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佳句,它曾引起多少人的遐想啊! 2.①“明月几时有”呢?②几乎人人都会答:每月十五(农历)月儿圆。③这个答案既对,又不对。④今天,站在地球上□作出这样的回答是对的。⑤可是,如果从天文学的角度进行□,或上溯亿万年,这个答案就是错误的。⑥这是为什么呢?⑦还得从“明月几时有”说起。  相似文献   

2.
一、怎样理解“明月几时有” ? 有人把“明月几时有”诠解为“明月今夜即有 ,何以要问 ?开端便是奇逸之笔 ,非超尘脱俗不能有此奇想”。这显然是把“有”当作“存在”来解释的 ,认为“有”和“无”相对。其实 ,这种粗线条的注释也不能令读者满意。我认为 ,把“有”理解为“升起”较好 ,联系作者的处境和词的小序来看 ,当时作者是一个被贬外放的官员 ,中秋之夜思念之情更浓。诸种愁绪困扰 ,酒入愁肠愁更愁。作者饮酒不多 ,却有了醉意。猛抬头 ,发现玉兔高悬 ,便端着酒杯 ,醉眼朦胧地问青天 :月亮是什么时候升起来的呢 ?月亮升起了多长时间呢…  相似文献   

3.
明月几时有小儿问:“爸爸,明月什么时候有?”我说:“晚上。”“可为什么今晚没有?”“今晚天阴。”“可昨晚天好得很,满天的星星怎么也没有月亮啊?”“那是因为,因为,哎,你不懂,这叫月有阴晴圆缺。明白吗?不是每个晚上都有月亮的。”“可是那天早上是白天,我怎么也看到月亮了呀?”我被问得眼冒金星头昏眼花。“爸爸,你把咖啡倒键盘上干什么?”  相似文献   

4.
同学们都读过《西游记》,“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情节还记得吧?“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宋朝苏东坡从天上的明月想到了天宫,想像确  相似文献   

5.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对明月的感怀。千百年来,面对一轮皓月,文人墨客抒发情怀,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词。或吟“茅店月”,或颂“关山月”,  相似文献   

6.
月以咏怀,情景交融苏轼的词中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抒写心中不悦,表达同胞情谊,实乃精品中的精品。“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陡然领起,破空而来,有“天风海雨逼人”之势,真是奇逸之笔,更见东坡居士超逸旷达的情怀。“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相似文献   

7.
该文抓住“青天”、“把酒”、“明月”这三个关键意象深入分析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蕴涵的深层意蕴,揭示了苏轼第一次被贬之后,从困惑、反思到通透和空灵的心路历程,说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在苏轼的人生历程和诗词创作的重要位置,是诗人的人生哲学、政治理想和艺术追求的一个尝试性的突围,是诗人的诗词创作由少年的轻狂和无端喟叹转向旷达、平淡,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8.
这首词是苏东坡在山东密州做官的时候写的。当时,他赏月赏得很高兴;他又喜欢酒,以致“欢饮达旦”,直到天明,喝得“大醉”,因而写下了这首词。所以一起头就乘着酒兴,对月抒怀,向月亮发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把酒的“把”,是个动词,是手里拿着的意思。苏东坡这时是手里端着酒杯,一边饮酒,一边问月。第一个问题“明月几时有”,和下面第二个问题“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意思上是连贯的,不过因为要照词调来安排,“把酒问青天”这话必须摆在第二句,因此就把这两个问句隔开了。“明月几时有”,并不是问月亮到几时才有,而是问,明月从多么远古的时…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英语世界译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七个版本情况进行了概述,并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异质文化语境中的七个译本进行了分析比较:对词牌名的翻译处理、对标题的翻译处理、对苏轼标题后的说明的处理以及对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本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五处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  相似文献   

11.
大千世界,变幻时空,自然有了人生才如此绚丽。作为自然的宠物,我们都拥有自己的人生。然而以“万物之灵”自诩的人类啊,我们又是如何看待人生的呢?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英雄一世,在戎马倥偬之余也不免感慨万千;“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东坡的人生在豪放之中也带着哀怨;“唯  相似文献   

12.
每每诵读古人的精美篇章,常让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而研读其写作奥妙时常看到一个可贵之处:借鉴前人却不老调重弹,浑然天成却有迹可寻,推陈出新且技高一筹。且看苏轼:李白《把酒问月》诗云"晴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苏轼在他的《水调歌头》开篇便说"明月几时有?把  相似文献   

13.
明月情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舒缓的音乐声唤起了我对明月的向往,把我的心带进了那一片梦幻的美景……  相似文献   

14.
提到开一代豪放词风的苏轼,人们自然会想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气势雄浑的佳句。但作为艺术造诣极深的一位大家来说,他不会只追求单一的创作风格,而会博采众长,从多  相似文献   

15.
月为何物?苏轼云“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陆机云“照之有余晖,揽之不盈手”,张于湖云“素月分晖,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李白云“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谢庄云“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小小一轮月,奈何生出如此多的情愫?  相似文献   

16.
月球     
每当夜幕降临,我便升上天空。我的光洒满大地,使人产生无数情思遐想。文人墨客一向对我倍加青睐,常把我载入佳句。北宋文学家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和唐代诗仙李白的“窗前明月光,疑是地  相似文献   

17.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不是在说梦?“我写包法利夫人服毒,我满嘴的砒霜气味,就象自己中了毒一样,一连两天闹不消化,因为我晚饭全呕出来了。”包法利夫人服毒,与你福楼拜何干!“弥尔顿把天堂描写得比地狱更加令人神往。”弥尔顿去过天堂吗?没有!那么,他何以将天堂写得如此之美呢?这就是艺术创造。“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黑格尔的这句名言在一定程度揭示了文学  相似文献   

18.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 轼丙辰中秋 ,欢饮达旦 ,大醉 ,作此篇 ,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苏轼 (10 36年一 110 1年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作家、艺术家、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同列入唐宋八大家 ,历史上合称“三苏”。苏轼一生处于激烈的政治斗争中 ,几经沉浮 ,最后被贬到遥远偏僻的…  相似文献   

19.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文学史上历来被推崇备至.八年级语文下册入选的这篇古诗词,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的"人世与出世"的矛盾心理.词人见月而问青天,追月而迟疑: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心情烦闷的苏轼对人世间的污浊颇感不满,他把眼光投向了明月,遥想"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引发出对宇宙人生这一类大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月亮”是历代诗人写不完看不厌的永恒题材。像晋代:陶潜《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唐代: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虽然同是写“月”,但月在诗中的功能却迥然不同。月究竟有多少功能?在古诗词中大概可以分为三种。一、表时间。《诗经·君子于役》中写“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归?”这句诗的意思是“丈夫被国君征去服役,将外出很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他重聚。”这里的“不日不月”意思是“不可以用日月计算”表时间长久。同样,陶潜的《归园田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