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含量的多少,文化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本文从科学规划引领、打造特色旅游项目、旅游文化一体化建设、整合优质资源、产品开发及宣传推介等方面,探索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产业融合作为产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景德镇市应把握产业融合发展的规律,推进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提升景德镇市的文化软实力和工业硬实力。景德镇市可以重点推动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与教育业、工业、农业、旅游业和建筑业的融合发展,进而提升城市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战略支柱性产业,并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与其他产业融合、旅游形式不断推陈出新等特点,其综合性带动功能已经显现出来。盐城旅游业在近几年内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如何在未来几年内不断升级,提升品质,本文提出了创新、融合、国际国内市场共同发展等思路。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作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代表,正在深刻影响并改变着世界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它对全球旅游业发展正带来全新的变革,旅游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了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现阶段甘南州面临着从旅游资源大州转向旅游产业大州的挑战,分析"互联网+全域旅游"背景下传统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也将成为甘南州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旅游产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其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的全新发展模式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着旅游经济的繁荣发展。其中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也是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本文研究了如今我国会展旅游产业链发展的现状和不足,并以此提出了自己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宪帅  黄建军 《科技广场》2011,(10):110-113
德化陶瓷业是德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现在陶瓷旅游产业的优势还没有完全体现。陶瓷业与旅游业有着天然的产业关联性,两者的联动效应正不断加强,对优化陶瓷产业结构的作用也越发显著。文章基于产业融合互动模式的分析,对陶瓷业与旅游业之间的产业关联性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德化陶瓷业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具体实施策略。包括加强合作,走产业化道路;加强整体营销,做好综合配套服务;进行管理体制创新,协调好两大产业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运用熵值权重法和融合度分析模型对我国21个省市区2009-2017年低碳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业碳排放总量在低碳旅游业系列评价指标中占比0.48,能够很好凸显"低碳",评价指标构建合理;我国21省市区的低碳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虽然尚处于初级融合阶段,但整体融合态势向好,各省市区融合发展等级逐年提高;各省市区整体融合已从2009年松散阶段发展到初级融合阶段;个别省份融合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需结合各省市区的人文特点及旅游动态加强两产业的融合升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凉山州近几年旅游产业发展状况为例,对科学发展观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作了简要探讨。认为旅游产业是真正能够具体体现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产业;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挖掘传统文化、弘扬先进文化、传播先进文化的过程;旅游产业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是能够全面体现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战略的最佳载体;旅游产业的发展就是一种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范文静  唐承财 《资源科学》2013,35(12):2376-2383
我国许多地质遗产旅游区均以观光旅游为核心产品,产品结构单一,旅游效益较低。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地质遗产区旅游产业优化的有效手段。本文以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为例,系统分析了黄河石林遗产资源特点和旅游发展现状;从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分析其旅游产业融合基础;最后,提出地质遗产区旅游产业融合理念,并构建了农旅共融、工旅共融、科旅共融、文创旅游共融的发展路径。研究结果可指导黄河石林地质遗产区的旅游业发展,推动地质遗产的科学管理与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对于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南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融合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李婷 《知识窗》2014,(18):16-16
实现文化旅游的大融合、大发展符合将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的战略思想。经过多年的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文化为内容、旅游为载体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已显现出良好效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大余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特色文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有力提升了文化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研究通过分析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关系,构建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灰色关联系数矩阵的方法评价2008—2018年陕西省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以期为陕西省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我国其他地区相关融合发展问题提供启发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西藏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牛亚菲 《资源科学》2002,24(2):31-36
文章论述西藏旅游业发展现状、产业优势与产业地位 ;分析西藏旅游业的空间结构、市场结构和产业特点 ;提出西藏旅游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论文指出旅游业是西藏具有明显资源优势的产业 ,但是目前旅游业的发展还主要集中于拉萨周边地区和边境地区 ,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较低 ,旅游业在全国处于落后地位。论文分析了西藏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市场面狭小、基础设施利用率低、环境破坏和社会文化冲突等问题。针对目前面临的问题提出发展重点是提升传统旅游产品 ,发展生态旅游产品 ,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种旅游和冬季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14.
借鉴国内外研究的理论观点以及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对我国生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的产业关系进行探索,通过理论推演得出二者要"互动与融合"发展的产业关系。采用投入产出模型,设计用于评价产业互动与融合发展状况的评价指标,依此测度并量化分析生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产业关系的内在运作现状。通过对全国以及江苏省、湖南省和陕西省的生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互动与融合发展状况的测度分析,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驱动生产服务业发展时,二者互动与融合并不显著。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生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均应由制造业驱动向服务经济驱动转变,以便使二者达到高端生产、高端服务的"微笑曲线"价值链两端。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对河北海洋体育与旅游业的融合现状进行分析,在融合现状的基础上构建融合发展模式思路,并提出了河北海洋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的路径对策,即:在融合思路上要科学定位,协调发展,立足京津冀地区,辐射华北及东北地区;科学布局,加大海洋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群旅游资源开发等整合体育与旅游资源,实现体育与旅游品牌共享驾齐驱的"体育+旅游"产业链。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贵州"旅游+铁皮石斛保健养生"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文章通过对铁皮石斛保健产品的开发现状、贵州的中药资源、铁皮石斛种植规模、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形势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总结,并从发展资源整合、科技创新、产品市场定位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以期促进贵州中药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7,(13)
目前,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老龄化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而养老问题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因而滋生了养老产业的发展。养老产业按需求属性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体闲旅游业、医疗保健业、日常生活用品业、餐饮业、田园农业、家政服务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娱乐文化业等等。本文以浙江省为例,主要研究了中老年人旅游与健康养老的融合发展,旨在了解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一些数据分析,找出这两者之间的联系,进行融合发展的因素分析,深度挖掘它们的契合点,促进双方的互相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国际产业出现了融合化发展趋势。农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中国农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正面临着有利的宏观环境。农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可划分为高新技术对农业的渗透型融合、农业内部子产业之间的整合型融合、农业与服务业之间的交叉融合、综合型融合等四大类型。农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宏观和微观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医药的传播和普及,中医药产业化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在中医药旅游产业上,属于中医药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交叉,对广西乡村振兴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广西拥有的丰富中医药民族医药资源,指出产品品牌和资源融合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在乡村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旅游业中,需要进行政策规划、产业升级、加强宣传及项目的培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