。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就是预测,预作准备。新闻采访的准备工作做得如何,对于采访成功与否关极大。新闻采访的准备工作大致可以分为物质准备与精神准备,物质准备实际上是受精神准备指导、支  相似文献   

18.
《天桥的教训》终于过关斩将,捧回了中国广播奖1994年度新闻专题类一等奖。作为作者自然感到庆幸,同时又觉得它是得其所哉。回顾这篇2000多字专稿的采写经过,我深深感到:新闻稿件成败的关键在于采访,而采访不只是用口,更要用心。从这个意义上讲,一篇好稿必然是作者心血的结晶。一、采访准备要充分。记者采访前做好准备工作就象樵夫砍柴前要把刀磨好一样。所不同的是,记者不仅要做物质上的准备,更要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做到“胸  相似文献   

19.
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契把自己每次采访都当作一场激烈的战斗。事测则立,不测则废,谁也不想打无准备之战。然而,正如部队在行军中有时难免要与敌人打遭遇战。由于新闻工作强烈的时间性,往往一个通知、一则信息就“命令”记者火速出动。有的记者能沉着应战,出奇制胜;有的则一败涂地,弄得自己和采访对象都很尴尬。笔者作为《人民日报》实习记者,在两次采访中略有体会. 一次是看起来准备很充分实际上心中无底的采访。去年十月初,领导让我去河南采访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业及粮食拍卖第一天的交易。我学外语出身,  相似文献   

20.
当我得知报社组织的新铁路工地巡礼系列报道,准备让我去采访兰新复线时,我既高兴,又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临行前,报社领导对我说,下去采访要深入挖掘精神内涵,写出国家重点建设工地上人的精神风貌。这使我对这次采访有了主心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