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西方美学一般把审美意识区分为优美和崇高两类。古罗马时期的艺术批评家朗吉努斯在《论崇高》中揭示了希腊罗马古典作品的崇高品质,详细论述了崇高之不同于优美的基本特征。杜甫的诗充分展现了"崇高"的美学价值。本文运用《论崇高》中关于崇高美的基本观点来说明杜甫诗歌如何体现了一种崇高之美。  相似文献   

2.
西方美学一般把审美意识区分为优美和崇高两类。古罗马时期的艺术批评家朗吉努斯在《论崇高》中揭示了希腊罗马古典作品的崇高品质,详细论述了崇高之不同于优美的基本特征。杜甫的诗充分展现了"崇高"的美学价值。本文运用《论崇高》中关于崇高美的基本观点来说明杜甫诗歌如何体现了一种崇高之美。  相似文献   

3.
古今中外诗人以孤独意象入题,营造了不同的诗歌意境。而从审美范畴角度而言,"孤独"意象之美感一曰优美,一曰崇高。以《孤独的收割女》与《孤雁》为例,前者之孤独意象带给读者恬静、愉悦与和谐之感,即优美;后者带给读者灵魂的震颤与敬仰,即崇高。二诗意象之审美与意境迥异,却同样打动人心,唯在情真。二诗意象之意境均是诗人性格情趣的返照,亦是诗人当时当境之真切感受的映射。  相似文献   

4.
在《音乐之声》这部音乐剧中,充满了不同风格、优美动听的音乐唱段,包含有深刻、崇高的戏剧内涵,这些都成就了这部音乐剧中的经典之作。本文通过对《音乐之声》经典音乐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好的认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辛媛媛 《海外英语》2022,(3):134-135
陆机在《文赋》中提出的艺术想象论,为刘勰的神思说打下了基础。古罗马朗吉努斯虽然也在《论崇高》中专辟一章论述想象力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其对想象力的重视却一向没有引起学界太大的关注。通过分析两部作品中的想象论的各自的特点及其各自的触发机制,以寻求古代东西方想象论之异同背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
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对先秦诸子思想进行了精要的总结。阴阳家作为六家之一,在先秦学术史上拥有着崇高的地位。从《论六家要旨》的文本出发,考据先秦时期阴阳家的发展历程,进一步研究司马谈对阴阳家评价中“四时之大顺”的优点以及“使人拘而多畏”的缺陷,由此探讨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对阴阳学派发展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发展的纵向和文论发展状况的横向两个方面,对朗吉弩斯的美学和文学观点在《论崇高》中的表现作了系统性的阐述和比较性说明。朗吉弩斯对西方古典文论的贡献和《论崇高》在文论史上的地位,亦作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8.
《十五的月亮》和《望星空》这两首歌曲都以浩瀚字宙中极平常的天体——月亮和星星作为沟通边关军人与后方亲人情感的纽带。它们都以健康的内容、真挚的感情、清新的格调、优美的旋律唱出了八十年代青年的心声,深受广大青年的喜爱。它们虽各具特色,但有异曲同工之妙,向人们展现了八十年代青年美好、崇高的心灵、可谓歌苑双璧。《十五的月亮》描绘了两幅画面,一  相似文献   

9.
《庄子》之思想与《周易》有关 ,这可从《庄子》论《易》、《庄子》论“命”、《庄子》之文句等方面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在中国近代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对于王国维的治学业绩,尤其是词论,一直是学界研究的课题。仅以数侧为例予以评说,就足以窥见《人间词话》丰富而深邃的内涵以及王国维对与之相关的词学问题精辟独到的识见。  相似文献   

11.
康德的崇高理论及其局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给人崇高感的客体,能得到崇高惑的主体,客体与主体的关系,形成崇高感的过程,得到崇高感后的效果等五个方面可以见出康德的崇高理论。在此基础上,把康德的崇高理论放在历史的序列中,从上述五个方面可见出康德崇高理论的不足,及造成这些不足的原因。尽管康德的理论有缺陷,但仍具有非常高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论崇高     
文章评价了西方著名美学家关于崇高的理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崇高概念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得出关于崇高概念的本质性含义。同时,总结出崇高概念的四个发展阶段,由内在精神过渡到摆脱外在物质形态的历程。并且总结了关于崇高概念对于美学研究及其他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莎学一直认为哈姆莱特是人文主义者,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人开始提出质疑,认为哈姆莱特并非人文主义者。但问题并没有因此得到解决。哈姆莱特到底是什么"者"?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受何思想影响?细读不难发现,哈姆莱特是一个柏拉图主义者、柏拉图"哲学王"政治哲学思想的典范,"莎士比亚的确读过柏拉图"。  相似文献   

14.
海舍尔眼中的崇高,是希伯来伟大的精神元素,是事物比自身更伟大意义的一种无言的暗示。现代人更注重实用,却漠视崇高,这种实用主义生存观只能实现物质的富足却不能达到真正的幸福。重拾崇高能改善人的生存状况,从而向诗意栖居的生存理想靠近。海舍尔希望用崇高这种昔日智慧医治现代人精神贫弱的痼疾,使其抛却庸碌,重归圣洁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5.
作为现代精神传统的“竞争”体现在美学上就是崇高。被公认为形式主义美学家的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的思想中实质上也包含了部分崇高的内容。即,在艺术内容上,主张文艺为人生,也就是真善美的统一;在艺术风格上,则也赞同热烈。可见中国近现代对崇高的欣赏已成为某种趋势。现代精神传统已成为某种弥漫性的存在。形式主义与崇高混合为一的实质是现代性的吊诡。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讲述了高贵王子哈姆雷特的悲剧。哈姆雷特的生命中有着种种目标,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复仇目标。复仇目标在利益生活空间与道德生活空间的联动博弈中实现着对哈姆雷特的影响。复仇目标能否及时地在博弈中掌握足够优势,从而促成哈姆雷特的复仇行动,解除哈姆雷特周围的威胁,决定着哈姆雷特的结局。在剧中,复仇目标在利益生活空间与道德生活空间的联动博弈中受到了过于强大的阻力,不可能在灾难降临前促成哈姆雷特的复仇行为,因而哈姆雷特的悲剧性结局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哈姆雷特的忧郁、优柔寡断,以及缺乏行动的果断力是他女性气质的体现。根据荣格的原形分析理论中的阿尼玛理论可得出与哈姆雷特相恋,并同样遭遇丧父以及疯癔的奥菲利亚与哈姆雷特形成并置。这一充满女性象征意义的形象是哈姆雷特女性气质的投射,即哈姆雷特个性中的阿尼玛。因此,奥菲利亚之死即象征着哈姆雷特个性中女性气质的消亡,从而使其得以恢复男性的阳刚之气成功复仇。  相似文献   

18.
着重从两大方面探讨哈姆莱特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的悲剧性:1)从哈姆莱特的皇室家庭贵族身份和人文主义的教育背景分析他的初始性格;2)从剧情的发展来阐述人文主义思想的历史局限性最终导致哈姆莱特性格的转变和复仇拖延亡命的悲剧。结论是:哈姆莱特的悲剧性实质上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文主义者缺乏对现实社会不可调和矛盾的本质认识,揭示出社会的进步必须依靠改革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哈姆莱特的性格是极其复杂的,历来观点甚多。本文通过对剧本中故事情节的分析,尤其是对哈姆莱特装疯和放弃克劳狄斯祈祷的机会两个情节的分析,认为哈姆莱特的性格是以行动为主的,他是一个行动的王子。  相似文献   

20.
通过梳理并还原哈姆雷特在复仇过程中的心路历程,试图对哈姆雷特复仇之延宕所包蕴的历史文化信息重新作出阐发。哈姆雷特复仇行动延宕的根本原因在于哈姆雷特找不到复仇的正义性和正当性。延宕本身既宣告了文艺复兴后期人文主义理想在欧洲大陆的陷落,也反映出人文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和人文主义者悲剧性的生存处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