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要求中明确提出:"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所谓"留心周围事物",即要指导学生勤于观察生活、自然和社会,掌握观察方法,培养"善于观察"的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要求中明确提出:"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所谓"留心周围事物",即要指导学生勤于观察生活、自然和社会,掌握观察方法,培养"善于观察"的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3.
《标准》对第二学段习作的要求中提到“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因此,教中年级的孩子们学写作,就像教一个幼儿初学走路一样,不应急于在走的形式和技巧上下工夫,而应将着力点放在树立表达信心,培养习作兴趣,养成练笔习惯上。其中,在写作习惯的培养上,要致力于培养他们能够“自发寻找素材,自能积累语言,自主随心表达”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漆伟英 《教师》2011,(13):77-79
说起写作,新课标指出:第一阶段要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二阶段要让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三阶段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学生在习作方面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要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我认为,最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 遵循《语文课程标准》对中段学生习作的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本课设计力求突出以下特色:巧妙创设情境,强化作文的“实用”功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遵照学生习作的思维过程,采用范文引路的方法,从说到写,从仿到作;习作评价重点放在培养兴趣、自信,关注习作的全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习作要求中提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如何达到这样的要求呢?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习作教学与学生兴趣相结合,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习作教学与阅读相结合,让学生有能力表达;习作教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有内容表达。  相似文献   

8.
以前提起作文,学生害怕老师头疼。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避开“作文”二字,低年级叫“写话”,中高年级叫“习作”。其中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的新理念是:“第一学段,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第二学段,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这一要求明确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0.
成燕宁 《新课程研究》2009,(12):144-144,148
童年,是无忧无虑,是七彩斑斓的,但作文总能在每个孩子心中弹奏出几个令人苦恼的不和谐音符。怎样让写作文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是教者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也是新语文课程目标提出的要求:“让孩子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每个学段的作文教学都提出了这样的要求:1~2年级要求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3~4年级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5~6年级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与感悟能力的培养,必须优化教学策略,从而提升孩子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对中年级习作提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信心。要想让学生在起步作文阶段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有事要叙,有情可抒,那还得从“热爱生活”人手。生活是习作不竭的源泉,热爱生活,他的笔端就有真情流露,留心生活,就会“下笔如有神”。  相似文献   

13.
作文,是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重要途径。叶圣陶曾说过:“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自然得很。”《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样,学生在习作时自然会下笔千言,有感而发,从而“乐于书面表达”愉快地习作。  相似文献   

14.
“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这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怎样让学生自信写作,乐于表达写作呢?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三条教学技巧,总结分析,以期对以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课标"对第二学段习作的要求之一: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可是如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如何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一直困扰着老师。日前笔者在"心灵作文"课题活动现场,聆听了一节  相似文献   

17.
陈枫 《小学语文》2021,(4):35-38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重要途径。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在三年级专门编排了学习“观察”要素的习作内容,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并把观察到的内容写清楚。教师要立足“教材”、链接“学材”、聚焦“习材”,帮助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具备观察能力,习得表达技巧,提升习作质量。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在教学中就要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作为习作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再结合习作技巧教学,辅以适当的习作练习,相信这个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习作的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由此,我觉得中年级习作教学要做到重观察、重积累、重体验、重指导、重激励,具体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尝试。  相似文献   

20.
我去支教一年,家长们担心在孩子三年级习作的起步阶段就给耽误了。回来后,我又接了这个班,我暗暗思量:一定得给学生习作补补课,让他们多动笔、想动笔。怎样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习作能力呢?一、提供习作素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习作明确指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可是,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