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漫议吴佩芝到目前为止,在任何一本经典的音乐论著中,尚没有“高雅音乐”、“严肃音乐”、“通俗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的确切定义。人们只是根据各自的体验和理解约定俗成地使用这些术语。道理是十分明显的,因为界定这些音乐的字眼“高雅”、“严肃...  相似文献   

2.
谈将通俗音乐纳入学校音乐教育的设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俗音乐自产生以来,从没有因为受人的鄙视而停止过前进的脚步,相反越来越显现其旺盛的生命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作为传播高雅音乐的校园音乐课堂该不该将其排斥在外呢?本人认为应充分认识发掘通俗音乐的美学内涵并将其融入学校音乐课堂以体现文艺体裁的多样性。道理很简单,再好的食物(高雅音乐),长期只摄取一种,也会引起营养不良,只有多样化的“食物结构”,才是合理、科学的,有益“健康”的。  相似文献   

3.
1-1想给“通俗音乐”(或说流行音乐)下一个科学的定义使其能够适用于词语所指称的文化事象是困难的①,据《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谭冰若先生所撰通俗音乐条目,说通俗音乐“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快活、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亦称流行音乐”②,此条目应是当前音乐界关于通俗音乐比较权威的解释了。然而从逻辑学的角度看,“通俗音乐”这一名称首先是作为描述性词语来运用的,是相对民族音乐、严肃音乐、艺术音乐、新潮音乐等称谓而言。而这些概念,就其内涵和外延来说…  相似文献   

4.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应渗透通俗音乐内容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通俗音乐文化与学校音乐教育、通俗音乐与高雅艺术的相互联系,阐述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通俗音乐文化有关内容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已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作为使人类为之神魂牵萦的艺术——音乐,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她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及,越来越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相关,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但当前的音乐明显地分为似乎对立的两大阵营:“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在某些人的眼里似乎“高稚音乐”(中外古典器乐曲、古  相似文献   

6.
曲高更应和者众——高雅音乐普及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敢 《教育文汇》2005,(12):4-6
如果你在大中小学校园随访学生,问什么是通俗音乐?我想,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个大概,并且能举出一大串通俗歌星的名字和通俗歌曲的名称。但是如果你要问他什么是高雅音乐,能说出个子丑寅卯的就微乎其微了。这也不足为怪。因为,当今的广播、电视、舞台乃至音像出版物中,几乎处于垄断地位的是通俗音乐;而理应稳坐“大雅之堂”的高雅音乐却“龟缩”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高雅音乐处于这种窘迫的境地,不能不说是艺术的悲哀,教育的悲哀,民族的悲哀。  相似文献   

7.
在大多数年龄层次稍高的歌曲爱好者的心目中,通俗音乐是没有地位的。为什么他们对通俗音乐会产生一种嫌恶感呢?这是因为他们长期生活在传统文化艺术的审美经验和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独尊”状态之中,竭力排挤那些形式“怪异”、内容“反叛”的艺术创作。而相当一部分通俗音乐正是因此而遭到排斥。如《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等作品,不但夹杂着非理性的情绪,而且在演唱形式上也是脸红脖子粗地歇斯底里。甚至有些作品完全是追求一种嘈杂的音响效果。如果用传统的审美经验来判别衡量这类歌曲,它们都无疑地将会被否定。这大概就是对音乐艺术有着惯性认识的中老年朋友不欣赏通俗音乐的主要原因吧。然而,通俗音乐在年青朋友中间却完全是另一种  相似文献   

8.
在大多数年龄层次稍高的歌曲爱好者的心目中,通俗音乐是没有地位的。为什么他们对通俗音乐会产生一种嫌恶感呢?这是因为他们长期生活在传统文化艺术的审美经验和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独尊”状态之中,竭力排挤那些形式“怪异”、内容“反叛”的艺术创作。而相当一部分通俗音乐正是因此而遭到排斥。如《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等作品,不但夹杂着非理性的情绪,而且在演唱形式上也是脸红脖子粗地歇斯底里。甚至有些作品完全是追求一种嘈杂的音响效果。如果用传统的审美经验来判别衡量这类歌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迅猛发展,通俗音乐如雨后春笋般地茁壮成长起来,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学生们边走边唱着“F4”、阿杜、周杰伦、刘欢等演唱的歌曲,出现追求流行音乐的现象,有的学生还成为他们的“追星族”。一些学生对我说:“老师,您能教点课外的歌曲吗?”这祈  相似文献   

10.
通俗音乐是介于民间音乐和艺术音乐之间的音乐品种。今天,在校的青少年成了通俗音乐最大的“消费者”。青少年在欣赏鱼龙混杂的通俗音乐作品时,应该提高自身的欣赏水平、欣赏层次和鉴赏选择的能力,才能引起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年级:高一课时:一课时教材版本:湖南文艺出版社教学目标:1、愿意随乐演唱两至三首中国通俗歌曲。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中国通俗音乐发展的简要历程及每个发展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通俗歌曲作品。3、在交流、讨论、评价,演唱等活动中,初步具备鉴赏、辨别通俗音乐的能力。教学重点:了解中国通俗音乐发展历史及现状,学会用鉴别的眼光看待中国的通俗音乐教学难点: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每一环节  相似文献   

12.
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通过比较通俗音乐与高雅音乐的特点,引导学生如何正确认识和欣赏音乐,从而在音乐中陶冶情操,使身心得到健康、协调、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称:陋室中“可以调素琴”,却“无丝竹之乱耳”。同是乐器,何以厚此薄彼呢? 琴和丝竹,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琴代表阳春白雪式的高雅音乐,丝竹代表下里巴人式的通俗音乐。古之操琴音,须先净室,焚香,净手,处所须清静幽雅,以示操琴者之高雅。确实,古之操琴者多为文人学士,墨客骚人,如孔子、诸葛亮等,琴曲也大多正统高雅,比如《文王操》、《高山流水》之类。琴在古乐器中的地位类似今日的钢琴,是高雅音乐的象征,专用来演奏登堂入室的雅颂之乐。而丝竹则要通俗得多,大众得多。牧童可在牛背上吹短笛…  相似文献   

14.
<正> 由于专家和艺术家的呼吁,中央和全国不少省市的领导有远见地提出扶持高雅艺术的口号和政策。近年,一些企业界的有识之士向高雅艺术伸出援手,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但文艺界因此而产生文艺之高雅和通俗如何划分、两者之前途如何诸问题。笔者就此题已撰《艺术的高雅和通俗》(载《上海文化》1994年第3  相似文献   

15.
拿通俗文化作题目来说中学生怎么写好作文 ,似乎有点儿“离谱”。要说通俗文化能让人娱乐、消遣 ,大家或许还能接受 ;可是要把写作能力的训练和提高与通俗文化挂上钩 ,从流行歌曲、畅销杂志、通俗小说、网络文学和广告词里找作文的灵感和材料 ,岂不是缘木求鱼 ?我倒不这么看。其实 ,现代语文教育从一开始就和通俗文化有缘。当年清华大学招生 ,请陈寅恪先生为国文考试命题 ,陈先生出的作文题是《梦游清华园记》 ,同时还出了一个对对子的小题目“孙行者”。三十多年后陈先生回忆此事时曾幽默地说 ,作文题适用于各类考生 ,游过清华园的 ,可以实…  相似文献   

16.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奇观。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刚过,他却凭借写作章回体小说而掀起了轰动一时的“张恨水热”。在消闲与责任交织的文化心态下,张恨水的小说所呈现出“高雅化的通俗”的艺术品貌,进而寻求其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美声唱法作为一种高雅的、经典的演唱风格,对于通俗唱法是有借鉴作用的。本文通过对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对比,阐述了通俗唱法借鉴美声唱法的必要性,并从练声方法、艺术表现等方面提出了通俗唱法借鉴美声唱法的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俗音乐是劳动群众创造的;通俗音乐是音乐艺术中的瑰宝;通俗音乐的情感效应。  相似文献   

19.
从对通俗音乐的概念入手,对通俗音乐的美学特征以及在我国当代的发展过程进行论述,并对当代通俗音乐审美价值取向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以改革开放以来大陆、香港、台湾通俗音乐的发展为脉络,对中国通俗音乐(流行音乐、爵士音乐、音乐剧等)在发展和演变过程中的编曲和配器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