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国民 《金秋科苑》2011,(8):101-102
从科幻到现实 人与机器人恋爱、结婚、生育,这一天方夜谭式的神话,过去只能在科幻作品中见到。但是,随着微电脑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紧密结合,这种神话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2.
只要现代科技介入,像“刀枪不入”这类武林神话和电影科幻,也能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3.
魔术师“瞬间消失”的把戏看过美国超级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的魔术表演的人,一定会对他能让一辆汽车、一架飞机、甚至是一段长城城墙等沉重巨大的物体,一下子从人们的眼前消失掉的本领,感到惊叹不迭、困惑不已。在一些神话或者科幻片中,也有这样的情节:一阵青烟升起,人或物体瞬间在原地消失,然后又在几公里、甚至是几百几千公里远的地方出现。其实,魔术师的这种“瞬间移物”法并不能真的把这些庞然大物移动哪怕是一分一毫,他耍的只是一种“障眼法”的把戏而已;而神话、科幻片中出现的那些场景,则完全属于一种文学创作,纯粹是虚构的。但是,…  相似文献   

4.
2008年3月19日,20世纪最著名的科幻巨星亚瑟·查尔斯·克拉克离开了我们,当天英国著名广播电台BBC报道了有关他的事迹和他的科幻作品对科技的影响。 克拉克是一位太空工程师,更是一位科幻思想家,与艾萨克’阿斯莫夫和阿尔伯特·何林并称为科幻三大巨头作家。他从小就喜欢看科幻小说,中学毕业后没有上大学,但他的业余学习和思考让他有能力在二战期间担任英国皇家空军的雷达指挥员和技术师,1945年他提出的卫星通信的设想,使他获得了1963年的富兰克林学院金奖,  相似文献   

5.
正2020年5月15日上午9时30分,著名作家叶永烈在上海病逝,享年80岁。气垫船、飘行汽车、机器人、环幕立体电影、人造蛋白……现代或未来的科技成果出现在《小灵通漫游未来》中。叶永烈的科幻写作、科普写作影响了一代代人的童年。一生留下3500万字180部著作叶永烈的写作之路堪称神话。在中国的科普、科幻界,叶永烈曾是一个风格独特、广受瞩目的"主力队员"。在纪实文学领域,他又是一位成就卓著、声名显赫的重量级作家。叶永烈从11岁起发表作品,19岁写作第一本书,20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科幻与教育之间的关系逐渐受到关注,科幻作品作为科学幻想的载体常将科学与社会联系在一起。为深入探讨科幻教育的作用,了解科幻作品对学生的影响程度与学生社会责任感之间的相关性,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结合SPSS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中等程度相关,子维度中技术观影响与应用关注、想象力影响与议题关注的相关性最高。  相似文献   

7.
科幻小说作家总是有丰富的想象力 ,有些人甚至掌握真正的技术知识。欧洲航天局现在想对这些人的技术知识加以开发。他们已请伊韦尔东一家名为“来自别处的房屋”的乌托邦博物馆就未来对科幻作品中的技术加以利用进行可行性研究。这家博物馆有一座收藏了 4万本科幻书籍的图书馆。博物馆馆长、欧洲航天局“科幻小说创新技术应用于外层空间”项目负责人帕特里克·居格说 ,这项研究还将包括对连环漫画和《星际旅行》等电影的利用。在与现实有明确联系的科幻作品中 ,居格列举了金·斯坦利·鲁宾逊创作的《火星三部曲》。这部作品描绘了如何把火星…  相似文献   

8.
正王侃瑜,青年科幻作家,毕业于复旦大学创意写作硕士专业,2014年在《萌芽》杂志连载科幻作品《云雾2.2》,2015年创作《重返弥安》参加"彗星科幻"国际短篇科幻小说比赛并获优胜奖,小说见于《收获》《萌芽》《上海文学》《香港文学》《科幻世界》《南方人物周刊》等,多次荣获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并被刘宇昆、胡绍晏等人翻译成英语收录于美、加等国的选集,现出版有个人小说集《云雾2.2》。王侃瑜是一位从科幻迷中诞生的科幻作家。她是上海科幻迷组织"科幻苹果核"的发起人和核心成员,在进行创意写作硕士学习时才开始正式的科幻创作。  相似文献   

9.
<正>人物点击日前,具有世界声誉的科幻大奖雨果奖在美国颁出。中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作品《三体》获奖,被业界称为中国科幻值得纪念的一天。作为责编、最早发表《三体》的《科幻世界》杂志副总编姚海军表示,在这样中国科幻历史性突破的一天,仍然看到当下中国科幻创作存在忧虑,主流作家群体还比较弱小。刘慈欣在获奖之后表示,这次获奖有幸运的成分,所以还是保持平常心为好。昨天,刘慈欣并未前往颁奖现场,作为《三体》译者,美籍华裔科幻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凭借《三体》第一部获得了"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雨果"奖是由世界科幻协会颁发的一项科幻文学奖,是为纪念科幻文学的先驱雨果·根斯巴克而设立的,它和"星云"奖一起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具权威的两大科幻奖。科幻小说已不仅仅是令科幻迷津津乐道的"小众"文学作品,而是跨越文学与科学、幻想与现实,尤其是硬科幻,即以各类科学为基础进行推演,探讨未来可能实现的新技术、新发明及其给人类社会造成影响的科幻作  相似文献   

11.
台湾自上个世纪50年代出现本土科幻小说以来,台湾作家在科幻文学方面的努力令我们瞩目。本世纪初,为鼓励、促进中文科幻小说创作,台湾设立倪匡科幻奖;2011年2月,为推广华人科幻文化,中华科幻学会在台北成立。从本期开始,我们与中华科幻学会携手台湾科幻作家,为广大读者陆续奉上引人入胜的台湾科幻佳作。本期刊载的,是出版了近百万字奇幻作品、并连续两届获倪匡科幻奖的著名作家李伍熏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正前不久,第74届世界科幻大会揭晓了2016年度世界科幻雨果奖,我国"80后"女科幻作家郝景芳凭借小说《北京折叠》获得最佳中短篇小说奖。这是继2015年刘慈欣凭借《三体》获奖之后,中国作家再次获得这个由世界科幻协会设立的在全球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科幻文学大奖。写作有治愈作用常常有人用"年轻""温柔""诗意"等词汇描述郝景芳,许多网友也感叹"她随便拿出一  相似文献   

13.
水中潜行的潜艇让人类尝到了甜头,潜艇可以藏在水中,很难被发现,并且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接近目标.但潜艇只能在水中游,想袭击陆地上的敌人就难了.如果能有一种潜艇可以潜藏在岩土中,悄悄接近目标后,从地下突然冒出来,就可以在敌人还在呼呼大睡的时候,让他们永远醒不来.这样的想法让设想者激动不已.动物界就有钻地鼠,人类也有很多关于地下钻行的神话,例如中国就有土行孙这样的传说中的人物.科学的发展不就是让科幻或神话变成现实吗? 土中潜艇的想法先后被很多人不约而同地想到过.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培育发展科幻产业的重要意义,指出发展科幻产业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抓手,是增强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是提高青少年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科技、经济和文化融合的重要结合点,有利于推动形成公益性科普事业和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的体制。在概述我国科幻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藉此提出培育发展科幻产业、提升民族创新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学会》2018,(12)
科学普及与科学幻想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科幻与现代科普,即公众理解科学的主旨高度契合,是语境模型下的现代科普形式。科幻有利于提升公众基于科学的想象力,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间接提升公众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在潜移默化的阅读过程中实现科学的传播,达到对科学及其作用的理解。该文从科普和科幻概念的衍化出发,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并尝试在科学中心场域中建立科普和科幻之间的相互转化模式,并将科幻引入科学中心展项叙事实践。  相似文献   

16.
《科技新时代》2009,(2):50-50
今年暑期将有一部中国自己的科幻大片上映,也许这部名为《机器侠》的中国科幻片将打败《变形金刚》和《钢铁侠等美国大片》,改写中国没有科幻大片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寒假来啦,各位"家里蹲"人士,你们准备怎么过这个年呢?喜欢看电影的,不妨看看这份科幻电影观影指南吧。这次的主题是表现7个科幻基本概念的7部影片,适宜每天一部细嚼慢品,当然也可以一口气看完大梦一场。初初接触科幻的人,往往会被科幻里超离现实生活经验的概念搞晕。挑选出的这7部科幻电影不求全面解释,但是它们很好地将这些基本概念的常见主题化入到剧情中,带你理解7个科幻中的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18.
《檀君神话》是迄今为止在韩国神话中最悠久、传播最广泛的一篇神话。《檀君神话》是流传至今的朝鲜族最古老的图腾族源神话之一,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图腾观念的。图腾崇拜是一种古老的信仰,一种精神的力量。通过《檀君神话》里的熊母故事,可以窥见有关朝鲜先民的图腾观念和信仰。  相似文献   

19.
唐乾 《发明与创新》2011,(1):I0005-I0005
前不久,美国纽约大学物理学教授加莱道雄在一次研讨会上称:未来的10到20年中,很多在今天被认为是带有科幻色彩的技术,将在现实中得到应用,或者成为真实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2017中国科幻大会在美丽的蓉城开幕了。我代表中国科协,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参加本次大会的科幻作家、科幻产业者、"幻迷"朋友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中国科普科幻工作的海内外朋友们,向为本次大会提供大力支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