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曹禺运用象征手法写成了《雷雨》这样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戏剧作品,展示了戏剧人物"雷雨"式的生存悲剧。剧中人物都有各自的强烈意向和欲望,并各自为自己的生存理想而努力奋斗,但所有的人无一例外的结果都是奋斗、抗争、挣扎所带来的毁灭性的结局,一如"雷雨"是电闪、雷鸣、狂风后的暴雨倾盆所带来的摧毁一切的灾难。  相似文献   

2.
王丽凤 《考试周刊》2014,(25):19-20
纵观我国的话剧历史,曹禺的《雷雨》是中国话剧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不论从故事的悲剧性、悲剧的构成还是戏剧中人物形象的悲剧性上来看,《雷雨》都是彻底的悲剧,具有深刻的悲剧意蕴和丰富的历史、社会内涵,其突出的戏剧艺术和悲剧感染力为中国的话剧史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罗洪秀 《新疆教育》2012,(10):54-56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话剧史上出现了一位艺术大师级的剧作家曹禺。他的《雷雨》以及《日出》、《原野》的出现,使得中国现代话剧剧场艺术得以确立,并从此走向成熟,把中国话剧推上了历史最轰动、热烈的巅峰时期。同时,也使得“人及人类命运”的主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除了小说之外有了新的关注、思考和探索,本文从《雷雨》中生存悲剧的际遇去解读作品。  相似文献   

4.
《大雷雨》是俄罗斯著名戏剧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农奴制改革前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而《雷雨》则是我国著名戏剧家曹禺的成名作,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大雷雨》和《雷雨》都属于悲剧范畴,但二者除了在悲剧结构方面有异有同外,在悲剧冲突和悲剧高潮方面存在较大不同,鲜明地体现出西方古典悲剧与中国古典悲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雷雨》以其特有的戏剧话语,叙述了一幕撼人心魄的人间悲剧,其悲剧意蕴的表达与舒张显现于独特的艺术架构之中,突破了传统矛盾关系中的二元对立定式,从“三角式”人物关系中彰显了更为深沉的悲剧底蕴。  相似文献   

6.
蘩漪的悲剧是她追求个性自由、爱情幸福与周公馆令人窒息的环境之间的冲突、是马克思所说的"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所形成的.蘩漪的追求是正常且合乎人性的,是生命为了改变生存境遇、争取精神自由,在苦斗中走向毁灭的生存悲剧.其强烈的反抗和最终的毁灭反映了女性个性解放冲决罗网的时代精神和崇高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7.
<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话剧史上一部杰出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悲剧作品.它把西方话剧史中的命运悲剧、性格悲剧以及社会悲剧的因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资产阶级性的封建家庭的悲剧,与此联系剧中还描写了被侮辱被损害的人物的凄惨命运,反映了二十年代中国都市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冲突,揭示了地主资产阶级的专横、伪善、冷酷和它们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本文从剧中儿个主要人物的悲剧人生进行分析,揭露旧社会的罪恶和它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8.
《雷雨》通过对封建资本家周朴园及其仆人两个家庭、八个悲剧人物矛盾冲突的描写,揭露了一幕幕家庭悲剧、社会悲剧以及当时人的生存困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类的精神困境,性格、命运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了《雷雨》中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曹禺的《雷雨》在中国戏剧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突破了中国最古老、最传统的戏剧模式 ,而且完全超越了“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三种模式 ,独创了“生存的悲剧”。  相似文献   

10.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作品,也是曹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从曹禺的每部作品都能看出其受到西方戏剧的影响,包括古希腊悲剧,莎士比亚戏剧,契诃夫、易卜生及奥尼尔的剧作。论文从结构、命运和原型的角度来解读《雷雨》的古希腊悲剧血统。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受种种因素的干扰,学界一直把《雷雨》定位在家庭悲剧和社会悲剧层面。但对于现代文学作品的研究,理应从原版本进行考察,且要尽量抛开政治语境和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以还原作品的真实面目。若本此原则来解读《雷雨》,就会发现该剧首先是一部命运悲剧,这便是对《雷雨》悲剧主题的一种还原性阐释。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曹禺的创作动机——形而上的理性思索;主人公的生命境遇——"郁热"下的挣扎困境;观众的审美感受——先悲后愤之情。  相似文献   

12.
曹禺深受西方戏剧的影响,尤其受古希腊悲剧的影响最为深刻,他的《雷雨》在中国现代戏剧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雷雨》中反映的命运现念及人物性格的刻画等方面均有古希腊悲剧的印记。  相似文献   

13.
戏剧悲剧模式是文化积淀的结果,是文化的集中表现形式。通过对《雷雨》的悲剧模式进行分析、解读,以此来比较、揭示东西方悲剧模式的差别,透视中西文化对悲剧艺术的影响。通过对《雷雨》的分析研究细观东西方文化及悲剧艺术的融合在中国现代戏剧发展中的具体情形。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悲剧观是从黑格尔那里继承而来的,在黑格尔那里真正决定人的行动动机和人的行动目的的根本原因是实体性伦理力量。黑格尔把人类的一切行动都看成是伦理所支配的。马克思便将这一理论进行了批判。马克思指出:"黑格尔在某个地方说过,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曹禺的话剧《雷雨》,不仅是社会的悲剧,更是命运的悲剧。解读《雷雨》,分析《雷雨》中人物的悲剧命运的必然性,能够更好的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悲剧理论。  相似文献   

15.
曹禺早年苦闷压抑的家庭生活让他感到孤独,作品中充满了对爱与自由的渴望,此外,儿时就受戏剧的熏陶以及南开新剧团的实践,让他有很深的戏剧造诣;《雷雨》直面人性的丑恶,让带着生活面具的人在最后一刻畅快地演一回真实的自己,给读者一种直面淋漓鲜血的痛快;《雷雨》中有很多西方戏剧的因素,如使用了西方戏剧的三一律,让故事的情节与时间、地点紧密结合起来,还用原罪形式表现人的自省。  相似文献   

16.
《雷雨》在刻画人物方面存在多重视角——矛盾视角、文化视角、个性视角、性别视角、朦胧视角、生命视角等,从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情绪等方面来加以论证和分析,力争较全面而深刻地揭示曹禺在刻画人物方面的成功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曹禺的著名悲剧《雷雨》为阐释对象,从悲剧类型、悲剧模式等方面对《雷雨》的悲剧艺术进行阐释,认为该剧属悲剧类型中命运悲剧与性格悲剧的融合,侍萍的悲剧属命运悲剧,蘩漪的悲剧则属性格悲剧,全剧笼罩在浓重的命运悲剧气氛之中。其悲剧模式属由《氓》始的夫弃模式的现代重版,并由两个夫弃模式叠构而成,其对中国古代悲剧模式和两方悲剧模式有继承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雷雨>是一部超越"命运"与"性格"悲剧的新的悲剧的形式:生存的悲剧.<雷雨>历来为人们归为命运悲剧一类,但其实作品中所指的命运只是一种托词,是对于悲剧命运无法解释而又无法摆脱而发出的无可奈何的呼喊.<雷雨>并非宿命,是人性在苦苦挣扎中迫于生存而走向了毁灭,这种"复杂而原始的情绪"即人性深处的冲突在周朴园与侍萍等人中得以演绎.  相似文献   

19.
话剧《雷雨》出自现代戏剧家曹禺之手,它问世以来,已经接受了半个多世纪的考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使人百看不厌。《雷雨》创作和演出的成功,除作品塑造的人物栩栩如生以外,耐人寻味而又韵味久远的是它储蓄的语言,具体表现为意在言外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20.
张艳芝 《现代语文》2005,(12):43-44
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深度的作家,王安忆并不满足于对人物的单纯描写,而是上升到一个形而上的高度,思考我们整个民族的生存状况和文化传统,<小鲍庄>包含了她对"一个古老民族的历史与现状的严肃思考","所追求的是沉眠于我们土地上的凝固着的民族心理".在<小鲍庄>里所呈现的是一抹古老而又悲凉的风情,把民族素质中的劳苦、顺从、守旧、善良、愚昧的因素展现得淋漓劲致,刻画了一个民族的沉睡状态,展现了这个民族的生存悲剧以及整个人类的命运悲剧.这个悲剧起源于祖先的赎罪,又终于最后一个仁义之子的赎罪.由于先人治水不利的罪孽,小鲍庄人世世代代在灾难的侵扰中顽强地生存着.对这种背负着原罪的救赎性生存来说,蝗灾还是微不足道的,而洪水的频繁侵扰,是构成这种生存方式特定的缘由.遍及人类的洪水故事的原型,作为救世神话,由王安忆置换在<小鲍庄>这部小说中,则隐喻出宿命般不可拯救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