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奥纳多·斐波那契(Leonardo Pisano,Fibonacci,Leonardo Bigollo,1175—1250年),意大利数学家,是西方第一个研究斐波那契数,并将现代书写数和乘数的位值表示法系统引入欧洲的人.斐波那契出生在比萨,早年跟随经商的父亲到过北非的布日伊(现阿尔及利亚东部港口贝贾亚),在那里接受了一个阿拉伯老师的指导,学习研究数学教育.随后他还到过埃及、叙利亚、希腊、西西里、法国的普 相似文献
2.
所谓黄金分割,指的是把长为L的线段分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对于全部之比,等于另一部分对于该部分之比。而计算黄金分割最简单的方法,是计算斐波拉契数列1,1,2,3,5,8,13,21,…后二数之趾2/3,3/5,5/8,8/13,13/21,…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就发现了在这种分割状态下存在的一种和谐的美,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3.
陈爱群 《第二课堂(小学)》2009,(6)
当气温为多少度时,人体感觉最舒适?事实上,外界温度在22℃~24℃时人们感觉最舒服。科学家发现,人的体温37℃与0.618的乘积为22.9℃,这一温度中肌体的新陈代谢、生理节奏和生理功能都处于最佳状态。养生保健研究表明,当动与静是一个0.618的比例关系时,即大致四分动六分静,才是最好的养生之道。饭吃六七成饱的大都与胃病无缘。 相似文献
4.
人体黄金分割点是肚脐,从肚脐到脚底叫下肢,下肢与身高之比若为黄金比例,则称之为完美.否则只能通过增加下肢长度达到黄金比例,下肢增高,身高也增高. 相似文献
5.
6.
"0.618",一个美丽而神秘的数字,它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于2500多年前发现的,古往今来这个数字一直被后人奉为科学和美学的金科玉律。在艺术史上,几乎所有的杰出作品都不谋而合地验证了这一著名的"黄金分割律",无论是古希腊帕特农神庙,还是中国古代的 相似文献
7.
宋君成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22(2):79-83
客观事物的数量、形状、结构是数学知识研究的内容,也是绘画作品表现的对象.寻找数学知识与绘画技法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法则于艺术绘画中,会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古希腊数学家已经对数列问题进行了很多研究.毕达哥拉斯学派(公元前6世纪)通过对形数的研究,得到从1开始的n个自然数、几个奇数、n个偶数求和公式,并知道第n个七边形数是首项为1。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的课本封面上有一棵奇妙的树,该树从下往上的树枝数依次是1,1,2,3,5,8,13,21,…….其特点是: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是它前两项的和.这就是著名的斐波拉契数列,该数列是意大利数学家斐波拉契于1202年从兔子繁殖问题中提出的,人们为了纪念他, 相似文献
13.
14.
15.
所谓数学日记就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述他们在数学学习和应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是学生数学经历的一种经验性总结。众所周知,世界许多伟大的数学家都从小有写数学日记的习惯,日记里记载了许多伟大的数学发现。当前,数学日记也已成为广大教师和家长认可的一种数学学习方式,下面就是本人在教学实践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6.
瑞豪 《初中生学习(中考新概念)》2011,(9)
数学灵感是人脑对数学对象结构关系的一种突发性领悟。在解答数学难题时,通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尽管从多角度、用各种方法去探索,还是百思不得其解。就在山穷水尽疑无路之际,灵感出现了,从而创造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丽境界。灵感与创造思维、灵感与数学发现究竟有何联系?我们可以看看下面几位数学家的数学灵感与数学发现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文章详细介绍了黄金分割、斐波那契数列和分形几何等三者交织而成的知识花絮,旨在说明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发掘并整理与教学内容相关,且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美学文化常识以增进教与学的乐趣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一、课题分析 极限的思想是数学中极为重要的思想,极限概念是学生学习微积分的基础,然而在数学史上,极限概念的完善却是在微积分产生之后,数学家们在解决第二次数学危机过程中,经过近百年的工作才给出了极限的ε-N(或ε-δ)的定义方法,新课程实施前,大多数教师对极限概念的教学采取咬文嚼字反复解释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