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将轴对称与全等混淆例1如图1,判断△ABC与△A′B′C的关系.错解:△ABC和△A′B′C对称.错解分析:说两个图形对称,必须说它们关于哪条直线对称.在图1中,关于直线l_2,不对  相似文献   

2.
题目设O和I分别是△ABC的外心和内心,△ABC的内切圆与边BC,CA,AB分别相切于点D,E,F,直线FD与CA相交于点P,直线DE与AB相交于点Q,点M,N分别是线段PE,QF的中点.求证:OI⊥MN.[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在近年来各地中考数学试卷中 ,常见到一些折叠问题的试题 ,这类问题实际上是轴对称问题的具体应用 ,因此 ,抓住轴对称性质是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下面举几例加以说明 ,供大家参考。例 1.如图 ,有一张矩形纸片 ABCD,AD =9,AB=12 ,将纸片折叠 ,使 A、C两点重合 ,求折痕 MN的长。解 :由轴对称性质可知 ,折痕MN垂直平分对角线 AC,从而易证 OM=ON,△ A OM∽△ ABC,∴ OM9=12 AC12 =12 × 92 +12 212 =58,∴ OM=4 58,∴ MN=2 OM=4 54 ,即折痕 MN的长为 4 54 。例 2 .如图 ,已知等边△ABC中 ,D为 AC上一点 ,把△ABC折叠 ,使点 …  相似文献   

4.
李建泉 《中等数学》2014,(11):18-20
几何部分 1.本届IMO第4题. 2.已知△ABC的外接圆Г,边AB、AC的中点分别为M、N,圆Г不含点A的弧BC的中点为T,△AMT、△ANT的外接圆与边AC、AB的中垂线分别交于点X、Y,且X、Y在△ABC的内部,若直线MN与XY交于点K,证明:KA=KT.  相似文献   

5.
<正>"共底"三角形的构造如图1,在△ABC中,直线MN经过点A,交BC于点D,过点B、C分别作MN的垂线,垂足分别是E、F.则△ABD和△ACD构成"共底"三角形."共底"三角形的面积△ABC的面积就是"共底"△ABD和△ACD之和.过C作JQ∥MN,延长BE,交  相似文献   

6.
大家知道,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显然,把菱形沿着对角线所在的直线折叠,能够使直线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这说明菱形是关于对角线对称的轴对称图形.由轴对称的性质:对菱形ABCD,有△ABC≌△ADC;一般地,若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则有△ABP≌△ADP利用这些性质可以简便地解决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2006·辽宁锦州)点P是△ABC中AB边上的一点,过P作直线(不与直线AB重合) 截△ABC,使截得的三角形与△ABC相似,满足这样条件的直线最多有____条. 解析:画任意△ABC(三边互不相等,无直角),如图. 若以∠A为公共角,可画△APE~△ABC,△APF∽△ACB; 若以∠B为公共角,可画△BPG~△BAC,△BPH~△BCA; 所以满足题目条件的直线最多有4条. 拓展变式: 特殊化思考:如果△ABC是特殊三角形呢?  相似文献   

8.
<正>同学们初学轴对称知识时,由于对有关概念理解不透,往往出现各种错误,下面就几种常见的思维误区归类剖析。一、对轴对称的概念理解不清例1图1中的(1)、(2)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请画出它们的对称轴。错解如图1所示的直线MN为对称轴。剖析沿直线MN对折,在直线MN两旁  相似文献   

9.
第22届“希望杯”高二第1试 试题:如图1,直线MN过△ABC的重心G,  相似文献   

10.
<正>初中数学轴对称一章涉及轴对称图形其性质有三点:第一,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这两个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第二,通过轴对称变换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大小与形状一样;第三,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同学们可以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对称性质解答一些几何问题,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如何利用轴对称图形的对称性质解决几何最值问题一、一定两动求最值例1如图1,已知在Rt△ABC中∠ACB=90°,延长BC到点D,使得DC=BC,延长BA到点E,连接DE,且∠E+∠EDB=150°,AC=8,点M,N分别是BE,BD上的动点,连接DM,MN.求DM+MN的最小值.  相似文献   

11.
题目:如图1,直线l1∥l2,△ABC与△DBC的面积相等吗?你还可以画出一些与△ABC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四边形》习题19·1第8题)认真研究本题可以得到以下两个命题:命题:如图1,若直线l1∥l2,则S△ABC=S△DBC,逆命题:如图2,若S△ABC=S△DBC,则有直线l1∥l2.不难证明两个命题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习题12.1 5.易知AD=CD,敞△ABC的周长=△ABD的周长+2AE。 7.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为这两条直线夹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8.b,d,9.建在AB的垂直平分线和公路的交点处。  相似文献   

13.
原题呈现(2010山东临沂25题)如图1,已知矩形ABED,点C是边DE的中点,且AB=2AD.(1)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保持图1中△ABC固定不变,绕点C旋转DE所在的直线MN到图2中的位置(垂线段AD、BE在直线MN的同侧),试探究线段AD、BE、DE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并给予证明;  相似文献   

14.
原题呈现:(山东临沂中考题第25题)如图1,已知矩形ABED,点C是边DE的中点,且AB=2AD.(1)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保持图1中△ABC固定不变,绕点C旋转DE所在的直线MN到图2中的位置(垂线段AD、BE在直线MN的同侧),试探究线段AD、BE、DE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并给予证明;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00页(综合运用)第8题:如图1,直线ι1∥ι2,△ABC与△DBC的面积相等吗?你还能画出一些与△ABC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码?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历经四年,在这几年的教学中,笔者将新教材与老教材作了比较,发现原空间与图形部分可以由传统教材的单一结论式教学变为学生探索发现其有关规律、定理的教学。这主要体现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上。现就这两方面谈一下笔者的体会和对策。一、图形的变移例1(04年海口中考题)在△ABC中,∠ACB=90°,AB=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1)△ADC≌△CEB,2)DE=AD B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AD-BE(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AD、B…  相似文献   

17.
<正>本文现将人教版八年级(下)中的一道习题及其逆命题在中考中的应用介绍如下,供初中师生教与学时参考.题目如图1,直线l1∥l2,△ABC与△DBC的面积相等吗?你还可以画出一些与△ABC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解因为l_1∥l_2,所以S_(△ABC)=S_(△DBC)(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还可以画出与△ABC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若干个,只要同底BC,第三个顶点在  相似文献   

18.
题目:如图1,△ABC中,点O是边AC上一个动点,过O作直线MN//BC,设MN交<BCA的平分线于点E,交<BCA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  相似文献   

19.
题 (2005年济南市压轴题)如图1,已知⊙O是等边△ABC的外接圆,过点O作 MN∥BC分别交AB、AC于 M、N,且 MN=a,另一个与△ABC全等的等边△DEF的顶点D在MN上移动(不与点 M、N重合),并始终保持EF ∥BC,DF交AB于点P,DE交AC于点Q. (1)试判断四边形APDQ的形状,并进行  相似文献   

20.
本刊1994年第5期刊登的《数学奥林匹克高中训练题(10)》,其中有一道填空题是: “△ABC的面积为S,∠A=45°,直线MN分△ABC的面积为相等的两部分,且M在AB上,N在AC上,则MN的最短长度为______。”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