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马氏文通》中所论述的状字系统是个庞杂的体系,首先表现为状字划分标准的不统一,其次是状字界定范 围的不明确,再则是术语概念的相互混淆,本文将具体从以上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状字是《马氏文通》中的一个字类,《马氏文通》中状字除可修饰动字、静字、名字、代字等外,还可以"自状",即状字可以连用作句子成分,而现代汉语的副词一般是不可以修饰副词成分作状语的。本文通过对古典文献中一些作品的考察,来分析一下《马氏文通》"状字"自状现象,描述了哪些状字可以连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连用,它们连用都有哪些形式是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马氏文通》“名字状动字”实际上指的是名词用作状语。据《文通》所举例句,用作状语的名词所表现的语法意义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表示比喻、表示对人的态度、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处所、方式、工具或依据等。《文通》对“名字状动字”这一语法现象的归纳和总结是对我国传统小学关于名词用法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龙丹萍 《现代语文》2008,(1):125-126
本文讨论了《马氏文通》状字的分类标准,认为其分类标准有二:意义标准和功能标准.功能标准没有一以贯之,在《状字诸式》一节中断,而导致这部分非状字仅凭"象形肖声"的意义特征被划入状字范围.  相似文献   

5.
《马氏文通》状字章问题颇多,语法学界从各个角度对状字章作了评述,特别是“状字诸式”节,多数学者认为马氏把状字与静字混淆在一起。我们认为马氏把“状字诸式”1-4类归入状字时注意到了此类状字与象静字的区别,实乃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6.
《马氏文通》"名字状动字"的情形大致可分为比喻、处所、依据、缘由、对待五种。"名字状动字"这一语法现象是活用还是常用,语言学界莫衷一是。可以从词性相对论和标记理论这两个角度去重新看待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7.
《马氏文通》将某些原属静字的字归属于“状字”,这对后来学者对状态形容词的认识有启发作用;将某些记容、记处之读的作用归为“用如状字”,指出读句之间也有状与被状均关系,对于后来学者的偏正复句的提法也有着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8.
考察《马氏文通》的静字理论,重点以静字中的象静为主,联系现代汉语的形容词研究现状,对其进行综合比较、评述。  相似文献   

9.
《马氏通》(以F简称《通》)出版于1898年,它是我国最早的,也是最系统的一部语法作,它的出版突破了古法研究只围绕字的音、形、义进行的旧框框,结束丁汉语“有规律隐寓其中,特无有为之比拟而揭示之”的局面(《通·后序》);它以“字类”、“句读”为重点,以“正名”为总纲,  相似文献   

10.
《马氏文通》助动字是根据动字的意义划分出来的动词的一个次类,主要包括“可”、“能”、“足”、“得”四个助动字。根据其后所助动字的不同,马氏把它们划分为三类:可(足)+动字;能+动字;得+动字。同时,马氏还深入探讨了助动字的句法功能:与“以’’字连用;助动字连用;助动字单用;助动字前加否定词修饰;助动字与所助动字之间间以“而”字等。  相似文献   

11.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现代语法学专著。助字篇是马建忠根据汉语独有特点创立的一篇,历来学者非常重视,评议众多。文章旨在通过梳理学者们对《文通》助字篇的评议,分类归纳总结关于助字篇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助字是《马氏文通》中没有西方语法为依傍的"华文所独",以《论语》中的助字用例为语料,从三个方面考察马氏的助字,发现:其一马氏以"传信"和"传疑"远不能概括助字的语气意义,《论语》的助字可分为陈述、疑问、感叹和提起。其二《论语》中语气词连用的情况证明了马氏对"合助助字"论述的正确性。其三马氏遵循助字的单功能性,有助于分析助字的细微差别和语气词连用。  相似文献   

13.
《马氏文通》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学著作,在我国的语言学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中,"介字"一章的用法论述全面、充分,而且将各种有"之"字的句法结构一一陈述出来。这是对"之"字的全面分析。但是由于时代和资料的局限,后人对此的争议也很多。  相似文献   

14.
《马氏文通》的“静字”学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氏文通》是我国汉语语法学的开山之作。马建忠的“静字”学说,其立名既参照了前人的成说,又赋予了自己的语法观,其范围与现代汉语中的形容词相当。马氏将静字分为两类:象静与滋静;马氏静字作定语、谓语为“常”用,作其他成分为“变”用。另外,马氏又论及静字与虚字之组合情况,其论述贡献与缺陷并存。  相似文献   

15.
《马氏文通》"静字"章的内容较为庞杂,因此结合古代汉语和西方语法的情况,分析其中涉及到的象静司词、表词、比等问题以对语言表述等问题加以厘请。  相似文献   

16.
《马氏文通》对助字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助词,在古代汉语里很早就出现了,自有文章著作以来,就有助词的用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里面就用到了很多助词,东汉时期问世的《说文解字》,把凡是表示语气的字都解作“词”。例如:《白(育自)部》:“者,别事词也。”《j\部》:“尔,词之必然也。”《八部》:“余,语之舒也。”段玉裁注:“语,《匡谬正俗》引作词。”《兮部》:“乎,语之余也。”《关部》:“矣,语已词也。”《口部》:“哉,言之间也。”按,“言之间”和“语之间”或“词之间”意思相同,也就是表示句与句之间的间歇的词。通过上举各例可…  相似文献   

17.
杨丹 《现代语文》2013,(5):96-99
《马氏文通》"动字相承"的语法观念及研究方法主要体现在句法形式的突显、特殊句式的观照以及词性及其语法功能的探讨等诸多方面。马建忠充分借鉴西洋语法,不仅注重汉语的句法形式,同时也不忽略语义,这对后来的学者在某些实词、虚词、句式以及篇章的研究上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乎”字是《马氏文通》介字卷和助字卷论述最为详尽虚字之一。介字“乎”有表比较、介引转词、表示受动等功能,助字“乎”既可助句,也可助字。对“乎”的研究是《文通》虚词研究的一个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19.
《马氏文通》建立助字一类,“助字者,华文所独”,可见马氏建立的助字一类有很大的创造性。在《马氏文通·助字》章中,马氏详细地阐述了古汉合助助字的现象,我们可以探究马建忠发现的助字同现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20.
《马氏文通》关于“动字相承”的理论,开创了中国语法学界对“连谓式”、“兼语式”等谓悟性动词的研究。马氏的研究,为现代语法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这对汉语语法研究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